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珊珊, 丛芳
乳牙深龋是儿童口腔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于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广泛重视,且将其列入首要防治疾病之一[1]。由于乳牙的牙体硬组织矿化程度低,牙釉质及牙本质较薄,且牙本质小管较粗大,髓腔大,髓角高,深龋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极易进入深层牙体组织,甚至波及牙髓。以往临床治疗中对于深龋近髓或去净腐质后露髓的患牙,多采用牙髓治疗。虽短时间内也会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根管治疗2~3年后,也存在根充药物或牙根的吸收,导致乳牙发生根尖炎症,甚至乳牙早失的问题[2]。因此尽量保存活髓对于乳恒牙的顺利替换有重要意义。美国儿童牙科学会的临床治疗指南中提出,对于深龋露髓的乳牙建议采用牙髓切断术,他们认为牙髓治疗应以保存牙髓活力为目标,进而可以保持牙体及其支持组织的完整及健康,通过牙髓切断术,就可以保留部分的活髓,使牙根继续发育、维持乳恒牙的正常替换[3]。iROOT BP Plu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硅酸钙基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可以诱导牙髓干细胞以及根尖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盖髓材料[4-5]。本研究应用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中,与传统盖髓剂MTA、VITAPEX相比较,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对于乳磨牙深龋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乳磨牙深龋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根据盖髓剂的不同分为iROOT BP Plus组、MTA组、VITAPEX组,每组20例。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乳磨牙深龋近髓,去净腐质后露髓,或近髓处透红;(2)无自发痛,无叩痛,无松动,牙龈无异常;(3)X线检查:龋坏近髓腔,根尖周及根分叉无异常,牙根内外无吸收或钙化,牙根生理性吸收不超过1/4;(4)术中冠髓成形,出血为鲜红色,易止血;(5)全身健康状况良好,能够配合所有治疗过程;(6)向患儿家长介绍病情、治疗方案、预后,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患牙叩诊不适,存在窦道或松动;(2)牙髓切断后,根管内持续性出血;(3)患儿不够合作,无法完成操作者。
1.4 材料 iRoot BP Plus(Innovative Bioceramix,加拿大),MTA(登士柏公司Proroot MTA White,美国),VITAPEX(森田公司,日本);碧蓝(碧蓝公司,法国);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自酸蚀粘结剂、Filtek Z350树脂(3M公司,美国)。
1.5 方法 治疗前拍摄术前X线片,观察牙根发育状态、根尖周情况以及恒牙胚的发育情况。所有患牙均在局部麻醉无痛状态下进行。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降温,高速手机去除患牙腐质,常规开髓,负压吸唾,无菌锐利挖匙去除冠髓至根管口,10 mL生理盐水冲洗髓室,去除牙本质碎屑及残余牙髓。以生理盐水湿棉球止血5 min后,根据分组的不同,各组采用不用的盖髓材料,放置材料厚度约2 mm(其中,iRoot BP Plus组、MTA组以无菌湿棉球覆盖至盖髓材料表面1 min,撤去湿棉球),于材料上方涂抹一薄层光固化玻璃离子以封闭盖髓材料,窝洞内涂布自酸蚀粘接剂,光照15 s后,行光固化树脂充填窝洞。术后拍摄根尖片留档记录,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拍摄根尖片,检查牙齿状态。
1.6 观察指标 (1)充填操作时间:各组以去除冠髓止血后为时间起点,材料准备到完成树脂充填为时间终点。(2)临床成功率:记录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成功率。
1.7 临床成功率标准 参考Casas等[6]、窦桂丽等[7]的评价标准,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疗效分为5级:(1)N级:无自发痛、咬合痛、叩痛、病理性松动、牙龈肿胀等临床表现,X线未见牙周膜增宽、根尖周及根分叉的病变、根管钙化、根管内外的吸收等病理性表现。(2)H级:无自发痛、咬合痛、叩痛、病理性松动、牙龈肿胀等临床表现,X线表现与同颌同名牙或对颌同名牙相比,根吸收的发生与生理性吸收相关。(3)Po级:无自发痛、咬合痛、叩痛、病理性松动、牙龈肿胀等临床表现,X线可见牙周膜的增宽、根管钙化、根管内外的吸收等,但未见根尖周病变,可暂不治疗,随诊观察。(4)Px级:临床表现无异常或临床表现异常,如自发痛、牙龈肿胀、瘘管、充填体缺损等。X线示存在根尖周或根分叉病变,伴或不伴有根管内外吸收,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甚至拔除。(5)Py级:乳牙早失,继承恒牙未萌出,或继承恒牙的牙根长度发育不足1/2。将符合N、H者定义为成功,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仅充填物有轻度缺损者亦定义为成功。将Po、Px、Py定义为治疗失败。
2.1 各组充填操作时间比较 3组充填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APEX组的充填操作时间短于MTA组和iROOT BP Plus组,iROOT BP Plus组短于M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充填操作时间比较
2.2 各组临床成功率比较 术后3、6个月复查,3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各有1例失访,iROOT BP Plus组与MTA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iROOT BP Plus组与MTA组成功率显著高于VITAP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0,5.718,P≤0.017)。见表3。
表3 各组临床成功率比较(n)
牙髓是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富含神经及血管,它有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等功能。因此,尽量保存活髓是牙体牙髓治疗的首要原则。对于活髓切断术,成功与否除了要对牙髓状况有正确的判断外,盖髓剂的选择也很重要。理想的盖髓剂应该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封闭性、生物相容性,可以诱导根尖的继续发育[8]。目前盖髓剂主要有氢氧化钙、VITAPEX、MTA、iROOT等。
20世纪30年代,氢氧化钙就已用于活髓的治疗,因其溶于水后具有强碱性,可以灭活细菌的内毒素,中和细菌的酸性产物,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使组织周围的无机磷浓度升高,促进矿物的沉积,为组织修复提供有利的条件[9]。但氢氧化钙仍存在缺陷,如固位及抗力不足,与牙本质的粘附不佳,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不连续,密封性及诱导分化能力差等[10]。VITAPEX的主要成分还是氢氧化钙,但在其中加入了碘仿以及聚硅氧烷油,使抗菌作用更持久,与牙髓的粘附能力更强,比单独使用氢氧化钙的盖髓效果更佳[11-12]。
MTA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中。它在完全固化后pH值可达12.5,强碱性可持续24 h以上,具有抗菌性,能承受较强的抗压强度,边缘封闭性也较好,因此MTA不仅用于深龋近髓的间接盖髓术非常广泛,用于直接盖髓效果也较理想。国外有研究报道,MTA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的成功率在90.9%~95.0%[13],本研究中的MTA 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100%、90%、89.47%。但MTA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临床操作较困难,硬固时间长,牙冠易变色,价格偏贵等。此外,MTA中的氧化铋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这也是今后研究改善的方向。
iROOT BP Plus是加拿大创新生物陶瓷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兴的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呈不溶于水的膏体状,其在潮湿环境下可固化,且在固化的过程中不发生体积的收缩,在初始的pH值为12.4~12.8,在固化的过程中不断释放OH-,使周围pH值不断升高,对根管内常见细菌起较强的抑制作用[14]。iROOT BP Plus与MTA具有较相似的生物学和理化特性,如良好的封闭性、生物相容性及轻细胞毒性,抗微生物作用好,有一定的促进组织再生能力等[15],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于根尖倒充填、根尖封闭、髓腔穿孔修补、活髓保存等方向。Shi等[16]利用动物实验证实,iROOT BP Plus和MTA的直接盖髓效果相似,这也与本实验的结果一致,本实验中无论在3个月、6个月还是12个月,两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的两组成功率均优于VITAPEX。
在临床的操作中,VITAPEX的操作用时较短,较为方便,但成功率低于iROOT BP Plus及MTA。MTA在儿童牙科的应用中,因需要现场调拌,耗时相对较长,对于配合度不高的患儿,容易影响治疗效果。iROOT BP Plus为预混合材料,可以直接使用,无需护士的椅旁调和,节省了操作时间,对于低龄且配合度不高的患儿,更便于临床操作。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个月,iROOT BP Plus在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短期临床疗效与MTA相近,但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其更佳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在保留活髓的应用方面应该具有更广阔的前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