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STREAM;气象校本课程;融合项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7-0070-03
【作者简介】王志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南京,210036)地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
一、课程目标
STREAM气象环境研究是我校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定位于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如物候变化、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以及地区气候的差异等,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加以验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技与人文素养双翼齐飞。
课程以社团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开设,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体验、实践、交流、研讨来开展教与学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借鉴国外经验,同时注重结合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探索STREAM课程的本土化和校本化。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組成,一是基于我校新旧校区气候差异的问题研究(探究型课程),二是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原理和历史文化的主题研究(验证型课程)。
1.问题研究:新旧校区气候差异探究。
我校于2013年12月从察哈尔路37号搬迁至滨江校区(树人路1号),新旧校址相距2.5km,但感觉新校区冬季更冷,风力更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基于此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谈天说地:感知气象认知意义,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参观江苏省气象台(Science科学)。
(2)气象观测:利用传感器等器材,搭建气象采集装置,采集气象数据(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
(3)探究分析:分析数据,提出假设,数学建模(Science科学、Mathematics数学)。
(4)模拟实验:依据假设,设计科学实验并验证(Science科学)。
(5)研讨论证:根据实验结果研讨得出结论或修改实验(Science科学,Engineering工程)。
(6)阅读与写作:阅读经典,撰写研究实施笔记和研究报告等(Reading阅读、Writing写作)。
(7)分享与交流: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制作成视频分享与交流(Art艺术、Technology技术)。
该研究基于STREAM的理念,从科学、技术、阅读与写作、艺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视角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促进知识、能力及思维方法的融合、重构与创建,提高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气象装置已经搭建完工,并已经开始采集、记录气象数据。此数据将与南师附中本部(察哈尔路37号)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假设,并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2.主题研究:节气——万千气象的节律。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周而复始,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韵律,也是我们祖先生活、生产的节奏,被称为“时间里的中国智慧”。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围绕此主题,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植物观察日记:以一年为周期,连续观察校园或社区中的植物(一种或多种),以植物观察日记的形式,用文字、绘画或照片等方式,记录其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探究其原因。(语文、美术)
(2)体验二十四节气:体验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气候特点、物候变化,了解其相应农事,适时分享交流。(地理)
(3)探究二十四节气: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模拟地球公转实验等方式探究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科学原理。(物理、地理)
(4)人文二十四节气:通过阅读与写作,体会诗文中的节气韵律,理解气象传统文化。(语文)
课程实施不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知识融入实践、课外生活中,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如课外学生植物观察日记上传、教师线上及时点评。
三、课程实践反思
1.融合课程综合育人。
STREAM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课程融合,不是将各门学科知识简单地相加,而是基于真实、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的视角切入,实现跨学科知识、能力及思维方法的有机融合,多维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与创新能力,起到综合育人的作用,这与核心素养培养非常契合——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个体在面对复杂不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STREAM气象校本课程在开发及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也作为总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
STREAM教育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式学习,非常契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课程以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教师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解转变为与学生交流、讨论和共同学习;少讲多做,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放手给学生实验、实践、表达。学生也在真实问题探索中逐步改变过去习惯于“等着老师的指令或要求去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要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绝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在错误中不断反思、调整。比如学生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原理时,利用小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用激光笔代表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学生刚开始做实验时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将地球的公转方向搞错,再如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发生偏移,等等。这时教师不能着急,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等待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或者主动向老师求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3.跨学科教研保质量。
STREAM气象校本课程区别于分科教学,属于跨学科融合的教与学,需要地理、物理、语文等多学科教师共同教研、共同备课、共同上课。教师间既要摒弃各自的学科本位,围绕主题用学科融合的视角来积极探索课程设计及实施,同时又要在课程整合框架中发挥各自专业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种认知通道的协同,真正发挥STREAM教育的核心价值。
项目开展以来,我们每周开展跨学科教研,通过深度教研,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科视野更为广阔生动,不仅保障了STREAM气象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开发及实施,而且在学科必修课教学中也能发挥出STREAM理念的优势。
当然,由于STREAM课程的实践体验性的特点,若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做”“真体验”,课堂时间往往不够;而由于时间的限制,会使得教与学活动不能充分、深入。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解决。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品质。STREAM课程不仅是跨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整体论视角下的“课程再造”,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考方式。STREAM气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将激活整个学校课程改革,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知识融合、能力融汇、方法融通,促进学习过程的再构和思维方式的重塑,培养能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综合性、创造型人才。<\\ysc02\工作盘 (D)\邱\江苏教育\中学\06\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