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国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基于语文教材实际,探讨如何将传美德教育融合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材;教学;实践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应试教育中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教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要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
1.挖掘典型形象。通过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典型人物。如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國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渗透古文化。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灿烂的古文化。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有各类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补充收集描写祖国美好景色的古诗,从不同方面了解祖国的美好,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孔融让梨的故事、勤学的故事等这些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学会了要克服侥幸心理,养成勤奋的作风,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令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二、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常规化语文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自然、合理地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渗透,选择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努力探索最佳的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示范,正面引导,将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悟出真谛。
2.融入真情。“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材料或感人的故事,以及充满情感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课文《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感人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传统美德。
三、在语文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实践悟真知。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儿童生活,而且形式多样。如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可让学生通过去收集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强化中华传统美德对他们的影响;通过“口语交际”等在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将课堂所学的传统美德付诸实践,使学生通过“讲、思、谈、行”四个环节,在活动中加深情绪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让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师守纪,勤劳节俭的等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并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雪红.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简析[J].考试周刊2019年7期
[2]张静.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赤子201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