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刚,张军荣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各学校从实际出发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专业布局,使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卫生行业的发展,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1](以下简称《目录》)修订工作。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目录》修订工作小组,讨论拟定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状况调研问卷”,2017年,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开设专业和专业(技能)方向情况、《目录》调整意见、学校在专业设置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四大类22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建议报告。
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的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调研学校具体分布(所)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12个专业(护理、助产、农村医学、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医学生物技术、药剂、卫生信息管理和医药卫生财会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2014—2016年开设专业和专业(技能)方向情况、《目录》调整意见、学校在专业设置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1 专业 2014—2016年,51所学校开设的专业涉及《目录》的10个专业,医学生物技术和医药卫生财会专业没有学校开设(见表2)。
表2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情况
2.1.2 专业(技能)方向《目录》中有7个专业设有专业(技能)方向,共有30个专业(技能)方向。2014—2016年,51所学校中有17所开设了专业(技能)方向,涉及5个专业的14个专业(技能)方向,16个专业(技能)方向没有开设(见表3、4)。
表3《目录》中专业方向数和学校实际开设的专业方向数
2.1.3 停办专业 2014—2016年,调查学校共停办4个专业,分别是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剂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有17所学校停办农村医学专业,其中15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学校,停办原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要求各中职卫校2016年起停办农村医学专业;另外2所停办农村医学专业的是河南省内学校(见表5)。
表4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方向开设情况(所)
表5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停办专业情况
(1)2014—2016年,51所学校开设专业10个,各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统计见表6。
(2)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口腔修复工艺6个专业,招生具有一定规模且招生数稳定;康复技术专业招生数逐年增加,特别是2016年显著增加,较2015年增加了55.43%;2016年农村医学专业招生数显著减少,较2015年减少了58.17%,由2015年的3 904人减少到2016年的1 633人;卫生信息管理和营养与保健专业年招生人数极少,不足30人(见表6)。
(3)特点: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口腔修复工艺6个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稳定,康复技术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增加,农村医学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逐渐减少,营养与保健和卫生信息管理2个专业年招生数极少。
(1)2014—2016年,有17所学校开设了14个专业(技能)方向,各专业(技能)方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统计见表7。
(2)临床护理、口腔护理、老年护理、涉外护理、母婴护理、药品营销和临床检验7个专业(技能)方向招生数较大;药品物流、作业治疗、运动治疗和母婴保健4个专业(技能)方向招生数极少,年招生不足30人(见表7)。
表6 2014—2016年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各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统计[n(%)]
表7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各专业(技能)方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统计(n)
2014—2016 年,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学制以三年制为主,但也有部分学校在护理、助产和农村医学3个专业实施四年制学制(见表8)。
表8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及专业(技能)方向学制情况(所)
51所学校中仅有1所学校从2015年起开设了《目录》外专业,为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招生量很小(见表9)。
表9 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目录》外专业招生情况(n)
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设置专业主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再结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专业人员的需求以及学校师资状况、办学硬件等,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置。近几年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设置的专业不断增加,由20世纪80年代的护理类和医士类专业逐渐扩展到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和健康服务类专业。本次调研显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设置的卫生类专业数已达10个,有护理、助产、农村医学、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药剂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但各专业招生数、专业规模差异较大,具有以下特点。
近20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标志是护士数量大幅度增加,学历显著提升。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2010年,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2015年,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较2010年增长了58%;预计2020年,注册护士总数将达到445万。
在护理人才培养中,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护理专业年招生约50万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招生占66%(约33万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招生占28%(约14万人),本科及以上护理专业招生占6%(约3万人)。近10年,通过国家“护理专业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招生量占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总招生量的50%以上。中职护理专业招生量大,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好、出路多有关。本次调查的51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护理专业,说明该专业生源多、就业好。
2013年的调研显示,84.3%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3],包括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表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提出,到2015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30万,但实际已经达到了64.6万,预计2020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护士将达到100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才培养中,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需要专门的医学技术人员从事与医学诊疗活动有关的辅助诊断、治疗和技术运用等专业工作,临床诊疗活动也需要医技人员的协助和配合。近几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对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1世纪初,随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设立药剂和医学技术类专业。2008年全国卫生职业教育调研显示[4],很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设置了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招生数逐年上升。本次调研也显示,药剂和医学技术类专业招生有一定规模且招生数稳定。
近年来,尽管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许多专业发展迅速、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卫生信息管理、营养与保健专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普遍认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核心专业是医学和护理专业,对卫生信息管理、营养与保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就读这些专业;另一方面卫生信息管理、营养与保健专业在学校均属于非重点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实训水平低,学校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建设专业,这就从源头上阻碍了卫生信息管理、营养与保健专业的发展。
2019年,教育部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9版),在专业目录的指导下,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会主动适应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对接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开设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专业,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