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生
摘 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内容和情景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素材,是创作出有内涵的优秀作文的前提。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好和积极实践,对生活情景进行再现或创造,表达出真情实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28-02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时常是“抠字眼”“凑字数”,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缺少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应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对生活情景进行再现与创造,让学生善于表达,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使作文充满生活的“灵性”。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出了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若要写出语句优美、内涵丰富、情真意切的作文,自然少不了对名句、名篇以及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沉淀,才能让学生笔下生花,在“厚积”中“薄发”。“作文就是生活”,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身边发生有趣、有意义的事情也随之增多。但在具体的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也不会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在本子上,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导致在写作时缺乏素材。
(二)缺乏训练和实践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学生懂得“用”,“用”得好,离不开亲身实践和体验。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对作文知识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或以范文为例,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怎样巧妙地通过文字来表达心情和内心思想的。但是由于缺乏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虽然懂得怎样表达明确的主题思想,却不懂得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设计文章结构,不能灵活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致使作文平淡无奇。并且由于缺乏训练,面对纷杂的信息,学生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不懂得“去冗存精”,并把其运用于写作之中。
(三)读与写相互脱离
有效的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目前,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生字、生词、课文朗读、句子体会上,对读与写的环节涉及不多,没有充分发挥课文中经典段落和课外名篇的示范作用,没有引导学生去想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去模仿写作,这样的教学终究无法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以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记流水账,不具体;要么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要么文章生搬硬套,无真情实感等。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资源,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取知识,并善于表达,勤于书写,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实际,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荀子的《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理通俗易懂,学生若要写好作文,必须先做好素材的积累工作,必须先让自己“满腹经纶”。作文素材的积累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督促,也需要学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可供学生写作的素材很多,比如,学校举办的各種节日特色活动,植树节到山坡植树活动,六一儿童节的歌舞表演活动,以及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春游、秋游、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又如,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每个家庭都是一本书,家记录着学生和爸爸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家虽小,但却包罗万象,其中各色各样、五花八门的小事、新鲜事都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父母冒着风雨、顶着太阳接送孩子上学下学,节假日妈妈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父母带着孩子去逛商场或者到亲戚朋友家做客等,这些素材看似琐碎,但只要学生稍加整理,进行创造,就能够很好地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语、行为、表情,展开想象,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二)增强生活化意识,培养表达能力
茅盾曾说:“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大自然的春华秋实、夏日冬雪,鸟语虫鸣、风歌水语以及身边的人或发生的事,逐步提高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如上学期学生去西湖公园秋游,因为身临其境看到了盛开的菊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感动,心情十分激动,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都有哪些颜色,描写颜色多的词有哪些?美吗?请大家写成作文。”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完成习作,好词美句脱口而出,一位学生在交上来的作文这样写道:“登上石拱桥,映入眼帘的是盛开的菊花,黄的、紫的、半白半粉、半蓝半橙,还有橙白相见……姹紫嫣红,缤纷迷人,远远望去像雨后的彩虹那样鲜亮,像丝绒般的锦缎那样绚丽,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这些语句的表达,难道不是生活练就了妙笔吗?又如,可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或某一句让自己心动的话记录下来,然后用心去感悟与运用,培养表达能力。如学习关爱他人的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引导学生以此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出在生活中自己经历的或看到的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美好故事。有一位作文经常写得很不好的学生在作文本上这样写道:“我的爸爸是个公交车司机,他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一次一个抱孩子的妇女急匆匆地下车了,可是他的行李包忘记拿了,我爸爸本想与她联系,可是打开她的行李,没发现任何联系信息,却发现衣服里有很多钱,我爸爸只好带到公交公司总站,第二天这位妇女来了……,她一个劲地感激我爸爸,我爸爸只是微笑着,微笑着。其实我爸爸作为公交车司机,在工作中也经常得到同事的帮助和乘客的谅解。所以我觉得:这真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是生活的表达,作文真实反映生活,反映内心。要把作文写好,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创作的“根”深深扎入生活的沃土中。
(三)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将作文的训练生活化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将作文的训练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去体验,敞开心扉。如为了训练心理活动的描写,我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一停,“花”落在谁的手上,那个学生就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击鼓传花游戏开始了,我既激动,又紧张。随着鼓声的敲响,我心里就像挂着十五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上帝保佑,但愿花别落在我的手上……”
另一学生这样写:“……鼓声停了,花落在了亚芳的手上,看着亚芳紧张的脸,我却有点儿幸灾乐祸,心想:‘活该,谁叫你平常成绩比我好一点儿,就在我面前炫耀,这下蔫了吧。”又如,为了训练环境描写能力,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传话游戏”,每次传的话题都不一样,如有一次传的是描写考试前的情境,有一组学生汇总后是这样写的:“雨点儿不停地拍打着窗棂,同学们有的专心致志地看着书,做最后的复习,有的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的雨帘,还有的在整理考试用具,只有那墨绿色的黑板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慈祥地望着大家。” 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将作文的训练生活化,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在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愿意去思考、去创作,思绪就像一匹匹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呼啸奔腾,势不可挡。长期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扩大课外阅读量,加强读写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目的在于积累,并把这些积累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坚持把读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仿写、续写等,在写的过程中提高读的水平,以熟练掌握知识。教师要把作文教学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需求或教学目标,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或启迪人生、青春励志的好书,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做标注、摘抄和仿写等,增强“读”的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将读过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在其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与情结,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真谛,并通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形式把自己的感想寫出来。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又能够让学生在广泛的涉猎中掌握运用语文和写作的技巧。所以我设计了一本读书笔记,涵盖词、句、体会、读后感、评价,要求学生至少每周读2篇文章,第二周早读课交流,评选“周阅读之星”。学生在“用我口读我书,用我手写我书,用我心会我书”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扩大课外阅读量,加强读写结合,使读写的习惯成为“日常化”。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的习作必定是空洞无物的,教师要合理安排、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增强生活意识、扩大课外阅读量。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经常练笔,逐步改变“望文生畏”“抠字眼”“凑字数”等现象,使学生善于表达,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灵性”,化蛹成蝶,逐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钱 柳.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9):53.
[2]冯 雯.新课改下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7(99):47.
[3]季本明.搜索生活灵感,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8):63.
[4]曹 丹.浅谈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2018(4):4.
[5]黄清海.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J].文存阅刊,201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