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旵生(中共桐城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桐城市抓住机遇,创新机制,结合区域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强力推动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蓬勃开展,实现了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有电商企业4800余家、网(微)店43291个、从业人员达102542人。2018年,全市实现电商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农产品上行8.81亿元,同比增长30%。桐城市先后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等荣誉称号。新渡镇老梅村荣获2017年度阿里巴巴“中国淘宝村”荣誉称号。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的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协调、组织推进。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确定承办单位。其中桐城市电子商务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特色农产品线下展馆(以下简称特展馆)由安徽淘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网点建设和物流公共服务中心由安徽农夫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商城)承办。
聘请专家团队对桐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规划,形成了《桐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建议报告》,明确了桐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2+5+8”行动计划(即以桐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发展空间载体,主攻产业电商、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旅游电商,重点建设公共服务、电商人才、创业孵化、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乡村物流、公共品牌和电商扶贫8项工程),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扶持产业发展“1+3+8”政策体系》等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提供培训、设计、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设立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搭建了全省首个线上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发布、电子商务培训、网上展示等各项服务。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模式,吸引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入园创业。园区已与100多家企业签约,集聚了动漫、电子、跨境电商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塑料粒子进出口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着力打造区域性智慧物流集散中心。目前,全市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106家,年交易额达4.5亿元。其中,电商在线教育累计发布课程1000门,在线注册用户超过5000家,超过1万人次参加教育培训。桐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设立了900多平方米的特色农产品线下展馆,展示桐城特色产品和文化元素,陈列本地特色产品100多款。目前已有20余家农产品企业入驻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3个线上特色馆,上架特色产品60余款,产品识别使用二维码,实现了产品源头可追溯。
立足包装印刷、羽绒家纺、汽车配件、制刷制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市财政每年支持专项资金380万元建设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让企业免费使用网上店铺,带动传统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先后上线运营企业店铺达800余家,培养了46家3A及以上企业、28家实力商家;带来线上销售额4.2亿元,带动线下销售额超过12.8亿元。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项目被评为“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之一。
全力支持本土骨干流通企业、供销社等依托自身优势参与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主要由市邮政分公司和农夫商城承建。桐城邮政分公司改造建立综合县域物流中心2个,建立镇级物流分拣中心15个,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458个,村点配送覆盖率达100%。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商品配送网络,实现配送信息化、规范化、集约化。农夫商城电子商务公司拥有村级网点线路11条,建成配送中心及仓储2000平方米,冷藏库容达到50吨,与全市15个镇级、197个行政村的网点形成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电商资源整合,提升村级服务站功能,推进村级服务站点与扶贫驿站整合,将农夫商城、邮乐购、京东等平台,在代售代购的基础上,增加金融等服务功能,有效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整合12家快递企业资源,通过信息和配送共享,实现行政村当日达,偏远山区隔日达,减少了配送频次,提高了配送效率,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建立“电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产品网上销售和品牌建设,加快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拓展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网上批发渠道,推行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积极开展村级电商服务站示范建设,达到建一站带动一村、辐射一片的效果。2018年,全市累计对1200人次开展了电商技能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1人次。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让村民享受到代购生产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等便民服务。农村服务站点后台数据与商务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实时对接。
以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部分个体经营户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下乡的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发展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农业经纪人开展网上销售。孵化、指导电商企业,壮大全市电商队伍,举办了135场相关培训,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电商人才。
桐城市商务部门与公共服务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签订“资金共管账户协议”,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一次性转入企业账户,分3年监管使用,由商务部门每年年底实行目标考核,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该项资金。由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村级电商服务站已覆盖197个行政村,打通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完善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以本地的特色支柱产业为抓手,积极培育网上销售产品,精心挑选“桐城小花”“鸿润”“霞珍羽绒被”“塑料包装”“蜂献蜂蜜”等网上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品牌,作为品牌培育重点对象。目前,全市家纺、农特产品、日用品等网上销售额已超亿元。
与村淘、京东、苏宁易购、邮乐购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在26个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建立村级服务站(物流配送点),为贫困户免费代收代销农特产品。2018年以来,全市农夫商城、邮乐购帮助225户贫困户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余万元。同时,对所在村的贫困户实行建档立卡,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目前,全市26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电商全覆盖,通过发展“一村一站”“一村多品”和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整合,让贫困群众的农产品免费挂网销售,有力推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2019年,市内电商企业帮助黄甲镇200多户贫困户销售“桐城小花”茶叶2000多斤,贫困户增收50多万元。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扶贫共带动1266户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230.7万元。
严控“禁止自建平台、购买流量、重复建设和弄虚作假”4条红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同时对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县城营销特色馆、农村网点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农特产品培育、电子商务扶贫等承办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照条件、查漏补缺,使之规范运行。目前,桐城市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了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