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主,还“语文”本色

2019-11-04 09:33李芬
师道·教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钉子品味课文

李芬

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读为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与对话,从而感知作者运用语言之精妙,受到感染和熏陶。

一、在阅读中品味语言,以读促悟,积累语言

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文实践。读课文是基本的语文实践,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情感,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学生没有充分、深入地阅读,语言里的思想、情感就不能领悟出来。就如我们所说的囫囵吞枣,没有细致地进行品味,根本就没有味道,积累语言更是如此,通过读,读熟了,就记住了。读书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但这里的读,并不是单一的读,而是形式各异的读法。重“多读”,更重“读中悟”,是通过读促使学生从“有感”到“有悟”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读来体现。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首先我创设优美的春天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理解。在理解文中“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一句中的“探”字时,我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甲认为:“探”可以换成“冒”;学生乙认为:可以用“钻”来替换“探”。换了以后,新旧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从中领悟“探”字用得准确精妙,写出了春天的竹笋强烈的生命力。在品味词语过后,再采取加动作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时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把文章表达的感情真正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读出情趣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形成阶段,而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思维过程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有效的思维方法。我在教《坐井观天》时,引导学生们读时经过反复推敲词句,明白了小鸟和青蛙为了什么争论起来,谁是对的,谁是不对的。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学生们有的说:“他会看到天地无边无际大得很。”有的说:“他会看见许多鸟在天上飞来飞去。”有的说:“他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大自然。”还有的说:“他会看见我们许许多多的同学在操场上玩耍。”……这样的课堂中,真正实现了听、思、议、说、读、写的训练。

三、在阅读中培养个性,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把语言文字与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用心去读,在朗读中去感悟生命,演绎生命,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心灵感通。如在教学《爱发脾气的孩子》这篇课文中,同学们从课文中具体地感受到了一个爱发脾气的男孩的形象,深入品味文中“爸爸”的话:“下次你再要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子拔出来。”在聪明的教育方法下,孩子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明白了爸爸的用意,进而学会了控制自己。课文中的最后一段人文性特别浓:“爸爸让男孩儿讲一讲原因。男孩儿说:‘当我拔出第一颗钉子的时候,看到一个那么深的洞,再也填不平,我的心受到很大的震动。以后每钉一颗钉子,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用心揣摸着课文中男孩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有的用忏悔的声音在述說着,有的用哽咽的声音在模仿着,有的用真诚而内疚的话语打动了在座每一个孩子的心,这就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此时,他们已经不需要老师用任何的语言来煽动和传情了。这几句话一定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大脑中。在他们与文本的正面碰撞中,我看到了真实可贵的个性在飞扬,年轻蓬勃的生命在跳动。

由此可见,通过形式多样的入情入境、扣人心扉的读、诵、赏,语文能力及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钉子品味课文
当钉子邂逅毛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少了颗钉子
钉子
背课文的小偷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