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培养

2019-10-31 04:14梁升平刘晓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语文

梁升平 刘晓兰

摘 要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心理愉悦是产生兴趣的基点和沃土。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调动、自身形象的影响及学生自我意识的启迪,激发他们语文学习中的心理愉悦情绪,进而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只有在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崇拜和喜爱,崇拜之余是学习、模仿,喜爱之余是情不自禁的哼唱。尽管两方面崇拜喜爱的对象不一致,但原因却是一致的:对象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因而对崇拜、喜爱的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肯定在心理上对该学科抱有偏爱、喜悦,以至在行动上执著,进而在思维上也表现出某种快捷、感悟。这种心理上的愉悦感,直接激发人的热情,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进而对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心理愉悦则是产生新区的基点和沃土。

语文学习中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应当引起教师重视。现实情况是,尽管教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是“基础”,但不少学生仍对数、理、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对语文学科则由畏难、淡漠以至到消极厌学。这固然有重理轻文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不同科目见效快慢的急功近利思想因素。但是,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畏难恐惧,兴趣淡薄,恐怕还与语文老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没有了学习时的愉悦心理,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心里滋生的只是对被动的逆反,语文学习、课堂听讲则成了纪律约束下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恶性循环,及结果必然是对语文学习的消极厌弃。既然孤立呆板的“工具” 论、“基础”说引不起学生的思想重视,而心理愉悦却与兴趣息息相通,作为语文教师,从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去提搞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可以有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可以是某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也可以有偶然的机缘使学生自我发现而产生兴奋。冲动。它可能始于一次深刻的谈话或课堂提问、口头表扬,也可能是在一次成功的考试或试验之后,或者是一次通俗的知识讲座,或者是一次生动的专题报告等等。总之,从心理愉悦因素的产生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愉悦心理是大有天地可为的。

教师让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堂。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但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心理愉悦的过程。不可想象,一节僵化死板的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时的愉悦情绪,恐怕连原有的一点热情也会消磨殆尽。所以教师备好一节课,演说家准备一次演讲,实际都自觉或不自觉的考虑过,如何引起心理愉悦以增强听讲效果。语文教学尽可以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融知识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及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于教学,用妙趣叠生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情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愉悦情趣;用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形象表达的生动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活生生的事例,揭示语文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激起他们的占有欲。这激动的愉悦情绪与强烈的求知欲 、占有欲,自然会萌生出对本学科浓厚的兴趣。

对学生心理愉悦情绪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调动之外,教师本身的形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是其外部形态的表体,而是一个教师教学心态、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的综合。这几方面和谐,学生会在完美中产生一种愉悦;如果出现反差,学生会在失望中潜滋出缕缕沮丧。学生更看重的是前三者而不是后者。一个教态严谨,教学风格轻松自然。生动活泼的教师,课外又能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关怀备至,那么,即使他的外表形象有什么缺陷,也抹不去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辉煌。他的平易亲切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的愉悦亲近感,有时甚至会把他的衣着不整、形容邋遢都能当做一种风度。这说明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教师作为师长与他们相处中那颗坦坦荡荡的心。在这坦诚的心灵交流中,学生产生了平等亲切的心理愉悦,由人及“科”,怎能不对这个老师所教科目产生偏爱、发生兴趣呢?抛开教学态度、教学风格、外表形象不谈,教师的课外风范应更注重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如果和蔼而不亲切,平易而不近人,则教师留给学生的只是个偶像;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缺乏平等亲切。那样,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充其量是“公事公办”式的知识传授与接受 ,很难产生轻松愉悦的冲动。

语言调动、自身形象都是引起学生心理愉悦的外在原因。什么是引起学生心理愉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意识。

现在的青少年,自我意识特别强,他们无时不再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很会利用这一点。他不会去训斥学生,更不会去讽刺挖苦学生,他善于利用这一课堂提问,一次作文讲评或是一次语重心长的倾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和独到。这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自我价值的发现。尤其对那些不起眼的默默无声的学生,他会象夜空里发现星辰那样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须知一次小小的表扬或勉励有时产生的心理愉悦,在学生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灵里不啻是一次地震——震掉的是自卑和畏难,激起的是自信和自强,这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甚至一生。有很多人回忆事业成功的道路,不都是从一次小小的表扬勉励得到心理愉悦,从而产生兴趣而开始的嗎?即使对错误的批评,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只是通过幽默风趣或含蓄的指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愧疚中感悟。这种造成心理愉悦的批评虽不至于和兴趣联姻,但比严厉批评训斥造成的心理逆反效果要好得多。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心理愉悦是产生兴趣的基点和沃土。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调动、自身形象的影响及学生自我意识的启迪,激发他们语文学习中的心理愉悦情绪,进而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这种探索,语文教师应把不自觉的潜意识变为自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