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霞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百年教育大计,更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各高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丰富高校政治思想教学的内涵,以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观、政治观、思想观和道德素养等教学目标,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校园学习生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 鍵 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76-02
高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并且关系着国家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与教育意义,也是当前教育与学术界的共同研究热点。
在实际情况中,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指一门简单的政治教育课程。它不仅有别于语文、数学等这些传统的课程学科,同时在教学方法、内涵特征等方面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化。它主要是一门融合了国内外先进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并以培养青少年政治思考、个人情感、综合素养,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行与社会实践能力的一门综合学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明等的建设与未来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与影响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接班人,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更是国家与人民的希望与寄托。因而,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社会、民族等价值观念,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教学内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在国家实施新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应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引进高校课堂教学,并加强教学创新,运用全新的知识理论、教学理念来推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与国家的革命历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宝贵的历史知识,前人留下来的实践经验,培养大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社会的情感与责任心。
(二)培养优秀大学生人才,促进国家政治与经济改革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发展迅速,并将大学生列为重点培育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引入中国,将国外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引入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并将之与我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紧密结合,从而为推动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情感等的综合素养起到良好的教学改革作用。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学生作为新生代人群,由于时代与年龄的差距,对我国的改革历史与政治发展背景,存在较多的认知不足。鉴于此,高校应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全新的教育方法,以转变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多的历史,这样不仅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正确的政治思想观,了解中国近年政治与历史文化等的发展情况。
(三)培养大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社会的思想觉悟与社会责任感
21世纪,社会经济与物质水平不断发展,人们容易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思想与行为的偏差。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个人的情感、思想、行为已基本成熟,但是,没有做好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容易受到社会及个人的不良影响,从而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偏差。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加快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大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社会等正确情感观念,强化他们社会责任心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目标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由国家规定和统一编制的,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指导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诉求。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发展需求,寻求更多的创新教育方法,以达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目标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一)社会教育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根本。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可使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的部分高校并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虽然制订了思想教育制度,但仍没有执行到位。一些高校存在教育方法老套,不注重教学创新,从而难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鉴于以上问题,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的目标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能够尊重、关爱、激励学生为主。此外,需要采用全新的理论方法,包括结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围绕全新的政策、经济,从国家教育发展角度出发,将实践经验与创新教育方法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多的兴趣和学习了解,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政治思想观念等。
(二)诚信教育目标
诚信教育的目标在于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灵、情感、思想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奋斗、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上都懂得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养成良好的社会与道德诚信观念。
对此,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时,可以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片段和宣传片;日常鼓励学生参加公益、义工活动;发挥爱国精神,使思想行为一致,积极参与社会的经济与文明建设,为国家、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情感教育目标
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科技产品与物质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思想与行为,包括在学习与生活上缺乏自主思考、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日常沉溺网络、游戏、酒吧等场所,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而,情感教育的目标应以能够促进高校的教学发展,符合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指示需求为主。同时,以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对生活始终保持信心,吃苦耐劳,拥有感恩、宽容、体恤的美好心灵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的情感、思想、行为模式也是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就需要对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基于方法、内容、设备、资源与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调整,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材工具等方面。例如,采用全新的教學工具转变传统的课堂板书、问卷回答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与学习意义。
对此,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采用多媒体工具,利用情景教学方法、分层教育方法、小组学习方法等,将之融入、运用于高校思想教育课程当中。这些教学方法,分别以小组学习形式、课堂内外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起到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改进作用;此外,学生也可形成更好的互动,包括上台演讲、表演与课堂相关的节目和活动。
(二)教学资源创新
高校教学资源创新是指在传统的教学资源上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1.建立一支完善、专业、优秀的师资团队来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消极、负面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等行为方式,提高对政治思想课程的学习兴趣。
2.建立高校智慧图书馆,引进先进的教学系统、学习系统等,利用先进的科技与网络计算机技术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此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框架,完善资源设施,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概念、内涵、知识理论等。
(三)教学改革创新
教学改革创新是指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的教育改革政策,从多个角度出发,实行教学改革创新。让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主动接触、了解、探讨国际国内发生的政治与时事动态事件,提高对全人类、全社会、自然与经济等领域和历史文化知识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大学生的个性更为多变,在思想、情感、行为能力方面都容易因外界影响而降低。因而,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综合素养,传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情感价值观,从而为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人才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战略发展。对高校而言,不仅是新时代人才的培育教学基地,同时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大学生的成长与综合素养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高校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创新转变,利用更为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教学资源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并懂得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发扬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彭喜保,王霞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4):456-458.
[2]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46.
[3]徐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3):100-101.
[4]邓晖.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5(4).
[5]许凌.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方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7(24).
[6]周智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16(5).
[7]陈光存.试述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1):230.
[8]黄瑞章.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内容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9]王菁菁.高校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理想培育探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10]陈念,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的实践维度觉解[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