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非贸易的进展与展望

2019-11-01 02:01刘诗琪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倡议非洲贸易

摘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非贸易取得新进展,体现为对非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持续顺差;浙江省对非贸易额突出;对非的贸易国别相对集中;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对非的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贸易主体后劲充足,双方贸易额增长幅度将不断攀升,贸易商品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三角洲地区;非洲;贸易

2018年9月迎来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在时隔12年后再次主办该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表示,中国将把推进落实论坛峰会成果,并把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上讯号表明,中国将实现共同繁荣作为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中非经贸合作拥有广阔的平台与不竭动力。在过去20多年中,中非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其中,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尤其迅猛,2019年中國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双方通过贸易来往、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持续造福着中非人民。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释放的张力和潜力是中非贸易繁荣的加速器,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是促成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劲助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该地区对非贸易面临新机遇并且进展喜人。因此,本文将以长三角地区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对非洲的经贸关系,以把握中非经贸关系的核心环节,并对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化发展问题抛砖引玉。

一、 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的进展

1.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保持。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四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长三角地区将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加之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其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出口贸易尤其发达。从1986年到2017年这32年间里,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从89.09亿美元增长到14 794.45亿美元,增幅明显高于中国同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增长额。其中,尽管长三角地区对非洲地区的贸易在其总的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较小,2017年中其比重约为3.8%。但是,对非贸易规模不断提升,2017年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总额为557.41亿美元,相较于2005年的74.32亿美元,增幅达到650%。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继续保持贸易顺差,2017年的贸易顺差额为353.69亿美元,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的贸易顺差额分别为113.33亿美元、65.84美元和174.52亿美元,这显示出长三角地区的出口贸易依然发展强劲。

2. 浙江省对非贸易额突出。一般来说,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中由上海和江苏省处于领先位置,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在第三位,但增速较快。但是,近些年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的数据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的不同趋势,两省一市的对非贸易情况迥然相异。以近三年的数据为例,不管是出口额、进口额还是贸易总额,浙江省对非贸易的数据居于首位,然后以上海、江苏省次之;2018年浙非双方贸易额更是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在2019年1月,即便面临不明朗的经济形势,浙江省对非洲的出口增速仍然达到42.7%。究其原因,这与浙江省内所刮起的“非洲风”分不开。浙江省与非洲的经贸联系起步早、基础牢,且双方的政治互信度强、高层来往密切。2018年4月,津巴布韦总统访问浙江;2018年6月,浙江省委书记开启了对津巴布韦、南非、毛里求斯的三国访问;2018年9月,首届中非民营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2019年3月,国内首个地方对非经贸合作计划——《浙江省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布,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浙江省对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视程度,力图拓展浙非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领域发展。

3. 对非的贸易国别相对集中。中国对非贸易国别集中度较高,对非贸易区域分布不平衡,2017年中非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非洲国家分别是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加纳、肯尼亚、刚果(布)、刚果(金)和摩洛哥。中国与上述国家的贸易额合计为1 178.9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69.4%。其中,中国与前四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总额约50%。长三角地区对非的贸易国集中在埃及、南非、苏丹、喀麦隆、加蓬、摩洛哥、尼日利亚等国。其中,2017年江苏的前三大贸易国依次为南非、尼日利亚、埃及,这三国均为中非贸易额排名前十的国家。2018年,浙江省对非贸易中前五大贸易国分别为南非、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刚果(金)。上海的主要进口国为南非,2017年达到20.07亿美元,将近占自非洲总进口额的一半;主要出口国为埃及,2017年上海对埃及的出口额约20亿美元,占对非洲总出口额的12.8%。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国别集中于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非洲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往往贸易环境较好、市场较广,例如,老牌经济引擎国家南非、“非洲三大油桶”之一的安哥拉、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尼日利亚与北非经济强国埃及等。

4. 对非的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以及非洲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长三角地区对非的贸易出口主体结构也出现变化,苏浙沪的国有企业出口比重降低,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加大,成为主导贸易的角色。2017年,国有企业进出口在长三角地区出口经济中的仅占10.2%;而占主导地位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在2017年的比重分别为55.6%和34.2%。其中,在2017年,上海国有企业进出口667.8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 113.161亿美元、民营企业进出口860.52亿美元;江苏省国有企业进出口535.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 768.2亿美元、民营企业进出口1 513.48亿美元;浙江省国有企业进出口152.65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99.02亿美元、民营企业进出口2 162.42亿美元。具体来看,上海和江苏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表现突出、占比大,但是民营企业也发展迅速,2018年上海和江苏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2.6%和15.2%;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成为中非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2017年民营企业占到浙江省对外出口贸易的76.7%,增长11.8%。非洲一直以来都是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非常关注的大陆,浙江的民营企业是中非经贸合作的先锋队,截至2018年底大约有2万浙江人在非洲务工、生活。家电、小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都是浙商在非洲经贸投资的重点,如今医药、安防、电商、文化等也是浙非合作的新领域。

5. 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长三角地区近些年的发展,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调整与优化。出口方面,中国向非洲出口的商品多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前五名的商品是机电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钢铁制品、非针织类服装及配件,2017年这五类产品合计约385亿美元,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41%,增长率为4.1%,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的机电产品和机械设备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较大,分别为14.9%和11.7%,位列第一与第二。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水平高,加上大批高科技园区的蓬勃发展,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该地区对外出口商品也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对非洲主要的出口产品也相应集中在机电产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这几类,这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提升。由此,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对非的出口的商品结构内部正在优化。进口方面,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量价齐升,非洲经济形势好转,以及中国对非洲的33个国家实行零关税的单项优惠,2017年中国自非洲进口商品显著增加,长三角地区自非洲的进口数额也同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对非洲的主要进口产品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这与中国对非进口产品的趋势保持了一致。2017年中国自非洲进口排名前五的商品为矿物燃料、矿石矿渣和灰分、其他未归类产品、贵金属、铜及其制品。长三角地区一直受到能源紧缺问题的束缚,因此矿产品自然而然成为其进口的的主要产品。这也侧面反映出,在进口方面长三角地区自非洲进口商品的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并过度集中于进口矿物燃料。

二、 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的前景展望

1. 政策条件持续利好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额将持续上升。中非贸易的趋势变动主要受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发展势头良好,世界银行在2018年修订的《世界经济展望(GEP)》中,预测全球整体2019年增长率为3.0%。2018年大宗商品價格也再上台阶,2018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综合上涨2.28%,其中,受石油供应偏紧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再者,非洲经济稳中有进,因市场广大、劳动力充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需求旺盛,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的目光。且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钢铁和铝启动追加关税以及贸易战火蔓延非洲,中非间的经贸合作面临更多的提升空间。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额的持续增长可期。

其次,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一系列经贸合作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通关口岸设施条件,降低了贸易成本。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将要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便包括实施“贸易便利行动”。峰会还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中方支持非洲提振出口能力,决定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重点关注扩大非洲含附加值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华出口;中方将继续积极落实给予同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承诺;中方支持设立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中方将支持非洲国家海关提高管理和现代化水平,扩大与非洲国家海关的通关便利、执法和能力建设合作,打击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假冒侵权、商业瞒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非洲实施50个贸易畅通项目,促进中非贸易健康顺利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更好的合作条件,中非双方在政府层面为消除贸易壁垒、协调贸易政策做出了诸多努力,推动着非洲基础设施完善与区域性联通,这都有力推动着长三角地区对非经贸合作的发展。

2. 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继大批国有企业在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合资合作项目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成熟,在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皆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也是第一批“走出去”寻求新兴市场的企业,也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主力军。加工制造业是民营企业的传统优势行业,出口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外在服务业方面更多民营企业也涉足餐饮、零售业、酒店等领域。这些民营企业在非洲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如机制灵活、面对非洲复杂的情况反应更为灵敏等。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非洲的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和人口红利。非洲人口增长迅速,预计2050年将达到24亿人,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产阶级的成长使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新兴市场。未来,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平台下,中国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增速快、占比加大的势头也将继续保持。

但是也应注意到,商机与风险是并存的。民营企业在对非洲的贸易中也存在同质竞争、缺乏自主品牌、面临外部环境不稳定等问题。目前,大批民营企业都希望在非洲这片热土上抢占先机,因此将设备、技术转移到非洲来投资建厂,进而形成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在这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归根结底在于高质量的产品、便捷的物流、有效的营销。长三角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而非洲又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个企业应该把握机会,拓展长三角地区与非洲的贸易渠道,积极打造“中国长三角地区制造”品牌,从而提升“中国长三角地区制造”的优质产品在非洲市场的份额。除此以外,在外部环境上,近些年中非洲国家的政局逐步趋稳,但还有个别国家仍然政局动荡、局部军事冲突时有发生以及社会治安难以保证,这都不利于中非贸易的正常运转和深化合作。面对安全风险,企业和在非华人都应提高警惕,做好安全风险的防范工作。

3. 长三角地区对非洲的贸易商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对非的贸易商品结构显示出两者在贸易上的互补性。首先,长三角地区和非洲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互补性,长三角地区的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与机电及运输设备制造日益成熟,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强,具有比较优势;而非洲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亟需进口大量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其次,两者在自然资源上具有互补性。长三角地区需要外在资源进口来保障其强劲的发展势头,非洲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且其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考虑到中东地区的动荡形势,中国自非洲进口石油的潜力增大。

出口方面,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高地,该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完成了轻工纺织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对非贸易出口的影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应下降。如今,随着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提升,依靠成本红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或转移,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电及运输设备的生产和出口将继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在非洲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展,非洲自中国进口的各类商品类别也在增多、数量增大,并逐渐从原来的初级工业品进口转变为机电设备等生产工具和高技术、高产业链要求的产品进口。非洲人口增长迅速,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产阶级的成长也将带动长三角地区商品在非洲中、高端商品市场的拓展。因此,长三角地区对非洲的出口商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进口方面,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自非洲进口的商品仍然过度集中于进口矿物燃料,且增长率较高。进口商品的结构单一问题长期存在,不利于夯实中非互利合作的基础,是今后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和中非贸易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非洲的出口结构以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为主,这是由非洲单一的经济结构决定的。但可喜的是,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从非洲非资源产品的进口规模,提高非洲国家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并支持非洲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和出口。非洲国家也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多样化,特别是一些非资源型国家,例如东非肯尼亚实行以民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其中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非洲国家通过制定国家发展的长远计划,努力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了商品出口的多样性。非洲作为中国多年来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未来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

总而言之,展望2019年,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长三角地区对非洲贸易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大。长三角地区对非贸易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贸易主体后劲充足,双方贸易额增长幅度将不断攀升。贸易商品种类将不断增加,商品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2]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 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 潘尧.区域贸易投资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数据[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学位论文,2010.

[5] 周明俊.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5.

作者简介:刘诗琪(1990-),女,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與荷兰莱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收稿日期:2019-06-10。

猜你喜欢
倡议非洲贸易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