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两端的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9-10-31 01:35蒋苏健胡晓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义乌市

蒋苏健 胡晓锋

摘  要: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义乌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总体发展路径:第一,先教育和引导农户熟悉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理财,最后逐渐延伸至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业务;第二,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教育,先从农户熟悉的电商金融模式开始,再逐渐渗透到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部、三农服务商和P2P 网贷;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参与宣传教育,并提供和完善相关的软硬件环境。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供需两端需协同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 义乌市; 需求端调研; 供给端调研; 制约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24.6; F8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79-07

据中科院2016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我国“三农”金融市场缺口已超过了三万亿元,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要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发展。面对万亿级别的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和需求抑制现象显著,而互联网金融模式无疑可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服务“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新思路——“互联网金融+农村”。一些研究者从需求端研究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农民对互联网金融了解不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失(宋清辉,2017)[1];农村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胡润波,2017)[2]。易法敏和耿蔓一(2018)[3]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农户获得信息数量、融资经历、价值评价以及偏好正向影响农户选用电商融资意愿,而资金资源则呈负向影响。而国内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供给端方面,已逐渐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部;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电商平台金融;以村村乐、大北农为代表三农服务商;以宜信、开鑫贷为代表P2P 网贷平台等等,各供给主体呈重新分割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贾立和汤敏,2016)[4]。供给主体虽多,然市场供给却显不足。王刚贞和江光辉(2017)[5]则研究了“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和“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控制,并深入剖析了相应的供给主体(大北农的农富贷和京东金融的京农贷)各自的运行机制及风控体系。

现有文献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的角度颇多,但缺乏同时从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进行实证研究。据《中国互联网报告2017》,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综合指数省级排名中浙江省位列第三,已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引领者,这也为本省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义乌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头兵的常客,其农村电商也是生机勃勃,农业人口数量和农业总产值在金华市七县(市)中分列第一、第二。鉴于此,课题组拟选择义乌农村作为特定研究区域,在对其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分析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路径和相关建议。

一、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端调研分析

為调查义乌市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与态度,课题组向农户发放了26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0份。为保证调研效果和调研数据可靠有效,课题组对问卷的可行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预调研及详尽探讨。下面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认知程度和态度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义乌市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与态度分析

1. 受访者基本情况

180位受访农户中主要以中青年为主,25~45岁占样本总量的88%,比较符合农村手机上网主力人群的年龄;从性别来看,男性占58%,女性占42%;从学历上看,以初高中学历人数为主,占70%,比较符合当地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从家庭农业年收入来看,3~6万元为主,占总量的42%,由于义乌商贸业较发达,不少农民家庭还有其他非农收入。从上述性别、年龄及学历的分布来看,受访人群是合适的。

2. 受访者认知情况

180位受访农户中,曾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支付的占67%,曾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的占30%,曾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只占12%。听说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的占73%,听说过“互联网金融”的只占8%,了解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者只占5%。对于“您听说过哪些与农村金融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或平台的借贷产品?”的多选题,大北农(农信金服)占22%,村村乐占16%宜信(宜农贷)占14%,蚂蚁金服(旺农贷)占12%,京东金服(京农贷、养殖贷)占8%,几乎没人听说过“天农众筹”。总体来看,大多数受访农户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比较缺乏。

3. 受访者态度情况

180位受访农户中,愿意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支付的占92%;愿意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的占60%,不愿意者,大多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其次是不会操作;愿意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占28%。

进一步分析农户不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各种原因(多选题):80%的农户认为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相关融资产品”,“感觉不安全”的占72%,“听说过但不会操作”的占60%,“可以向身边熟人借款”占45%,“借贷利率较高”占40%,“无抵押物”占35%,“可以向银行借款”占15%,“有定金或预付款支持”的占10%。对于“是否认同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农村或农业发展”,认同者占62%,说不清者占28%,不认同者占10%。受访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要比传统金融会更方便、更有效的占20%,其余的说不清或不认同。

总体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对农村互联网金融(支付、理财和融资)的接受态度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的,只是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另外,受限于原传统借贷习惯,也使得农村互联网金融中借贷融资功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4. 认知与态度的回归分析

利用Eviews 6.0软件对上述认知程度与态度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6],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该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认知程度对态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回归系数B=0.682,说明认知程度对态度的影响为正向,农户对互联网金融态度变化的每一个单位中均有68.2%是由其认知程度引起的。

(二)义乌市农户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融资用途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40%的受访农户表示其融资将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类(糖蔗、青枣、山花梨等)占40%,用于养殖业(生猪、蚕桑、甲鱼等)占24%,用于粮食作物(水稻、麦类、大豆)占16%,用于花木药材的占14%,其他占6%。继续分析农户融资主要用于哪些生产环节:用于农业用房建设的占35%,用于购买农业设备占25%,用于购买农资(饲料、化肥、种苗等)占22%,用于收购和存储农产品占11%,其他占7%。

(三)义乌市农户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所设计的因变量融资意愿(农户是否愿意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的测量标准只涉及两个标准(否=0和是=1,二分类变量),而自变量(影响因素)数据呈多元离散型,因此利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研究。二元Logit回归模型基本形式为[7]:Y=B0+B1X1+B2X2+B3X3+…+ε

1. 变量选择与描述

本研究中的因变量(Y)和自变量(X),详见表2[3]。

2.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计量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系数Omnibus Test的卡方值为69.185,SIG值=0.027<0.05,回归方程较显著,说明该模型合理;R2=0.901,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好。表3中,系数B>0表示该变量对模型具有正向影响,B<0表示负向影响。显著性SIG值<0.05,说明变量具有显著影响。

从表3中可见,模型中: 学历、了解程度、理财意愿、融资经历、价值评价、示范效应、熟人支持、风险评估、融资期限、抵押物、销售渠道这些变量的显著性均小于0.05,且B>0,说明这些因素会正向影响农户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的意愿(下文简称“融资意愿”)。其中,了解程度系数估计值为1.532,表明其影响程度最大,融资经历次之,理财意愿和熟人支持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表中Wald是一个卡方值,用于对B值的检验,它越大(或它对应的SIG值越小),则自变量的影响就越显著。融资渠道的SIG值<0.05,B<0,说明其负向影响农户融资意愿。另外,年龄、性别、支付意愿、获资时间、融资额度这些因素对融资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对回归结果详细分析如下:

(1)了解程度对农户融资意愿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越大,掌握信息越多,从而促进农户将自身情况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特性进行匹配,从而影响其融资决策。因此要在农村地区加强互联网金融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让农户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2)融资经历对其融资意愿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户对融资的态度仍然较为谨慎,这是由于:大多数农户仍从事养殖种植业务,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农业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农户对未来的预期;另外,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增加了农户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过去的融资经历会使得农户的合理预期经验和投融资意识加强,激励他们继续“借鸡生蛋”,促进该融资意愿。

(3)价值评价对融资意愿也有较大的正向影响。由于农户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支付、理财或融资而给自身带来了收益,就会更好地接受这种新金融模式,从而愿意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

(4)理财意愿对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愿意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的农户,意识比较前卫,也倾向于该类融资。从互联网理财入手,引导提高农户互联网金融意识,可促进其融资意愿。

(5)示范效应对融资意愿也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身边熟人是否使用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含电商平台)进行融资,对农户自身融资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村教育水平和农户的认知水平相较于城市都较低,其经济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各种经济生活行为易出现羊群效应,投融资行为亦是如此。另外,农村邻里间的交流与关系较为密切,口碑宣传成为主要的宣传方式,因此熟人的行为示范效应影响较大。

(6)熟人支持对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农户身边熟人若支持其选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将增加其信心,强化该融资行为。在农村地区,农户对邻里周围熟人的信任度较高,对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个人或群体的意见表现出一定的尊重与服从,其投融资行为会受到熟人意见的影响。

(7)风险评估对农户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融资行为的决定在农户看来是具有较大风险的,因而很谨慎。农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强,就越倾向于融资,特别是新型的融资方式。因而需要对农户进行科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包括风险防范措施,提升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意识。

(8)融资期限对农户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融资(贷款)期限越长,农户越倾向于融资,说明农户借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时间会比较长,这也是农业养殖与种植的周期较长所致。

(9)抵押物对农户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农户能够提供生产用房或车辆等抵押物,其融资意愿就强。然而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其金融产品对是否需要抵押物的要求不同,農户要么提供抵押物,要么选择信用贷款产品,但纯信用贷款的信用要求也较高,因而需要抵押物就会制约农户的融资需求。

(10)销售渠道对融资意愿呈正向影响。若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比如与超市对接、与农业加工企业的合作渠道,会增强农户的农业投资与融资信心。另外,学历方面也呈正向影响关系。

(11)融资渠道对农户融资意愿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农户若有互联网金融以外的融资渠道,在其他融资渠道更便利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则被弱化。

(四)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端制约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端的主要制约因素为:

1. 农户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不足。农户对与“三农”相关的主要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了解,加之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良莠不齐,一些负面消息时有发生,如2018年6月开始的网贷企业“爆雷潮”,增加了农户避险情绪。不少农户宁愿选用自己熟悉的、传统的金融渠道和融资方式。另外,直接使用电商平台的农户较少,因而电商金融或其他互联网融资经历缺乏,从而制约农户融资需求。

2. 农户对互联网金融存在自我排斥现象[2]。农户受自身的教育程度限制,会消极地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获得互联网金融服务,于是一般不会主动了解和选用互联网金融,这种自我排斥制约了融资需求。另外,农户的农产品也较缺乏稳定销售渠道,导致其对农业的投融资信心不足,也制约其融资需求。

3. 农户可抵押标的物少。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法禁止农村住宅抵押贷款,目前农民可依法抵押的标的物主要有农业生产用房和车辆。2016年义乌市被列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前提条件之一是:除用于抵押的农民住房外,还应有其他长期稳定居所。同年,浙江省共有十个县(市)被列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须合法流转后)抵押贷款试点,暂不包括义乌市。

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求融资农户需达到一定信用等级,但由于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备,农户一般难以提供正式的信用证明,而提交其他的资料或联保手续也比较复杂,影响了农户选用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性。

二、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供给端调研分析

(一)典型供给主体的对比分析

从四种主要供给模式(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部、电商金融、三农服务商和P2P 网贷)中分别选取典型企业平台,从产品、利率、经营模式、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搜索企业和门户网站以及访谈调研方式,搜集整理了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四类典型供给主体的经营情况,具体见表4。

据调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义乌支行互联网金融部目前对义乌农村金融服务较多,平均2周去一次不同乡村进行金融上门服务活动,农户首次贷款年利率一般为7.5%,后续视信用情况继续降低。为控制风险,农户借贷资金的使用需经该行流转,不予提现。另外,义乌市农村金融市场现有供给主体中,基本不提供农产品众筹融资业务。目前国内主要众筹融资平台有:京东金融、投融界、融诺网和天使汇等,但基本都与“三农”无关。天农集团下天农众筹平台,目前也主要是农资化肥类供应链众筹。

(二)市场供给端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借贷融资业务供给明显短缺,其制约因素主要有:

1. 农户缺少抵押物,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风险较大而收益较低,影响了企业金融供给的积极性。

2. 互联网金融虽然能够实现无网点线上办理金融业务,但其“线上强、线下弱”的特点成为其服务农村的短板。农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城市,当前阶段线下服务还需加强。另外,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部虽有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但线上线下业务未能深度融合,影响了其市场经营效率。

3. 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环境都有待于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引导也较缺乏。

4. 互联网金融融资借贷利率和融资期限不合理。一些农村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利率偏高,农户难以承受。尽管义乌市经济较发达,但农村家庭收入与城市差距还是较大。另外,一些产品借贷融资期限偏短,不匹配农业养殖或种植周期,也导致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三、义乌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优化与对策

根据前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调研分析,结合义乌市“三农”特点,从供、需两个维度对当前义乌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路径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或建议。

(一)总体发展路径的优化

根据前文相关分析,从供需两端系统地提出优化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总体路径:第一,在互联网金融支付、理财和融资三类业务中,首先引导农户学习互联网金融支付,再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最后逐渐延伸至融资业务;第二,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主要供给模式中,对于融资的教育引导,可先从农户比较了解的电商金融模式开始,然后是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部、三农服务商和P2P网贷;第三,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风险教育),并建立和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软硬件环境。

(二)需求端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户互联网金融知识与技能水平。(1)宣传教育主体方面:政府或行业企业可以组织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媒介宣传或现场宣传,也可鼓励地方高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师生下乡入村,面对面教育或提供咨询;(2)宣传教育对象方面:宣传重点对象可先放在村委会干部、种养大户或有影响力的农户身上,引导他们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支持,并加强对农户融资成功范例的宣扬,增强示范效应;(3)宣传教育形式方面:要考虑农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可以通过将产品流程、条款等内容整合制作成通俗易懂的视频,方便手机观看。

2. 政府政策方面应继续拓宽农户可抵押标的物范围。加快义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放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条件,有效滿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3. 帮助农户扩大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村委会可牵头,引导农超对接、与农业加工企业合作以及其他销售合作渠道,增强农户投融资信心。由此也可强化农户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能够显著影响农户的信贷融资能力[7]。

(三)供给端的对策与建议

1. 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借鉴农村电商服务站模式,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发展线下代理商[8],既可引荐农户投资理财和融资,又可帮助企业在农村宣传。

猜你喜欢
义乌市
义乌市大陈镇东塘小学鹅卵石作品选登
义乌市群众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斯正阳??《古诗》
徐静雯??金楷皓??《石绘》
徐羿??张文涛??《石绘》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福慧双修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义乌市外商投资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