杨少春
摘 要 为使教育均衡发展,前几年进行的学校布局调整使寄宿制学校在众多的学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欠佳,尤其在起始年级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时间和空间优势,来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众多班主任老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45-01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2007年布局调整后的一所全寄宿制中学,来自全县七个乡镇的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学习时间。在寄宿制学校,教室、校园、宿舍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学习化的生活”“生活化的学习”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同时,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生们的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在寄宿制这样一种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而这更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对于那些刚刚走进寄宿学习生活的学生们来讲,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往往也是他们所欠缺的。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就此方面笔者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对学生是“背着走”或“抱着走”,学生离开了老师就寸步难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自主学习就得转变这种观点,使“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从而为更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要为寄宿学生提供全时空学习环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周回家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在这样全时空的学习环境中,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全面关注,全面负责。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及一些活动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定期对学生开放,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服务,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尤其是在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便于学生接受和自主学习。其次,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多,自习时间十分充足。因此,在教师制订一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通过这些自由时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规定,学生无选择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学习内容自已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就必须让他们置身于一个问题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教学,变静为动、图文并茂,努力做到能听的让学生听,能看的让学生看,能讲的让学生讲,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有积极性,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为一旦学生对某门知识感兴趣,就会对此注以大量的心血。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自主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強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