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雪
[摘 要]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双语教育教学面临全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铁路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所进行的双语教育创新与实践,为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而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又促进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教学模式、师资提升等方面的改革。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铁路行业;高职;双语教学;新契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32-02
一、“一带一路”与双语教学
2013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30多个国家已同我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此也持积极态度。
以铁路行业为例,早在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前,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在国外承建铁路项目,推广中国的铁路装备、标准和技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铁路项目投资和建设遍及亚洲、欧洲、北美和非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一张名片。
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每一项融通交流都是通过不同语言文字完成的,而双语教育正是解决语言沟通的“门径”。
通过教育交流与学习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指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首当其冲”。
在此大背景形势下,双语教育教学面临全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契机。
二、双语教学概述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在朗文英文辞典里被定义为“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双语教学兴起于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国际教育局就在卢森堡召开了首次双语教学会议,专门设立了世界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并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双语教学评论》。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在双语教育教学中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双语教学在我国学界开始受到重视,很多地区、学校都在积极推广双语教学,建立双语研究机构并开展与双语教学相关的交流与研讨活动。短短数年,双语教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实验领域、一种发展方向。
双语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简单的语言教学,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仅以传授目的语言为目的;(2)词汇式双语教学,以母语为本体传授专业知识,并同时用两种语言阐明专业词汇;(3)混合式双语教学,部分内容用母语传授,部分内容用目的语言传授;(4)纯粹意义上的双语教学,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所有内容均采用目的语言。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实施以第2种和第3种为主,且通常属尝试性质;第4种仅在部分实力较强的院校中实施,且多集中在MBA方面。
历经几年的探索、实践,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目前已有近百所高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其中包含高职院校。
三、双语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国际交流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笔者所属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院对外合作交流。
1.“走出去”
近年来,我院分别派出多个考察团赴蒙古、老挝、新、澳、德、法、美等国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与当地职业院校相关领导和职业教育专家就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及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探讨、洽谈,并达成初步或进一步合作意向,如:规划建设“中老友谊铁道學院”;筹建“尼日利亚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加入“中法高职教育联盟”,深度开展中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文化交流和国际人才培养合作;依托西南交通大学选派教师赴埃塞俄比亚进行工务及轨道车司机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三十余名各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学习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
2.“请进来”
北京交通大学为更好地完成留学生的培养,已与我院合作开展了三批百名肯尼亚留学生的铁路专业认识实习、两批蒙古国留学生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学院组织留学生在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及校外进行现场参观及教学。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亲临铁路现场、模拟实训室,增强了对铁路机车、车辆、线路等设备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铁路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增强了学习铁路专业的兴趣,为更好地选择和学习铁路专业奠定了基础;学院参与教学任务的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学院接待留学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二)双语师资培养
为深入貫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步伐,我院大力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已连续两年在学院内举办双语教师培训,聘请专家及北美英语外教为数百名学院青年专业教师讲授英语口语、课堂用语、跨文化交际、汉英翻译技巧等课程,将双语培训列为学院常态化培训活动;并分三批选派七十余名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赴西南交通大学、德国、俄罗斯参加双语教学强化培训。
在双语培训中,通过英语基础知识的强化、英语口语表达的情景模拟练习、汉译英翻译技巧的训练、分专业分课程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参培教师普遍克服了开口说英语及讲课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汉英翻译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了实施双语教学的信心,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教学需求。部分优秀参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已成为学院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双语教材建设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号召,弥补国内高职轨道交通双语教材缺失的短板,西南交通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六所一流铁路及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开发中国首套轨道交通专业全英文培训教材,我院完成铁道工程专业英语培训教材。
该系列教材作为中国铁路行业技术的软实力输出,介绍中国铁路现况,强调中国标准,既适用于国内高职高专铁路院校学生,在其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其学习相关专业英语的基础词汇,提高其专业英语的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作为海外铁路员工、铁路建设及运营技术骨干的培训教材,帮助其初步了解本专业,掌握专业概论知识,为后续的专业系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编写过程中,我院聘请校内外相关铁工专业教师、专家、专业英语教师、英语翻译、相关行业人员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打破传统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一体化,设计了一系列基于轨道交通行业典型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基本工作任务的语言学习和实践任务。
四、新契机,新思考
高职双语教学的实施对象通常分为两类,即国内在校学生及国外留学生。国内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的掌握有限,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双语教学中学生听不懂、说不出,与老师的互动、同学间的沟通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国外留学生英语阅读、听说能力强,但专业基础薄弱,且常有英语口音的问题,这就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各国都要求双语师资必须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并都是能力较强的双语人才。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能够真正符合要求的双语教师凤毛麟角。很多高职院校的双语课由英语教师承担,虽然其具备外语教学能力,但专业知识欠缺,很容易将双语课上成专业英语课;专业课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外语水平又有限,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与学生间的英语沟通存在很大困难,为外籍学生授课时问题尤为突出。
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外籍教师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双语教师的主要来源。目前各种来源的双语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各具不同的特点,而由任一来源单独实施双语教学又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们可以考虑创建双语师资团队,各类师资取长补短,使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如某一专业的双语师资团队可由一至两名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一名英语教师组成,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增加外籍教师或行业从业人员加以辅助。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了“基础英语阶段+专业英语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专业英语教学渗透教学全过程”的相关内容。而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很少能实现以上要求中的精神,课堂教学依然是基础与专业“两张皮”,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的精髓是两种教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是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化。学生并非单纯地进行语言学习,而是以英语为工具,激发学习热情,开展创新教育,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
对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当今激烈的校际竞争、国内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语言优势不可或缺。通过开展双语教学,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提升等领域的改革将步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于立平.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62-6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Z].教外〔2016〕46号,2016-7-15.
[3]徐华,黄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6(4):143-145.
[4]刘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一带一路”产教协同峰会会议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20-2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