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儿童护理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9-11-02 06:07:44刘巧凤杜艳丽王海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验班人才

刘巧凤 ,付 勤 ,杜艳丽 ,王海霞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于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输送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护理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导师指导制,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导师指导模式,将学校教育和医院实践相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育,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学校向医院输送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也有利于缓解医院护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更好地解决医患方面问题。在儿童护理人才紧缺的当下,国内尚未开展针对高层次儿童护理方向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儿童护理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目前医院岗位要求,研究并开发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基于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对象

选取深圳某学校2016级自主招生对口高职儿童护理方向的学生62名,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1名。

2 方法

2.1 人才培养方法

本研究将学生分成两班进行培养。实验班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我校护理专业与深圳市儿童医院成立“深儿护理班”,着力通过院校合作,培养儿童护理方向护士,直接为医院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具体培养流程: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深儿护理班”将秉承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场所的培养原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六共”“五接”的方法。“六共”是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开展教学、共同考核与评价。“五接”指的是学校与医院对接、岗位内容与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医院导师与学校教师对接、学校实训环境与医院临床环境对接。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共同构建儿童护理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1]。对照班学生按照常规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具体的培养流程:与传统的导师授课制一致,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儿童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校两年学习理论知识,在掌握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之后进入医院具体护理岗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学习,不断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此外,为了对比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两班课程导师相同,实验班教师队伍中增加临床教师。

2.2 评价工具

培养前和培养中期,采用护理综合能力量表等对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与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和测量,基本素质主要包含临床沟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临床实践活动中与病人的交流和基本状况观察等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目标,主动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指的是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我职业角色等的认知和态度)。除此之外,本研究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两班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2.3 资料收集

(1)人口学资料收集。入学时,由辅导员或者课题研究者统一收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人口学资料,包含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另外采用自编量表统一收集两班学生对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岗位的态度与认识,包含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两个选项:一般与喜欢),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3个选项:家长建议、教师推荐、其他),学生根据自身想法真实回答。

(2)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在学校教育中,课题研究者收集学生课程学习之后的基本成绩,包含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需要注意的是,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标准要根据护理人才培养大纲进行制定。理论考试主要通过试卷测验的方式,测量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关于操作技能考核,则主要通过课堂实验抽查方式进行,学生抽取相应的临床问题,然后进行模拟实验。具体来说,操作技能考核以随机抽题考核方式进行,学生抽取相应的题目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满分为100分。关于学生基本素质,在培养中期,对其临床沟通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护理专业自我概念进行调查。此外,培养中期,导师根据学生表现对其进行护理综合能力考核。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课题研究者将收集的人口学资料和培养过程中的考核资料进行整理,将其录入EXCEL表格。随后,课题研究者将这些数据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如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班人口学资料比较

表1 两班人口学资料

研究者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方法,对两班人口学资料进行比较。表1显示,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这些人口学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两班学生在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岗位的态度及认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培养前期的水平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两班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两班学生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成绩主要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两班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具体见表 2、3。

3.3 两班学生基本素质比较

对两班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以及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关于临床沟通能力,实验班学生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关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实验班学生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关于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实验班学生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导师指导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专业学生基本素质有大幅度提高。

表2 两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班90.88±6.04 80.34±5.89 87.34±13.36 85.33±6.00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对照班76.09±10.34 67.35±8.46 72.55±4.98 74.67±5.44

表3 两班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班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班80.78±14.54 78.34±13.89 72.22±9.33 84.66±6.78内科护理学技能外科护理学技能基础护理技能健康评估技能对照班74.16±10.34 70.89±9.54 64.38±7.25 75.34±7.34

表4 两班学生基本素质比较(±s,分)

表4 两班学生基本素质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班90.44±3.44 241.05±19.09 94.66±4.55临床沟通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对照班84.35±4.56 221.67±18.22 84.35±5.67

3.4 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比较

对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量表得分进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培养中期,实验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5)。说明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更好。

表5 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5 两班学生护理综合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班104.84±5.34总分对照班93.22±4.56

4 讨论

4.1 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深儿护理班”,将秉承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场所的培养原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六共”“五接”的方法。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共同构建儿童护理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可以方便学生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医院教师指导下强化自身操作技能,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与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2]。此外,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深儿护理班”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断进行操作,发现自身问题,锻炼自身技术,从而提升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医院展开合作,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独立的局面,第一时间将护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医院护理模式的了解,还能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通过与患者接触,不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临床沟通能力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疾病的能力,对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病患信息、拯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因此,临床沟通能力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这一模式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学生通过临床跟岗学习,了解和观察医院教师与其他护理人员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增强自身临床能力。另外这一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学生通过与患者交流,更好地了解病情,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另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主导者,而这能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实验班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较强。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学习需求,主动进行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提倡终身学习。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迫在眉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加深学生对于护理知识的理解。这一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强信心。此外,学生可进行情景模拟,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整体出发,把握护理过程;另一方面,真实的情景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了解护士职业,通过观察和参与真实的临床实践,激发潜力及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护理专业学习。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深儿护理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改变自己的学生角色认知而逐渐将自己转变为专业护士的自我态度感知。以往有研究表明,护理专业自我概念越好的人职业满意度越高,操作能力越强,越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在当今社会,护理人才缺乏,而学校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和人民大众。

4.3 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认识不足、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较低的状况。例如,大多数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停留在给患者输液、打针、量体温、测血压等基本认知层面,他们选择这一行业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就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了解真实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士岗位工作提供了便利,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角色,弥补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与医院护理实际不相符的不足,改变学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培养适应医院需求的护理人才,减轻医院的医疗负担,缩短医院的人才培训时间,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人民群众,增强彼此的幸福感[3]。

护理专业虽然不涉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但要求护理人员了解各方面的医学常识,是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冷静处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高效地传递患者病情,为医生开展救治工作做好准备。以往高职院校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实验,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医院护理现状不符,不能让学生认真看待护士的责任和重要性。并且由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护理专业及护士这一角色,一方面可能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学生未来不能很好地适应护士岗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医院联合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制订基于医院需求的培养方案,解决当下医院护理人才急缺这一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4]。

5 总结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在医院第一线这一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临床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价值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目前国内尚未开展针对高层次儿童护理方向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在儿童护理人才紧缺的当下,校企双方在该模式下共同培养和医院岗位对接的高素质、实用型儿童护理人才,改变以往没有专门的儿童护理人才,新护士进医院后要经过儿童护理方面的专科培训才能成为合格儿科护士的局面,大大缩短专科护士培训时间,直接为医院输送专科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实验班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