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 要:体育心理学目前应用于体育教学领域,主要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鼓励学生参与并坚持体育锻炼,调控学生的注意与情绪。然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学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脱离。体育教师应积极促进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让体育心理学发挥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运动动机;情绪
一、体育教学与体育心理学
广义上的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狭义上的体育心理学是研究體育教学这一特殊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体育教学中在获得动作技能时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服务,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体育心理学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更加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
二、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与培养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的运动动机可以通过体育课的开展和体育锻炼的参与来激发与培养的。首先,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问卷法、座谈发等来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然后,体育教师可以从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比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体育竞赛活动,开展趣味性的体育教学;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正面的、关于体育运动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的意志行为,推动学生自主地参与、配合到体育教学中,从而产生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此外,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常产生胆怯心理、厌学以及心理疲劳等情况,这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激发与培养运动动机,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消极心理。
2.调控学生注意。
体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和教师教授动作技能的过程,都离不开注意,甚至全程都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注意指向并集中于教师的示范动作,而忽视课堂上其他的刺激。心理学上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在学习跨栏跑前,选择刘翔跨越110米栏的奥运会视频将学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要体育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坚强意志,与分心刺激作斗争并克服自身的惰性。比如在某项动作技能的枯燥练习阶段,也是注意最容易涣散的阶段,采用暗示手段,如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充满关注的眼神,才能保证学生不开小差,而将注意集中于课堂。体育教师如果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逐步引导、调控为有意后注意,对于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与趣味性是大有裨益的。
3.调节学生情绪。
学生的良好情绪状态有助于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动作技能,有助于学生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动作技术水平,对体育教学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主要集中在室外进行,而且教学内容涉及多种运动项目,也因此十分容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2]学生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由于距离较远,需要坚强的意志支撑,如1000米跑步,常常导致情绪低落。百米跨栏、体操等项目充满挑战性,因而失败后学生容易降低自尊,产生胆怯、恐惧的消极情绪。跳远、跳高、撑杆跳运动中的快速助跑和准确定点会引起高度紧张、焦虑情绪。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又容易使学生陷入兴奋的情绪。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考试或体育测试极易导致学生异常紧张,可能会诱发手脚发抖、全身出汗等生理现象。以上这些多变的情绪,有碍于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可能导致动作的失误频发,不利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从根本上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所以体育教师在这时,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帮助获得学生成功以体验自信、满足等积极情绪,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效果。[3]
三、结论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鼓励学生参与并坚持体育锻炼,调控学生的注意与情绪,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然而,体育心理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仍存在相脱离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促进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首先体育教师应系统学习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男女差异和个性差异,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最后,应注重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在引入多媒体教学等授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将体育心理学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中。从而让体育心理学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8-91.
[2]齐爱丽,郭树冠,徐峰.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89-91.
[3]沈斌.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15,(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