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松
蝉,是昆虫届的形象大使,憨态可爱的小精灵。自古以来,蝉就享有玉蝉、金蝉的美称,入诗入画入邮票,令人神往。
蝉固然不是南阳的特产,可它盛产在南阳。听蝉南阳,别有一番趣味。
依我多年的观察:南阳的蝉鸣,是从“三伏”前夕的白天开始的,并随着一二三伏的时令顺序,渐次进入高潮,而且夜以继日了。三伏是蝉唱的黄金时段。此后,便是入秋后的式微,直到最后的绝响。我又查寻相关资料,得知蝉的幼子若虫,出土前在地下生存的时间,大抵在三五年间。“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的《蝉》文中,富有诗意的文字:“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在我看来:蝉鸣是美妙的声乐,绝不是尘世的噪音。一听珠落玉盘的蝉鸣,我就有余音绕梁之感。蝉鸣,也就是蝉唱。蝉唱是高妙的——只有一个字的唱词“知”,一“知”到底,简约明了,意蕴丰富;只有一个歌曲旋律,呈抛物线状,一起一落,余韵无穷。回环往复的旋律之间,有休止符等距离的间隔,形成了有节奏的咏叹调。“知了”是蝉的一个拟声俗名,长久以来颇有人气。在反复地聆听和揣摩之后,我对这个俗名实在不敢恭维。通常的蝉唱,是一串“知……”音的叠字长调,没有“了”音的尾随终结,何来“知了”的拟声之名呢?只在突遭不测的危险时,蝉才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知了!”尔后,仓皇而逃。以这种稀少的例外蝉鸣,作为蝉的俗名“知了”的来由,显然有失之偏颇的硬伤。
蝉是无师自通的歌唱天才,领衔昆虫的歌唱团队;蝉是三伏天的“超级男声”,才艺超群。蝉的腹腔唱法,别具一格;它的音色纯净清亮,高亢悠长。蟋蟀、蚱蜢、螽斯和纺织娘,这些天资不错的鸣虫们,都没有这样棒的唱功,难以望其项背。与蝉相比,激昂的蛙鸣也大为逊色,鸦雀们更是惭愧无声。蝉唱实在嘹亮,但决不是喧嚣。“蝉噪林逾静”——南北朝诗人王籍,说得多好!
伏日听蝉,是听觉盛宴。激越的蝉唱,与激情燃烧的疯长季节,格调一致。无论白天黑夜,都市乡村,河边湖畔,远林近树,屋里屋外,车内车外……蝉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谁也不能充耳不闻,谁都可以随处听蝉。蝉是夏天的歌手,蝉唱是暑日的风华乐章。没有蝉唱,就没有夏天。白天,蝉唱是劳动号子,鼓舞着汗流浃背的劳动者;晚间,蝉唱是小夜曲,抚慰疲惫者安眠。悠悠蝉鸣,也许还能助长茂盛的庄稼呢!
在夏季的歌坛上,蝉唱是主旋律。蝉这位不凡的歌者,那不遗余力的吟唱声浪,淹没了尘世几乎所有杂音,让世界安静而有童话。不论独唱或合唱,蝉们都挺在行。独唱之声,像一线飞瀑溅落石上的清音;合唱之音,如一挂瀑布跌入深潭的轰响。合唱的艺术,尤其令人赞叹——没有领唱与指挥,丛林里万千鸣蝉不约而同开唱,整齐划一,周而复始。这样的合唱水平,别的合唱团谁能达到?合唱的轰响,听起来并无嘈杂混沌之感,反而能辨析出每位歌者各自的唱腔。正如一块布料,粗看起来浑然一体,细观一下经纬分明,条分缕析。哪个交响乐队,具有这样的音响效果?就音色而言:独唱或合唱的蝉歌,都是天籁之音,街道上五花八门的汽车鸣笛之声,与其不可同日而语也。
瑞蝉是乡土的符号,蝉唱缭绕着乡音,发散着缕缕乡愁。“蝉联冠军”,是金蝉在昆虫歌坛独享的殊荣。千百年来,蝉们卓尔不群的歌唱表现,无愧于这个殊荣。
蝉声无处不在,随时可以免费耳享它的妙音;蝉影却在枝叶间时隐时现,似乎有着“隐与显”的犹豫纠结。我从小在南陽乡村长大,是蝉的忠实追捧者,有幸无数次目睹过蝉的姿容。树是蝉的慈母,蝉是树的赤子。纵有健翅,蝉也不愿远走高飞,总是爬伏在树冠中,深居简出,风餐露宿,安静地守望着绿色的家园,如同隐居的名士。蝉的放歌,并未贬低它隐者的名分。黑暗中,千余个日子的郁闷压抑,蝉以长歌的方式排遣倾诉,并热情地讴歌短暂的阳光生活,不应当予以体谅与宽容吗?
蝉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范;蝉唱,是“宁静而致远”的楷模。
人懂得蝉言蝉语,蝉会意世态人心。听蝉,是一种参悟。禀赋与性情的差异,固然让每位听蝉者的参悟各有高下,使得听蝉者各有心得。唐代的“咏蝉三绝”,借蝉抒怀,托物言志,喟叹着人生浮沉,令人动容。正如清人施补华所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高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显然,唐诗“咏蝉三绝”,实至名归,而情种柳永的《雨霖铃》,将离情别绪表达得酣畅淋漓,无疑是婉约宋词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一句“寒蝉凄切”,便引发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冷悲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楚慨叹;“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无奈惆怅。这样的词作,好生了得!
蝉,解了人世多少市井风情;人,咏了金蝉多少高标逸韵。
蝉的体态丰盈,肤色温润,面目慈祥。蝉,也通晓时令。季节的更替,消长着蝉的情绪。夏季,蝉唱与绿色一起涨潮;秋天,蝉声和秋水一同回落。秋凉,降低了蝉唱的调门,嘶哑了蝉的嗓音;秋寒,哑然了蝉鸣,成就了绝唱。蝉这位歌者在深秋时节,知趣地悄然退场了,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噤若寒蝉”的成语,录入《汉语大词典》,幸运地传世。
能在南阳听蝉,是我的造化,我的福气。先天禀赋不足,我却向往高蹈,喜听蝉歌。年少时,我曾在门前树下听蝉,在野外瓜棚听蝉;成年后,我又在楼台听蝉,在月光下听蝉。听蝉,我听出了内涵:心静自然凉,三伏暑热何妨;居高声自远,何苦四处飞翔。猜想,那疏桐上偎依的蝉们,也懂了我的心愿,默默地对我祝福多多。
当下,都市城区的地表,一天天扩大着水泥、沥青和瓷砖的封地,一天天缩小着裸露地皮的领域。敢问:这些接地气的幸存的蝉,还能在这土壤屏蔽的都市里,留守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