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松
摘 要:高中历史课的设置对学生思维的转变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师们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各具特色的开放式课堂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和在学习中的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 因此,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進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探究
高中历史课堂是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影响学生思考的重要课程。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的历史课堂一直都处于边缘化状态,也在历史的日常实践教学中引发出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不利于同学和老师在课堂中的日常交流,还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的拓展和高中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一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要想真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
一、任务明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想要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本节课内容的课前了解和本身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和兴趣都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有效突破口。因此,老师在课前应该给同学们布置明确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同学有自由独立空间进行思维拓展和自主探究[1]。
例如:在《宗法制》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时,首先让同学们总结这一刻的预习思维导图,然后让同学们归纳宗法制对于封建统治的利与弊。再给同学布置一道思维拓展题,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度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羌宗民族遍布各处。…与此相关,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非常普遍。大姓氏和士绅都在修理家谱,而家族并没有混淆。在宋代,宗族的发展是“八千年千年大地”的现象。“对于那些今天变富的人来说,它将持续三十或四十年。”,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部落,延续宗族,振兴宗法,已成为宋代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随后,以宗宗,哲祖,雄浦,丁霞,丽祖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庭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2.古至今天,欧洲长期与父权制社会分离,我的国家终于在父权社会中无法前进……如果没有建立孝道,那么就不会附上忠诚;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因此,据说匪徒的谋杀是不知所措,以及小偷和世界的不幸;村庄愿望的错误只是一瞥,国家的毒药遍布全世界。
——吴虞:“家庭制度是威权主义的基础”(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了不同时期宗法制度的发展,分析了宋代“全面复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吴昊指出了父权制的观点,并从历史背景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他的观点的合理性。
二、合作探究,老师帮助答疑解难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些个别问题并不普遍,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而互相解决。历史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中添加合作探究环节,让同学们平时积攒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够提出观点不同的问题。同学们通过相互回答彼此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拓展自主创新思维。担任,教师必须在最后集中处理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并对错误的结论进行纠正。
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章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了解“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然后老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标准解答,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重点讲解本节课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贯古通今,培养爱国情怀
以进步思想为主要目的的历史课堂学习一定要联系目前社会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以致用从而联系当今社会,利用历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指引和时事教育让同学具有分析现代新闻热点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将目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时事与教材知识内容相结合,不但可以拉进学生与重难点枯燥历史知识的距离,还可以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进而鼓励同学们积极关注社会时事、了解历史新闻[2]。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甲午战争》一课时,通过讲故事的创新方式给同学们讲述中日大战的过程,重点给同学们讲述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全体船员全力抗争日寇的动人牺牲故事,让学生们在故事中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力量和甲午战争中所有战士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故事联想到在未来国家有危难的时刻,也应当像这些英雄们一样为祖国安危挺身而出,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从而升华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直持续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极其多样复杂的过程,要真正做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应当从教育改革下的新课标的要求来提升,而且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获益和未来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历史课堂有效性和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双重目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一下.生态史观与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
[2]徐赐成.历史教师的“史观”[J].中学历史教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