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红歌思政教育初探

2019-10-31 04:14许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意义分析课程思政途径

许征

摘 要 文章主要讲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红歌思政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尝试着分析了红歌思政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简要途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红歌思政 意义分析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12月4日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和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分别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践行和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课程思政即是要全面统筹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引领和完善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的各门类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落脚点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培养全方位、多层次、广维度的立体化高校育人新模式,切实做好高校育人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时代、满足学生地成人成才需求、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地进步服务,不断提升高校人才素质水平。

红歌教育,从根源和本质上来看是一项培育人、滋养人地伟大工程,它以合唱歌曲为载体、以合唱形式为平台、以合唱内容为落脚点,唤醒、感召和聚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团队协作合唱地形式达到凝心聚力协同合作的力量平衡,通过合唱歌曲育人特点明显的内容来铸造真善美地高尚品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之下,高职院校红歌思政教育如何发挥自身功能,突显育人实效,优化、创新红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高职院校红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分析

(1)加强红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也说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将肩负更加艰巨和伟大的重任,从文化复兴助力国家复兴。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注重公民道德的培养,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而高职院校是社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其中的高素质对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育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养具有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人才具有强烈需求,红歌作为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鲜明的积极、进步、向上的特点,在巩固民族文化精神土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加强高职院校红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的重要方式。 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各国文化加强交流和沟通,西方文化思想持续在我国青少年甚至更多人群持续渗透,有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地过洋节,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意识淡薄,进而导致文化自信的薄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土壤,土壤不肥沃,何来参天大树?这就像一个人的精神收到了腐蚀,何以斗志昂扬?所以,在当前的紧迫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文化观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歌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红色文化观的有效载体,红歌教育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泽心灵,音乐无国界,红歌可以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担当文化复兴重任的有效载体。

(3)加强高职院校红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课程育人有效性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强调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从各个层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就是让学校的各个育人要素形成一个育人整体,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任意组合,目的就是最好的为育人服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的有效载体,而红歌思政教育又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重要的文化育人板块,也是“文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形式。

2加强高职院校红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探讨

(1)加强高职院校红歌思政软硬件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红歌思政师资建设,可以分线下和线上两个层级,专家、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开展。强化教研室资源整合,将本专业的老师整合在一起,组建艺术教研室,定期集体备课,凝结集体智慧,突显最高育人水平,形成师资教育合力;挖掘具有声乐表演、声乐演唱能力的学生,形成红歌课程思政辅助师资力量,在课程之余可以有效组织学生们练习,保证教师授课时效的同时兼具课外延展能力。另一层级是借助当前空前发展的互联网资源,实现“互联网+红歌思政”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引导音乐专业教师及时上传与教学同步的教学设计,邀请合唱、思想政治领域的相关专家为一线教师提供超市货架式的自选服务,从而实现共享和共同发展。第二个方面是加强高职学校红歌思政课程的硬件建设,例如合唱教室、多媒体设备、钢琴、乐谱储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购置等。从而有效保证红歌课程能顺利开课。

(2)加强校内红歌思政课程建设。组织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建设红歌课程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库,储备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合唱教学资源,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历史线条、红歌歌曲内容的不同分类建设资源库,并且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资源库下载、使用、评价机制,提高资源库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合理调整资源库内容,确保教学资源库更好、更实际地为红歌课程教育服务,让资源库成为教师线下教学的有力支撑、成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更成为各类学习内容资源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

(3)扩展教学基地,丰富授课对象,强化课外教学效率,与校内课堂教学形成互补,提升红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总体提升红歌思政课程效果。红歌思政课程的教学地点不应局限在教室、不能局促在学校、授课对象不能限制在教师,广大教师应开阔视野、敢于担当,组织学生到红歌发源地去走访、到红歌中讲述的地点去参观、到红色教育基地去接受红色洗礼,授课对象应该是历史景观、红色基地、历史的见证人等角色,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红歌课程思政教育实效。

(4)定期开展高质量的红歌专题活动,邀请业界内的专家、文艺团体进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红歌演出、举行红歌领域沙龙,让红歌课程思政课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得到熏陶,通过聆听、欣赏、讨论、感受、体验,提高合唱审美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们充分了解、分析和学习红歌的结构、旋律、调式等专业要素,让学生可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充分理解红歌教学的意义,激发学生们学习红歌的兴趣、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在学习红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加红歌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学会运用音乐来调节内心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培养自身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红歌主题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5)在校内组建多层级的合唱社团,广泛开展具有普适性的红歌教育活动。可在教师、学生中成立合唱团,将红歌学习作为必学内容,歌曲内容选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歌颂革命、赞扬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让学生们在红歌演唱中感受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洗礼,学习红歌演唱的技能、会用适当的音乐情绪来表现红歌的情绪,锻炼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并且有助于使學生养成听从指挥与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教师合唱团是学习红歌的良好阵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不仅能让老师们在红歌演唱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基础的教学能力,更能让老师们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红歌课程思政教学。

(6)开展红歌思政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红歌课程相关活动,例如可以创作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红歌作品,通过新媒体为宣传平台,进行展演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

[3] 马兴.红歌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 周耘.红歌: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26-27.

[5] 谢芳,王明霞.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J].老区建设,2009(16):32.

猜你喜欢
意义分析课程思政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