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两次公示的学术期刊认定名单来看,陕西省入选该名单的学术期刊有209种,基本与陕西的教育、科研实力及在全国的地位相适应,其涉及学科专业门类较多,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较多,但也存在着总体实力不够强,在国际国内叫得响有影响的权威刊物、名牌刊物少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出台配套政策给予陕西学术期刊支持,筹备组建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借助媒介融合实现学术期刊转型升级。
关键词:陕西;学术期刊;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1-0125-03
一般认为,学术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通过公开出版展示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2014年12月10日、2017年4月10日两次公示的6430种学术期刊认定名单来看,陕西省入选该名单的学术期刊有209种,其中社科学术期刊55种、自然科学类154种,占全国学术期刊的3.23%。现在综述陕西学术期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陕西学术期刊的现状
一是涉及学科专业门类较多。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方面,陕西有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代表的综合类学报21种;数学类学术刊物有《工程数学学报》《高等数学研究》等3种;《化学工程》《光子学报》《火炸药学报》《西北地质》等刊物研究范围涉及化学、地质、农学、材料学、导航等多个学科专业;医学综合类学报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2种,医学(含药学)专业学术期刊有《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陕西医学杂志》《陕西中医》等25种。就社科类学术期刊而言,综合类学术期刊占比例较大,除《人文杂志》《理论导刊》《西部学刊》3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外,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各大高校主办的学报社科版有41种;《文博》《考古与文物》《小说评论》《当代经济科学》《西部金融》《新闻知识》等刊物研究范围涉及文博、文学、经济、金融、新闻与传播等学科专业。
二是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较多。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网站提供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陕西省共有高等学校107所,另有军队院校6所。陕西省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1]因高校管理体制、教学科研实力不同,其主办的学术期刊马太效应较为明显。在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两批学术期刊名单中,陕西高校主办的刊物共有127种,占据陕西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其中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力最为雄厚,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版)《当代经济科学》 《应用力学学报》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JPA)》等学术刊物共21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主办有《昆虫分类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等20种学术刊物。
二、当前陕西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兄弟省区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由于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出版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学术期刊的自身特点决定发行量和业务范围狭窄,国外学术期刊对我国出版市场的蚕食,以及受地域分布及其区域经济基础、文化积淀、科研实力等因素影响,陕西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规模小、布局散、实力弱,风险承担能力低、盈利能力差,存在着总体实力不够强、在国际国内叫得响有影响的权威刊物、名牌刊物少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陕西学术期刊质量水平及社会影响力远低于高密集学术期刊城市的北京、上海,同拥有学术期刊数量相近的四川省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2][3]
从《中国期刊年鉴(2017年卷)》提供的资料来看,陕西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016年9月23日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发布的“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期刊部分陕西入选期刊数量为零。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理事会评选的2016年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20种,陕西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入选;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104种,陕西入选的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6种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54种,陕西入选的有《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医学争鸣》等9种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6年度考核“合格”期刊191家,陕西只有《人文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种入选;专项资助期刊64家,陕西只有《人文杂志》1种入选。
《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共有175种,陕西期刊无一入选;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響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60种,陕西只有《情报杂志》入选,排名为第50位;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共有175种,陕西入选期刊为零;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共有60种,陕西只有《人文地理》《考古与文物》2种期刊入选。
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文转载数19,排名第65位(第1名为《学术月刊》,全文转载95篇);全文转载率排名,《人文杂志》排第36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59位;综合指数排名,《人文杂志》排第19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67位;高等学校主办学报排名中的全文转载量排名,《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排第6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第26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第55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排第77名。
三、加强陕西学术期刊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术期刊是科学前沿进展和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陕西学术期刊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发挥学术论题组织者、学术新闻发布者、学术成果把关者、学术成果传播者的作用,把学术期刊建设成为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再造期刊编辑出版模式、生态和业态,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出台配套政策给予学术期刊支持。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窗口,其本身具有公益性,其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区域)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刘振兴等15位中科院院士认为,学术期刊的精神内涵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才是它存在的真实意义和本质价值。它的价值不能仅从发行量及其自身经济收益来衡量(专业读者面窄,发行量较少,经济收益也较低),但是许多学术成果最终可转化为生产力,它为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远远超过期刊自身的收益。[4]建议陕西省借鉴四川省“振兴四川出版”的有关做法,完善学术期刊管理办法,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照陕西学术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明确学术期刊的地位、作用,研究学术期刊管理和学术期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学术成果评价、职称评审、人才管理等配套政策。参考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两批近200家学术期刊(每家40万元基础经费,有的还有10万、20万、30万元的专项经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助评审,设置A、B、C三类资助,每种期刊年度资助经费依次为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做法,由陕西省新闻出版职能部门、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省社科院、省科协等联合启动“陕西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出台专门政策,建立完善资助及考核机制,加大对《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人文杂志》《人文地理》《情报杂志》等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知名学术品牌。
二是筹备组建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从欧美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辦刊实践来看,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数字化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破解陕西学术期刊“小、散、弱”的结构性难题,壮大陕西学术期刊的整体实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术期刊,根本出路在于从体制上进行深入、持久的改革,筹备组建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建议将陕西学术期刊分区域、分类别、分学科对办刊资源进行整合,走联盟合作之路,共享出版、人力、渠道等资源,搭建新的数字出版平台,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形成富有活力和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学术期刊出版产业集团。目前,可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有21种学术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有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进行试点,明确出版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权责利分摊机制,以提升原创性为根本着力点,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国际化的投、审稿平台,采用混合的开放获取模式,实行在线预出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术期刊群。
三是借助媒介融合实现学术期刊转型升级。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刊网互动、刊网融合之后,学术期刊于2014年开始了与新媒体融合的新阶段。在借助各种数据库(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维普)和推广平台(如Rays)实时推送期刊出版信息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为碎片化学习、移动式阅读、开放获取、在线评论与交流探讨等提供便利,为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陕西学术期刊要抓住国家对学术期刊大力支持的有利契机,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的难得机会做大做强。建议陕西学术期刊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依托大数据库的网络优先出版、自建OA数据库、联合建设网络推送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Word、PDF、流媒体、小视频等多种数据格式和全文、摘要、目录等数据类型,改造和优化学术期刊内容生产流程和出版形式,采取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群体进行行为分析,以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建议考察2017年投入使用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CAJ-NP)运行情况,尝试把微信公众号首发、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数字出版、纸质出版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期刊出版形式,丰富学术论文传播手段,为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陕西教育概况[DB/OL].陕西省教育厅.
http://www.snedu.gov.cn/about/jygk.html.
[2]于孟晨,张立新.学术期刊转型期陕西地方高校学报发展模式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5(10).
[3]刘振兴等.关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纳入公益性事业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4).
[4]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中国期刊年鉴(2017年卷)[M].北京:《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2017.
作者简介:徐进军(1965—),男,汉族,湖南永州人,陕西教育报刊社总编辑,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发展及新媒体。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