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武汉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00)
2018年6月11日,石首荆河戏协会参与“首届荆楚文化旅游艺术节”,表演《大回荆州》大获成功,其中,由曾兰兰饰演的吴国太、周正义饰演的赵云及王盛桂饰演的刘备等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曾兰兰(1967~),女,湖北石首人。13岁考入石首荆河戏戏校,工老旦,师从著名荆河戏艺人裴松枝,具备良好的戏曲舞台表演基础,其嗓音高亢有力,音色苍劲浑厚。先后在传统荆河戏《琵琶洞》《四郎探母》中担任角色,并得到好评。在荆河戏名剧《大回荆州》中饰吴国太,在人物性格、形象、声腔、呔白等方面,受到同行首肯。
周正义(1967~),男,湖北石首人。13岁考入石首荆河戏戏校,工生行,师从王群仟。其扮相俊美,嗓音清亮。曾在传统荆河戏《徐策跑城》中扮徐策,《斩三妖》中扮杨戬,在荆河戏名剧《大回荆州》中扮赵云。
王盛桂(1967~),女,湖北石首人。13岁考入石首荆河戏戏校,工文、武老生,师从王群仟。基本功扎实,嗓音浑厚,字正腔圆,尤擅表演。在传统荆河戏《斩三妖》中担任角色(饰姜子牙),在荆河戏名剧《大回荆州》中扮演刘备。
孙权屡次向刘备索取荆州,无果,便使周瑜的美人计,假说将胞妹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诳刘备过江。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后,派赵云保驾。刘备至东吴,依计拜见东吴老臣乔玄。乔玄本就赞成孙刘和好,共同御曹,急忙去见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吴国太叫孙权来问话,乔玄乘机劝说,遂决定在甘露寺相亲,招了刘备为婿。却说刘备入洞房,房外枪刀森列,室内侍婢佩剑,不觉失色。家婆解释是夫人自幼好武。刘备曰:“可命暂去。”孙尚香遂命撤去,两情欢洽。周瑜见美人计失败,又用声色来羁縻刘备,刘备果然不思归。赵云拆阅诸葛亮所赐第二个锦囊,进宫假报曹操发兵来夺荆襄。刘备决意返汉,孙尚香亦自愿随行。孙权闻之,派将追赶,并令周瑜亲率水军拦截。周瑜亲自赶到时,诸葛亮已经到江边接应,预先埋伏的关羽、张飞一并杀出。张飞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无地自容,气愤而回。
荆河戏《大回荆州》源自皮黄戏《甘露寺》《回荆州》,又名《美人计》。传奇有《锦囊记》,京剧称为《龙凤呈祥》。故事涉及《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和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讲的是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剧中故事精彩处——甘露寺确有其地,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属江苏省镇江市),以始建于宋代、造型精美的九级八面铁塔闻名于世。铁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1960年修复时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及金棺银椁瘗埋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但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抒情壮怀的,却仍是孙刘联姻的故事。晚唐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①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荆河戏与汉剧荆河路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剧种的剧目极其相似。汉剧表述这段故事,迄今仍用《甘露寺》和《回荆州》两折戏来完成,《甘露寺》从《过府》到《洞房》,《回荆州》从《遣兵》到《气周》。此与汉剧的区位条件和观众需求相关。刘备被称为“汉主”,自然是“真龙”,孙尚香是刘备的老婆,是“凤”。因此,《甘露寺》单演时也叫《龙凤呈祥》,是为“吉祥戏”一类,年节必演。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并用则为喜事。“龙凤呈祥”之说出自《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纹样,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顾盼生姿,可见文化由来久远。单折《甘露寺》为“末角”及“生旦”文戏,《回荆州》是以“七小”行当为主的武戏。荆河戏在剧名上添一个“大”字,将两折戏合而为一,由周瑜定下“姻粉计”起,到刘备成功逃回荆州,“二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称为《大回荆州》。荆河戏的戏班回到剧种的发源地必演此剧,有“大吉大利”“荣归故里”的寓意和民俗合理性。不过,尽管真实的历史中周瑜的智慧、气度、军事才能等不输诸葛亮,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刘备被视为“汉室正宗”,维护“正宗”的同时,诸葛亮就变成了可靠的“老生”了。民间有“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俗语,而这明明是流氓行为,却因为“真龙”的身份,硬是把吴主骂成蠢货“碧眼贼”,将“高富帅”的统帅周瑜鄙薄为气量狭窄的黄口小儿。
从行当上看,很难说清荆河戏与传统剧种的装扮和技艺差别。从舞台实际呈现上看,荆河戏与汉剧基本无二,只是称谓不同而已。相较两剧种的各主要人物、分行,可做如下对比,见表1。
表1 汉剧、荆河戏主要人物、分行对比
《龙凤呈祥》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有说该剧最早以刘备为主,是贾洪林②贾洪林(1874~1917),男,北京人,原籍江苏无锡,世家出身。近代京剧老生演员,号朴斋,外号贾狗儿。幼从陈丹仙习艺,在“四喜班”演唱,师事谭鑫培。在《甘露寺·相亲》一折中首创[原板]转[二六]一段,自此始重乔玄。吴小如在电视节目《绝版赏析》中说:贯大元此戏当为最接近贾洪林的“原始唱法”。但当时这出戏仍是以刘备为主,到马连良唱此戏之后才彻底颠倒过来,以乔玄为主,刘备逐渐沦为二路。京剧的“三国戏”来自汉剧,汉剧“重行不重派”,刘备至今也是由“铁扁担”行当“三生”担纲,乔玄由“一末”行充任,因为“角儿大欺行”,故而都会派本行当的“当家角儿”,各露各的“东西”(京剧叫“玩意儿”),观众看的就是行当表演的精彩。同行当的角儿,就算是演同样的剧目,也各有各自的味,绝不模仿重复。从早期的传播途径上看,唱片业兴起之后,京剧相继有贯大元、马连良、筱爱茹、王少楼、关正明、厉慧兰等名角灌过此段。其中,筱爱茹为“京梆两下锅”之前辈坤生,于天津法租界新中央舞台演出之《甘露寺》即为两下锅,亦是一赶二,前部乔玄唱二黄,后部孙尚香唱梆子。马连良初私塾贾洪林,自行挑班之后,凡演该剧,必贴全部《甘露寺》,含《美人计》《谏周瑜》《回荆州》《芦花荡》四折,其“劝千岁”大众耳熟能详。彼时汉剧群体固执守旧,“汉剧大王”余洪元带头拒绝灌录唱片,故所留下的音频资料极其稀少,但《甘露寺》却留有袁双林6分6秒的“劝千岁”唱段。荆河戏则没有早期音频资料。
就荆河戏《大回荆州》整体呈现而言,虽然场面较大,人物行当繁多且“正色”,但带有古风的喜剧色彩仍十分浓郁。
如第一场“过乔府”:刘备带领赵云按诸葛亮的锦囊计拜谒乔玄,登门奉上礼单。乔玄是个厚道人,见来者是“中山靖王之后”,又是这般“懂事”,心中窃喜,却以自己的门第观,面子上过不去,嘴上也不肯收。然而,老院公乔福十分善解人意,“相爷不收。待老奴收下了就是”,他自作主张就给“拿了”,使乔玄在甘露寺“嘴软”有了合理性,也使事情的发展尽落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中。见乔玄答应帮忙促成这桩“好事”,乔福便不惜溢美之词,不停夸赞刘备,当即得到了刘备的赏金。高兴坏了的乔福,“打背躬”对着观众说:“这才是我们荆州人,大方!”荆河戏《大回荆州》的梗也就在这个地方,荆州观众必报以“肥彩”。传统美学讲究对称,戏曲亦然。乔福便又将这番讨好的套话对赵云讲了一遍,却没有得到打赏,便说:“他不是我们荆州人!”
第二场“见太后”:除吴国太唱[一流]“开弓大骂孙仲谋……”三句转[二流]“曹操闻言笑破口……”唱四句后,孙权恼怒不已,接唱“母后教训儿当受……”六句。乔国老叫板“吴侯——”,开唱[二流]“劝千岁”,为“正戏”卖点。
值得注意的是,乔玄唱到张飞的勇猛时,说:“大吼一声断桥梁。”《三国志平话》叙述当阳桥故事时含糊其辞,到《三国演义》中就变成了张飞砍断桥梁。“一声吼”使桥梁坍塌,显然不科学,但这种夸张有利于瞬间树立张飞威猛的形象,在戏曲的演绎和说书人的口中是合理的,观众或听众要的就是这种带“玄”劲的精彩。汉剧的“当阳桥”也是“一声吼”而断的,京剧从贾洪林到贯大元是“砍”断的,自马连良才开始唱“喝断了桥梁”。“平话”脱胎于书场、演艺,发展出小说,与原生态的戏曲有关联,但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演变,早已成为不同的艺术门类。
第三场“送药”、第四场“定计”为“过场戏”:第三场乔玄斥责乔福不该收礼,然后令其将“乌须药”送给刘备。第四场是孙权与吕范商议甘露寺设伏之事。
第五场“馆驿”,亦为“过场戏”——乔福至馆驿送“乌须药”,又一次得到刘备的赏赐。乔福过意不去,除了又夸“荆州人大方”之外,说出了要刘备“外罩袍服,内穿铠甲,小心席前刀戈”的话。
以上三场戏,其实只是三段戏,以现代的编剧手法,可直接融入其他场次之中,使戏剧节奏紧凑,观赏性更强。这看似碎片化的分场,甚至让观众感到啰嗦、累赘,却又使其对戏曲的旧式演剧形态有了一个直观的感知。[1]
第六场“甘露寺”:吴国太的慈爱、乔玄的倚老卖乖、孙权的气急败坏、刘备的抖瑟如筛,以及赵云的英雄气概,在对白、唱腔和舞台的流动中,这本身就构成了一幅“一本正经”的喜剧图景。观众是熟悉剧情的,听的是唱、念,看的就是其中机趣,感受诸葛亮“不在场”而行使的诡秘之道。更有趣的是一个奉命埋伏在甘露寺的将军——贾华。他奉孙权“多带刀枪”之命出场,形象上靠旗下移扎在腰上,手握枪锤,浑身挂满刀剑,叮叮当当地冲上喊杀。这样的动静,恰好被机警的赵云发现,“甘露寺外有奸细”。刘备连忙跪地哭诉:“……甘露寺外刀兵起,不杀刘备且杀谁?”待吴国太追问下来,孙权推吕范,吕范说伏兵是“假话”,又被乔玄当场戳穿:“不是假话,是贾华”。贾华被叫出来问责,扫了兴的吴国太便要将他推出问斩,却被善于“收买人心”的刘备,以唯恐对吉日不利为由救下。跨出是非之门,贾华独白:“今日杀刘备,明日杀刘备。今天若无刘备讲情,我的脑壳就搬了家!从今往后,哪个再要提杀刘备,他就是大舅子!”观众会意,指使贾华伏杀刘备的孙权,正是孙尚香的哥哥。这弄巧成拙的结果,坐实了“大舅子”的身份。之后,吴国太吩咐择日完婚。
第七场“洞房”:这场的叙述方法,只有“不服周”的楚人想得出来——戏弄帝王刘备,让“汉主”出丑。首先,刘备“站立宫门朝内望,刀枪剑戟摆成行”,吓得刘备面似土黄,荒唐地要拉赵云陪同他入洞房。赵云是正人君子,自然不肯,刘备只好狼狈而入。
第八场“行令”:诸葛亮调遣关羽、张飞、黄忠、魏延,设伏截杀东吴追兵。
第九场“传令”:周瑜第一次露面,一句“衣期辙”[导板]“莲花宝帐紫雾起——”上场。荆河戏与汉剧都有这个特点,[导板]仅一句,而非上下句的句式。接唱两句[一流]“杀气腾腾吐红泥,心中恼恨曹校骑”,转[二流]“吴侯闻言肝胆碎……杀刘备怕只怕天理不遂”,共二十句。然后密信一封,送吴侯孙权,又派“丁奉、徐盛带领三千人马兵扎各路隘口”。愤愤然,大骂诸葛亮和“大耳贼”(刘备)而下。荆河戏小生使小嗓,却全无当代“妹妹气”之弊端,英武刚劲,又不失飘逸洒脱,可看。[2]
第十场“伏兵”:关羽、张飞、黄忠、魏延“走过”。
第十一场“报假信”:赵云拆开第二个锦囊,依计劝说刘备秘密逃返荆州。刘备使出了看家本领,孙尚香“哭”着答应跟他一起走。
第十二场“启程”:赵云备下良驹,刘备携新人登程——亦为过场戏。
第十三场“闻报”:张昭来报突发事件,孙权醉得不省人事。
第十四场“赶路程”:刘备、赵云、孙尚香、马夫策马“走过”。
第十五场“诛杀令”:夜半三更,孙权见“文武众公卿”闹哄哄,这才知道刘备逃走还拐带了自己的妹妹,一气之下,传出“先杀郡主,后杀刘备”的死令。
第十六场“守关隘”:丁奉、徐盛紧守东吴关隘。
第十七场“过关隘”:赵云取出第三个锦囊,刘备观罢窃喜,转身对不经世事的郡主边哭边诉。此时,丁奉、徐盛横刀当关拦住去路。孙尚香则拿出郡主的威风,喝退二将,闯关而去。
第十八场“急追赶”:蒋青、周泰持孙权尚方宝剑赶来拦截,被孙尚香骂走。
第十九场“禀都督”:丁奉、徐盛、蒋青、周泰将拦截失败的结果报告给周瑜。
第二十场“发重兵”:周瑜换戎装,在校场点齐人马,亲自领兵追杀。
第二十一场“奔逃”:刘备、赵云、孙尚香趱行“走过”。
至此,“走过”不免略显琐碎,然每“走”一次,既是一个事件交代,也有不同表现。如第十场“伏兵”中的蜀汉四将,“走得”信心满满、有条不紊。而在第十四场“赶路程”中,此时孙尚香的态度并未确定,刘备虽是逃窜,但表面上还要极力掩饰惊慌,行进之“走过”自然要做得忙而不乱。第二十一场“奔逃”中的“走过”,一是经历了东吴四将两番不成功的拦截,且都由孙尚香以郡主身份怒骂冲关,同心同德的态度已然明朗;二是周瑜不肯善罢甘休,必派重兵追赶,一行人岌岌可危,“走”起来其实就是快节奏的一闪而“过”。
第二十二场“策马”:周瑜驽马狂追,走身段。气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显示周瑜智慧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给刘备一行逃亡者压上了更要命的重力。
第二十三场“化险情”:刘备等人在周瑜大军的追赶下,一路亡命狂奔,却不料被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刘备又哭了,但这次他哭来了神算诸葛驾舟而至,剧情发生逆转。东吴兵马到来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十四场“回荆州”:又是刘备空场“走过”。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写,表现刘备不再存在安全威胁。
第二十五场“紧加鞭”:周瑜对应前场也“走”一个空场“过”。周瑜精心布局的牢笼计,被诸葛亮用三个锦囊轻松拆解。他恼羞成怒,提枪跃马前冲,做最后的一搏。
第二十六场“收煞”:周瑜一路领兵追杀,被预伏的蜀汉众将一路截杀。最后遇到等待他的诸葛亮,只落得被众人耻笑羞辱的结局。刘备“大回荆州”,皆大欢喜。
“孙刘姻缘天造就,锦绣图上龙凤交”,孙刘联姻本是一出政治闹剧,原意是东吴的孙权、周瑜以孙刘联姻为名,定下美人计,诓刘备过江东,将其扣压,索讨荆州之地,蜀将诸葛亮识破计谋,并施巧计让刘备逃离吴地。《大回荆州》不光为荆河戏所独有,而是被很多剧种所吸收、表演,但荆河戏独有的表演艺术,特别是表演时所使用的荆州方言,都为该剧目的演出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