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沁雨
美团点评与小米于10月28日纳入港股通,均迎大涨,纳入首日分别涨3.48%和1.43%。去年,美团点评与小米前后脚登陆港股,而如今美团、小米市值表现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较IPO时前者涨近28%而后者跌逾46%,上市时估值差距不大、而且都是上市破发的美团和小米目前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
站上5441亿港元市值之际,有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现在需要“重新认识美团”,若按照零售商业型公司来看,美团已具备超级平台的雏形,与当前的估值相匹配。
在被纳入港股通首日,美团沪港通、深港通的净买额分别达到12.05亿元、7.49亿元,成交额创当日港股通之最,盘中股价更是摸至97.15港元/股,逼近历史新高——10月21日的97.4港元/股。
一位专门投资港美股的私募基金经理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为自己错过买入美团“感到可惜”,“券商有组织调研,但我都没有参加。我理解美团的核心原理就是把携程、滴滴、饿了么等软件的功能都放在一起,之前很多人质疑这个模式,但现在看起来是获得了认可的。”
作为美团上市的承销商之一,高盛于近期发布报告称,美团的股份之所以获市场重估,主要受益于外卖业务的改善,高盛预计美团第三季度的业绩将稍微超过市场预期,收入将增长36%,同时由于十一黄金周因素将第四季度公司预测订单量上调。
美团于今年8月23日发布二季报,Q2实现净利润约8.76亿元(人民币,下同),为美团上市以来实现的首次(季度间)盈利,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财报发布次日美团直接跳空高开并收涨8.86%。因而,实现首次盈利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团利好的开始,但实际上美团于6月就已经回升至发行价格。
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庄帅告诉记者,盈利只是一个方面,“盈利不是关键原因,比如唯品会,27个季度都持续盈利,却不能推动股价上行,包括京东也宣布好几次盈利了。美团上市时的估值534亿美元,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太高了,我不觉得有多高,我看到550亿美元(注:现在美团市值近700亿美元),上市后美团一度跌到300多亿美元。在我看来,美团之所以获得市场重估,首先最重要的是竞争格局。去年资本对美团最大的一个担忧是美团的竞争对手太多了,外卖领域有饿了么,旅游里有携程、飞猪,其他生活板块有口碑、美菜等。口碑+饿了么+淘票票+飞猪同属阿里系,也构成了阿里对抗美团的阵容。但是美团、阿里的财报揭示了饿了么等短期根本无法打赢美团。其次是美团商业逻辑得到验证,即美团的这套高频消费带动低频消费的模式,它的获客模式从数据上验证是可行的,比如说点餐吃饭的人可以顺便去美发,这类用户迁移并不困难。”
根据Trustdata数据,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到了今年一季度,DCCI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团与“饿了么系”进一步拉开距离,美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原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6%、25.5%和8.4%。
一位要求匿名的科技投资人向记者指出,拼多多、美团分流了阿里的优势和市值。“并购饿了么是阿里战略上的失误。美团股价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市场情绪的变化,美团长期的基本面表现还需要一个验证过程。除非饿了么彻底宣告失败,否则很可能像视频行业那样保持长期竞争。”
值得注意到的是,美团于今年3月份迎来近27亿B股解禁,约占总发行股数的46.6%,而在10月10日当天,红杉资本系、沈南鹏夫妇、诺亚财富集中式密集减持。根据Wind数据,上述持有者减持笔数多达13笔,累计总共减持4.08亿股,成交价在91.15港元/股,套现逾300亿港元。
在南下资金纷纷涌入之际,美团也成为卖空者最青睐的股票之一。Wind数据显示,整个10月,美团上榜卖空额最大的前十只大港股,而同样享受这份“殊荣”的港股互联网公司只有腾讯控股。
在资金博弈的同时,投行对于美团的估值也出现了较大分歧。10月21日以来,多家投行密集更新对美团点评的投资评级,有意思的是,国际大行的目标价多高于国内投行目标价,其中,大小摩、瑞银、花旗将目标价定于105港元/股以上(最高至110港元/股),而中信证券、招商证券(香港)最新报告将目标价定于90港元/股左右,后者明显低于二级市场股价。
以上要求匿名的人士称,“拼多多、美团现在被一窝蜂地看好,如同几年前大家看好唯品会、京东一样。这说明国内太缺乏好资产。美团可能还好一些,有一些独占性,竞争压力变小了,利润也变好了,但这些却不能改变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因为竞争缓和、市场预期改善,股价就大涨,这可能是一种市场健忘、短期逐利的表现。美团这样的公司不怕不盈利,就怕盈利。5G时代会不会有更高维度的存在?这不是美团一家公司的潜在风险点,是整个互联网科技龙头们的共同风险。反观之,这几年像安踏这样的企业反而在进化,不以科技进步为前提,只需要经营理念进化,便可以捕捉并融入到时代变化的趋势中去。”
庄帅在一年前也曾提出美团短期不应盈利的观点,对于美团如今就开始盈利的情况,他表示,“这让我很意外。投资者不能以美团盈利作为投资参考因素。比如,它未来是否还会持续盈利?我认为,美团可能会分业务板块盈利,目前看来外卖板块是很可能会持续盈利。在我看来,美团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出去,提高获客能力,树立更深的护城河,这可以为它抵御更多的风险,尤其是来自技术周期的风险——无论这个技术周期的循环何时到来。”
某科创媒体前主编也有类似感觉,他向记者指出,“美团是个纯体力劳动高度密集的公司,这是我不太看好它的原因。”
但庄帅认为,“劳动密集型”的美团依然是好公司,“中国所有的公司,除非(阿里)社会化公司、(腾讯)游戏公司,商业型公司基本是劳动密集型。我一直在零售行業里,这个行业是个资金、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来没有轻过。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全球220万员工,相当于中国大城市规模。资本市场确实有市值这个部分,只要人效越高估值越高。我恰恰认为美团的管理体系是它的护城河之一,能管理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本身就是一种壁垒。”他说,“我目前比较看好美团,我认为它受益于文化周期、经济周期、技术周期,文化周期如‘宅文化、‘一人食。经济周期主要是受益于经济下行,人们对价格敏感,但这不是说有什么正相关性、负相关性——吃是不受周期影响的,但酒店旅行是受影响的。技术周期是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可能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现在像网红带货模式如李佳琦,是以人为载体的销售,出现于直播兴起后,不再依赖于平台,这其实对美团构成了潜在挑战。”
腾讯、京东前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本月初的报告中指出,在美团市值刚站上5000亿港元时,他分析认为美团市值按业务拆分后总值5470亿港元,美团存在被低估的空间,其中,美团的外卖业务被赋予75倍PE,到店及旅游业务按EV/EBITDA取16倍,美团酒店参考携程的历史发展情况P/S取7倍,在新业务方面摩拜单车按成本法估值150亿元,美团打车按用户规模比较滴滴应为滴滴估值的1/10也即390亿元人民币。
“如果是整体相对估值法会更多,然而市场对美团的认可在4578亿港元。当然,估值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包括投资者心理、市场交易环境等,这会引起市值的短期波动。”他在报告中指出,不过美团之后的强势表现略略超出了这一预测,于10月21日达到历史新高即5653亿港元,截至本周五收盘,美团的市值回落至5441亿港元。
对于解禁股带来的压力,李成东向记者表示,“早期股份解禁不是问题,核心还是业务。像小米,业绩不佳遭遇解禁,压力就会很大。主要还是中国餐饮服务市场非常大,有20万亿的规模。其次,在线化进程才刚开始,也就意味着美团点评有长期稳定的持续增长空间,美团点评在餐饮服务领域处于垄断地位,比茅台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还要大。”
庄帅表示,美团的核心在于形成超级平台,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多个品类商品交叉销售,“我认为现在美团已具备超级平台的雏形。上述谈论了很多,不少都是美团的护城河,但最重要的护城河还是美团对于高频消费的理解、服务于高频消费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效率,所谓高频消费也就是以日、周为单位,而大多数公司是做季度/年生意,阿里是每季度的生意,京东是半年、年维度,美团的‘food+platform战略就是从日/周频次向月/季度/年渗透,但这个过程逆向做就很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