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旭
玉萃亭旁,杏花引雀。
玉萃亭杏花
位置 御花园内 静憩斋前 文华殿外 寿康宫外
宫中杏花有很多处,最出名的要数御花园西北角、玉萃亭旁的那棵老杏树了。这棵杏树位置奇佳,倚亭傍水而立,又有敞轩幽室为邻,更妙的是有整面的红墙作背景,怎么看、怎么拍都美。
杏花刚刚打蕾,雀儿们就来尝鲜了。不知是否杏花味甜,麻雀们好像尤其喜食,荡秋千演杂技般飞上枝头,啄食几粒就走了,看来并不贪心,也为春天留下了更多春色。
静憩斋白杏出墙
坤宁门内东侧有个独立的小院儿,这里叫做静憩斋。院儿内有两棵杏树,盛开时最妙的是隔墙观杏,很能体会一把“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妙处。
位置 御花园中 奉先殿前
玉兰花朵大,花形美,颜色又干净如玉。玉兰这名字真是既准确又现成,花开满枝时实在是太过夺目,人们被花吸引,往往忽略了它的香,直到站在树下,竟被花香笼盖,这香气不张扬但极舒服。
御花园里的玉兰开得早些,万春亭北千秋亭南都有几棵。奉先殿比较阴寒,所以往往晚几天 。紫禁城最美的玉兰在钟粹宫。听说钟粹宫要改成古琴馆开放在即,但是今年是赶不上玉兰季了,明年一定赏看钟粹玉兰,闻闻那芳香。
奉先殿前,玉兰如玉
御花园二乔玉兰
文華殿旁,榆叶梅娇艳。
位置 文华殿内 武英殿外 御花园中
万紫千红的春里,各路鲜花竞芳吐艳。榆叶梅总能招引人们的注意,那娇滴滴的颜色,还有密集成串的造型,招招摇摇得像个不甘寂寞的爱美姑娘。
给它拍照其实不容易,因为满眼都是一嘟噜一串儿,很容易就拍得拥堵俗艳,要用镜头删繁就简。
承乾宫,梨花如雪
寿康宫,富贵梨花
位置 承乾宫前院 寿康宫前院
老北京有句老话:“松柏桑梨槐,不入府王宅。”据说那原因是,松柏常种在坟地阴宅上,“桑梨槐”,谐音为“丧、离、坏”,所以不能种在高档人家的院子里。其实这都是民间的瞎讲究,真正的深宫大院紫禁城,还偏偏就是松柏苍翠梨槐茂盛。
紫禁城中梨花最盛的有两处,一是寿康宫,一是承乾宫。承乾宫属于紫禁城的东六宫之一,是一座有着极多故事的宫殿,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后妃,故事的情节都与夫妻情母子爱有关,其中许多故事都非常凄美。
承乾宫梨花
明朝崇祯帝的宠妃田氏曾住在这里。这位遍体生香的江南女子,文能书画抚琴,武能骑马射箭,一连给崇祯帝生了四个儿子,可谓专宠,可最终在宫斗和丧子之痛中郁疾而终。
清朝顺治皇帝的传奇故事最多,他和董鄂妃的爱情,则是帝王中最难得。这位住在承乾宫的董鄂妃,虽得专宠,但不仅生前未能当上皇后,又年纪轻轻死于丧子之痛。她的死给予顺治帝以致命打击,顺治帝很快就随她而去了。
承乾宫最独特的是院儿正中有一株巨大的梨树,树冠遮盖了前院小半个院落,每年春天都会绽放云一般的满树梨花。从初春结蕾,到春深落英,一路看梨花的各时各美,感人至深。如果有幸赶上春雪春雨,带雨梨花之美,更是让人心醉。
崇祯和田贵妃,顺治和董鄂妃,也许都曾在这里携手赏花。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孝仪纯皇后,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也都曾伫立在这满树梨花之下。承乾梨花,如雪似云,在这金瓦红墙的映衬下,更生出许多的素洁高雅。“玉容泪阑干,梨花带雨开。”白色的梨花被雨滴浸润,更增加娇媚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美。
承乾梨花带雨开
寿康宫前院,一东一西各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梨树。梨花虽静雅大气,但毕竟缺了些颜色,可恰好是在寿康宫,孝顺的乾隆奉母以天下养,这寿康宫也修造得无与伦比,额坊雀替和玺彩绘,都用了大量的金。这金色熠熠与梨花的素白,相互辉映,相辅相补,美成了华彩耀目的一片。不同于承乾梨花的略带萧索,寿康梨花开出了富贵的味道,另有一种风韵在里头。
文华殿前,海棠如雪。
颐和轩前,海棠娇媚。
位置 文华殿前 颐和轩前 永寿宫前 慈宁宫花园
海棠开花前花蕾红红的,初放时红白相间一片粉嫩,到盛开则满树堆云砌雪,落花时又如雪花飞舞。
颐和轩前东西各有几株海棠,海棠花蕾时,是满满的深绯红色;初绽则红白相间,勾兑出一种醉人的绯;待到全部开放,则是满树如雪。未开红过甚,怒放伤其白,我则最爱半开时的不素不妖。
紫禁城文华殿外种植了大片海棠,每年都会一片绚烂。也许是沾惹了书香墨意,在红墙黄瓦的映衬下,这些花儿总是分外好看。站在林中树下,阵阵花香袭人。花叶掩映着春天的阳光,斑斑驳驳晶晶闪闪。等到那花瓣飘雪的日子,又是另一道美景。
文華海棠带墨香。
景祺阁下,丁香重瓣。
位置 景祺阁前 协和门外 熙和门外 延禧宫内 养性门前 寿康宫后 御花园 慈宁宫花园
丁香很香,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虽然浓,但不招人讨厌。笼在这花香里,心情总是能愉悦。
丁香还有一宗好处,就是花期长。玉兰、海棠、梨花们热热闹闹,吸引了无数长枪短炮,但几天就缤纷而落了。丁香不喧不争,却能送香很久,小小的花却有大大的能量。
养性门前紫丁香
紫禁城中处处丁香香:紫丁香白丁香随处可见,珍稀的重瓣白丁香宫中就有好几处:景祺阁下两株,延禧宫的灵沼轩前,还有御花园里,协和门外,熙和门外。
寿康宫的后殿是太后住所,贴心的乾隆为了太后去听戏时不用走出室外,在后殿与后围房之间建了一座廊屋,这廊屋也就把院落分成了两半。春天,西小院儿中满院芬芳,两株丁香树伫立其中。这殿宇院落最是富贵,梁枋斗拱上的彩绘,都比别处耀眼,大量金箔让那些龙凤花草金光熠熠,而素白的丁香,却恰好中和了那些红蓝绿金,互为宾主互相配衬。
寻沿书屋院内的金丝楸。
改变乾隆设计的古华轩金丝楸
位置 宁寿宫后西侧的假山旁
宁寿宫后衍琪门外有一棵奇树,这棵奇树是整个紫禁城中、也是以前老北京非常少见的一种树,它叫文冠果树。这个文冠果树特别好玩儿,首先它的花可以变色,刚开的时候,花是白色,过两天颜色加深,慢慢变成绿色、黄色、绯色。到它最盛放的时候,花会变成一种紫红色,这是一种能变色的花。
别看这棵古树特别细,但是它真的是一棵古树。养性门外旧植有文官果二株。文官果,一名文官花,即《唐会要》所载学士院之文官花,宋辛稼轩 《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注所称:“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是也。”文官果又名“马金囊”,即杜紫纶《云川阁集·并蒂文官果和汤院长西涯》 诗注所称:“北地文官果,类滇之马金囊是也。”这株就是当年所记之一,另一株早就不在了,它应该是几百年的老树,只不过因地质条件生长环境太差,所以特别瘦小。
独一无二的文冠花
位置 古华轩前 御花园坤宁门前 寻沿书屋院内
在紫禁城中的乾隆花园里,有一座古华轩。此时的古华轩前花荫如盖满地缤纷,这一树繁花正是这轩名的由来,而乾隆在建造这座敞轩时,也因为这棵树而改变了设计。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古华轩是乾隆花园第一进的主体建筑,它原本应该在现在位置更靠南的地方,在当初设计这座建筑时,发现要建敞轩的地方有一颗明代所植古楸树。当时的设计者就向乾隆请示是否把树伐掉,乾隆看到这棵古树,认为古树难得,宁可改变设计北移敞轩,也要保住古树,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华轩。
我们看古华軒的位置,明显的比较靠北,尤其是和后面遂初堂的垂花门都快挨上了,这就是为了躲开古树北移的结果。
敞轩落成后,乾隆命名它为古华轩。古华就是古花,说的就是这棵金丝楸树。轩内的楹联和题诗:“清风明月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树植轩之前,轩构树之后。”“树古不记年,少言百岁久。”说的都是轩与树的故事。
也正是因为乾隆的爱树保树,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一树繁花,这正是:古人不见今花盛,古花今盛古人情啊!可惜现在乾隆花园维修不开放,想看到它,估计也要几年后了。好在站在乐寿堂前,还能看到寻沿书屋院内的楸树。在御花园坤宁门前还有两株金丝楸,据说在清朝时被称为“神树”,每年都会从关外运来黄土培在树根下,以示不忘白山黑水间的故乡。
位置 御花园中 慈宁宫花园中
故宫曾举办过大型牡丹展,当年从洛阳运来了万盆牡丹,其实宫中本就种了许多牡丹,在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中都能看到。
牡丹虽然名头极大,甚至被尊为花中之王,可我并不太喜欢它,因为它太多张扬夸张。不过这花倒是和紫禁城极相配,富贵至极,雍容至极。高饱和度的颜色和重重叠叠的花形,与金瓦红墙的帝王宫阙苑囿倒是相得益彰了。
御花园内,牡丹竞放
芍药会和牡丹前后脚开放,位置相近,都在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长相也很类似,区别是一木一草,找对时间点,可以一起观赏。
TIPS
春去夏来,紫禁城中春花落尽,夏花即将登场。太平花、紫薇、凌霄,还有荷花、莲花、梧桐花等等。在浓绿和阳光的映衬下,会更加鲜艳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