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型滤白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11-01 07:20陈栋才李雪群罗玫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血库血站白细胞

陈栋才,李雪群,罗玫玲

(惠州市中心血站,广东 惠州 516003)

现代输血治疗中,输注含非治疗成分的白细胞(WBC)的血液制品,容易导致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以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最为常见[1,2]。目前,输血界已经公认WBC滤器滤除WBC的方法最为有效,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但究竟是在保存前由采供血系统对血液进行WBC滤除,还是保存后由输血科滤除,研究一直各持己见[3]。在惠州地区,血站尚未开展血站型过滤WBC,作为安全输血的有效补充,惠州市部分医院从2013年起陆续开展血库型过滤白细胞。为探讨惠州市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应用状况,对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抽查,抽取2016年1月-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共4062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接受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治疗患者1744例次作为观察组,年龄6d~72岁,平均年龄为 42±12.0。其中男性患者1101例次,女性患者643例次。随机抽取同期采用普通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318例次作为对照组,年龄 1月~74岁,平均年龄为 40±12.4,男性患者1502例次,女性患者816例次,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翻查各医院输血病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FNHTR的发生情况。血液成分去白细胞方法:使用血库型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材(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进行过滤操作。血液来源:均由惠州市中心血站提供的保存期内制备好的悬浮红细胞。

1.3 判断标准 患者在输血前没有体温升高,在输血期间或输血1~2h内,体温对比输血前升高1℃以上,体温24h内升高至38℃以上,以寒战、发热、低血压等为主要表现,症状排除严重过敏、细菌污染、溶血且不是患者原发病情能解释,即可视为FNHTR。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滤白组与悬浮组在不同科室发生FNHTR比较 观察组发生FNHTR14例,发生率0.80%,对照组发生FNHTR49例,发生率2.11%,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妇产科以少次数输血为主的病种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肿瘤科、血液科等需多次输血的病种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滤白组与悬浮组发生FNHTR比较

2.2 FNHTR在不同输血次数的发生率 输血次数在5次以下的患者FNHTR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次以上患者,FNHTR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FNHTR在不同输血次数的发生率

2.3 过滤前血液保存期限与FNHTR发生的关系储存期为三周的悬浮红细胞,经滤除白细胞FNHTR发生率跟对照组总体的FNHT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储存期三周以上再滤除白细胞发生率比对照组总体的FNHTR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过滤前血液保存期限与FNHTR发生的关系

3 讨论

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病毒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4],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是去除血液成分中WBC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以血站型和血库型更为常用。现阶段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多使用白细胞滤器与采血袋相连的联袋型,不会引起因破坏血袋密闭环境而带来的细菌污染风险,适用于急诊用血[5]。但使用血站型白细胞滤器直接过滤,因献血人群差异、过滤器类型、血液过滤时间、温度、操作者之间的操作差异等因素,红细胞会出现较多的溶血,溶血率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致使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游离血红蛋白的裂解产物二聚体,一旦超出与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网状内皮系统将难以清除,容易导致血红蛋白血症,储存期末更为明显[6]。按照库存血先进先出原则,一袋合格的去白悬浮红细胞从采集、分离、检验、保存再到配送至临床输注,无法避免一定时间的周转过程。储存期的延长,红细胞不同程度的溶血对于输血患者有潜在的安全隐患[7]。且储存前过滤血液,费用消耗较大,很难做到全国性范围开展,广东地区也仅有部分采供血机构开展了全部血站型过滤。在未开展血站型过滤的地区,临床用血单位主要开展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制备。血库型过滤是储存后去WBC,一般由用血单位在百级净化台内连接血袋与去白细胞滤器完成,国家血液质量标准要求必须在24h内输注完毕,因此红细胞储存后溶血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血库型过滤属于开放性二次过滤,有细菌污染的风险,过滤程序、时间、工作量的增加对急诊用血也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血站型、血库型两种滤白方式都能达到很好的WBC滤除效果,临床应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滤白悬浮红细胞[8]。

本研究中,所有滤白悬浮红细胞均由血库型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制备。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FNHTR发生率0.80%(14/1744)比对照组FNHTR发生率2.11%(49/2318)明显降低,提示输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明显减少FNHTR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科、妇产科以少次数输血居多的病种,输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在FNHTR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有输血史、需多次输血患者居多的儿科、肿瘤科、血液科等,输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在预防FNHTR发生更为明显,其中肿瘤科和血液科FNHTR发生率(滤白组1.01%/悬浮组3.02%)与杨世明[9]等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滤白组1.25%/悬浮组8.75%)较低,这可能与抽查人群病种,病情不同有关。造成不同科室FNHTR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现今肿瘤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或放化疗联合疗法治疗,容易产生骨髓抑制导致贫血状态,需接受常规的输血治疗。而长时间输注含WBC的血液成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这与同种异体血液中白细胞和白细胞产物有关,具体表现为免疫效应细胞抑制和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易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增加FNHTR的发生率,程度随输血次数而增加[10]。同时本文调查中儿科患者多以门诊地贫困患者居多,与血液科患者一样,在不能根治造血系统原发病的情况下,均需反复乃至终身输血治疗,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多,病史长。因反复、多次输血,患者体内存在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的抗体,容易诱导同种免疫反应,当再次输入含WBC的血液成分后,容易发生FNHTR,发生率随输血次数增多而明显增高。本文中,5次以上输血两组FNHT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与上述观点相符。陆亚岚等人的报道也指出,去白细胞输血,能最大限度限制输血相关免疫抑制,不会加重其同种免疫反应,有助降低FNHTR发生率[11]。

通过对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过滤时间的对比,发现保存期在2周内的悬浮红细胞由血库型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过滤白细胞后,FNHTR发生率显著降低,保存2周后的悬浮红细胞再过滤则对降低FNHTR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随着血液成分储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老化,白细胞破裂死亡,裂碎产物和释放的IL-1、IL-6、IL-8和TNF-a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产生积聚,此时用一次性白细胞滤器过滤已很难滤除这些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的炎性因子,易发生FNHTR[12-13]。有报道[14]指出,储存时间过长的血液,WBC过滤器已不能去除释放到血浆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继而介导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发生FNHTR,造成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临床效果下降。因此,保存期越短,滤除白细胞效果最显著,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FNHTR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不同地区、不同病种选择WBC滤除方式应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不同策略,选出对病人最有利的方式,确保用血安全。需反复输血及多次输血的患者,输注在一定保存期内过滤的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能有效降低FNHTR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库血站白细胞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前移血库规划与未来发展探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