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技术应运而生,给各行各业带来许多便利,教育也不例外。许多中小学以及高校都配有新媒体教学设施,其中,微课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以高效、便捷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利用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介质制作而成的微型课程。将微课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拓宽课堂教学渠道,提升课堂效率。
运用微课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大多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学习中往往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灌输式的,而不是积极探索式的,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广泛,囊括古今中外所有重要时间节点、人物、事件,且需记忆的内容较多,若学生不能将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和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很难将相关知识熟记于心。
微课形式新颖便捷,内容简洁明了,可以在一段音频、视频或动画中将一个历史事件重复呈现。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继续创新思路,将微课与历史教学完美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微课制作注意要点
合理控制时长,把握重点内容 微课以简短精练为主要特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至10分钟,很难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历史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注意取舍,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科学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之内,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使学生高效掌握重点知识和内容,有效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用心制作微课,注重设计效果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用性,还要重点关注其整体设计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针对学习内容,制作符合他们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微课。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课后,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对历史微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改进,促进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
合理利用微课,积极互动交流 微课的使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但不是指单纯地播放视频或音频。在播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看过程中发现的疑难和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沟通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微课简洁精练,每一节课大概在10分钟左右,它的引入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初中历史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课程重点、难点巧妙融入简短的微课,并提供重复下载功能,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节时,教师要找到本节的重点内容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而难点是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及唐玄宗为什么能夠治理好国家。首先,可以利用图像、文字、视频等,向学生展示诸多盛世景象,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武则天、唐玄宗的人物特点,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特点,提高学习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学仍然存在班级人数较多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也不同。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微课运用形式。例如,在学习《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让他们分别针对科技、建筑与文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上互相进行交流讨论,每个人可以对自己擅长的部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这样有助于对这节课的整体理解。
再现历史场景,强化历史情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融入一些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例如,在近代史教学中,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在微课中插入电影《长征》片段,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取得长征胜利的艰难过程,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
结束语
微课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技术优势,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制作和设计微课,努力发掘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志俭.初中历史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合[J].教育,2016(12):29-30.
[2]张雪芹.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宋佳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王英.初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与取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6(1):6-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