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玉
摘 要 面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中职学生,让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不过硬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 会计 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会计专业是目前全国各中职学校设置最为普遍的专业。招生规模较大,在校生人数多。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依托自身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培养出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恰好也是中职学生的薄弱环节。
1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生的生源通常是中考没能考上普高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他们普遍文化基础低,自控能力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有一定学识要求而相对枯燥的会计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习习惯的缺失,部分学生在新鲜感消失后,对专业基础课程不感兴趣。
1.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单一
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或许有“双师证”,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按课本讲授,按习题布置作业,没有实际工作中的生动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1.3社会竞争激烈
随着就业形势的紧张,现实存在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作为中职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中小型企业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吃苦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尽快适应单位业务需要。但对中职生而言,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知识不过关,又不能吃苦。到了工作岗位,经历一番挫折,才懂得了生活的不易,真正明白自己和需求的差距有多大,这才静下心来钻研业务知识,如果此时有一定的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历会让他们更快更容易地适应岗位要求,可以很好规划未来。
2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1通过家、校、社会共同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通过家、校、社会共同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认清个人的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对自己进行长远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
2.2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
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经验又在检验、巩固理论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稍灵活一些,不需要截然分开。在上理论课的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制作PPT,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白实际工作中的证、账、表的处理办法,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也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的票据或复印件带到课堂,分岗分组练习,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单据如何填制和传递,以及了解时间节点、各环节签字盖章的重要性。而不是像以往,单纯的用两周时间,做完一本实训题就叫实践性教学。同时,在实操过程中,则让学生区别同一经济业务不同情况下的会计分录,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做账步骤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不仅仅是在理论课上的死记硬背。
2.3加强校企合作
实际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实习都很难在实习单位真正意义上做到顶岗实习。学校应该尽可能和企事业单位联系,在不影响对方工作情况下,让青年教师到实习单位进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在学生实习时,让学生到现场接触账本,提出问题并听到财务一线工作人员的专题讲解。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了解今后工作岗位及所需专业知识,提前感受工作氛围,提高自我约束和学习兴趣。争取在在校期间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为将来顺利参加工作,以及以后个人发展和学历的提升打好基础。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中职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单位锻炼,还可以采取“老带青”等方式搞好各种形式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说课、公开课、培训课,鼓励教师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同行交流经验以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3结语
作为会计中职学校,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企事业单位的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出纳、税务、会计核算等,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蒙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學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221-223.
[2] 王菲.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职业,2018(32):44-45.
[3] 常雪琦.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估计能力培养初探[J].纳税,2018(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