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莎莎
[摘 要] 丝路研学旅行与敦煌職业教育发展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推进敦煌研学旅行专业化进程,也为旅游市场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也可以促进敦煌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提高敦煌职业教育的竞争力,通过丝路研学旅行与敦煌职业教育的结合也可以填补国内关于丝路研学旅行与敦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空白。
[关 键 词] 丝路研学旅行;职业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16-02
一、丝路研学旅行与敦煌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一)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国古代就推崇游学,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研学旅行属于学习方式的一种,但不同于一般的传统课堂教学,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制约,使“学”更具有目的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主动性,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研学旅行,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磨炼毅力、提高情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从而完善自己的性格。所以,即使研学旅行在我国发展比较晚,但在教育界提倡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二)研学旅行是旅游需求增长的新要求
研学旅行必将成为旅游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所赋有的含义已经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除了学习能力,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阔的视野以及吃苦耐劳、坚强勇敢和社会责任感等一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所以,未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GDP的增长,人民生活富裕,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已经把家庭中相当大的收入比例投入精神和智力方面,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将来,愿意为孩子做智力投资,所以很多家庭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研学旅行项目。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变迁、国家的倡导、学校的认可,研学观念的渗透、家长观念的转变,研学旅行需求不断增长,研学旅行市场巨大,这势必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旅游行业又一个热点和闪光点。
(三)丝路研学旅行发展的优势
研学旅行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的实施需要一个具体的研学旅行线路或者研学旅行项目来实现,而丝路研学旅行就是研学旅行的一个旅游线路。古代的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便利的旅游交通、丰富的旅游产品、广阔的旅游前景、相对成熟的旅游市场。除此之外,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以来,敦煌文博会就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这势必有利于敦煌丝路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丝路研学旅行线路,满足高层次的旅游需求,推动敦煌全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创收。
二、敦煌职业教育有利于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
(一)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研学旅行在国外发展比较早,比较成熟、规范,已具一定规模。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较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所以研学旅行发展迅速。关于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1996年,从学者吕可风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论文开始,截至2018年,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搜索,搜索出研学旅行相关文献共200多篇,内容涉及研学旅行产品、研学旅行市场、研学旅行经营模式、研学旅行的概念、政策规范等方面。其中,研学旅行产品是研究最多的方面。可见,研学旅行产品的作用价值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对研学旅行产品标准还没有进行统一界定以及对研学旅行资源的特性等众多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从实际应用中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研学旅行观念的渗透、研学旅行需求和GDP的增长,研学旅行在国家、社会、家庭的日益重视下,作为专题旅游产品,以其旅游吸引力,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重视,研学旅行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我国研学旅行起步晚,当前“研学旅行”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一些所谓的“研学旅行”只能委托旅游机构来实施,旅游机构的盈利性和不专业性,使“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二)丝路研学旅行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研学旅行的论文很多,但以丝路文化为依托的研学旅行的论文还没有,所以,关于丝路研学旅行的很多研究都是空白,但敦煌现有很多机构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研学旅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敦煌当地的旅游企业组织敦煌本地的学生去敦煌以外的地方参加研学活动。另一方面是敦煌的相关机构开发研学旅行项目,主要吸引外地的学生参加研学活动,从而达到研学的目的,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莫高学堂、九色鹿星空、念念敦煌等。本文所探讨的丝路研学旅行主要是后者,在研学旅行发展的背景下,在敦煌以丝路文化为依托开展研学活动。此外,敦煌的阳关博物馆最近已经被批准成为研学旅行基地。
(三)敦煌职业教育是丝路研学旅行发展的有力助力
敦煌职业教育促进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一方面,丝路研学旅行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传统的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丝路研学的新要求,而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服务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功能,敦煌职业教育每年都要向敦煌旅游行业输送大批的学生。随着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敦煌职业教育势必做出调整,培养适合丝路旅游发展需求的从业人员,有效解决丝路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敦煌职业教育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敦煌职业教育课可以进行教学改革,开发丝路研学旅行课程,培养专业丝路研学旅行人才。(2)敦煌职业教育可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已就业人员开展丝路研学旅行的专业培训,从而弥补丝路延续旅游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另一方面,丝路研学旅行必须依托活动基地才能实施,目前仅仅只有阳关博物馆被批准成为研学旅行基地,对于丝路研学旅行的长远发展远远不够。敦煌唯一一所职业教育院校是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依托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现有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尝试建立敦煌艺术旅游中专研学旅行基地,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研学旅行的旅游资源,为敦煌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添砖加瓦。除此之外,近年来,敦煌艺术旅游中专一直开设敦煌历史文化课程,正好满足了丝路研学旅行对其从业人员的敦煌历史文化的文化素养要求。可见,敦煌职业教育可以推动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
三、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为敦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敦煌仅有的职业教育院校是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开设旅游、烹饪、计算机、美术、形象设计、舞蹈等11个专业;各类配套实训室齐全,有模拟导游室、烹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50多个实训室;师资力量雄厚,各类專业教师100多名。每年学校向旅游业输入大批的毕业生。可见,敦煌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比较好。但是,在当前职业教育环境中,要想在众多同类职业教育中脱颖而出,继续生存和发展,专业建设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为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契机。任何一所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都必须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丝路研学旅行必然成为敦煌旅游经济发展的闪光点,敦煌职业教育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优势,开发丝路研学旅行课程,培养专业的研学从业人员,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旅游市场对接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研学旅行市场所需的产业员工队伍,提高敦煌研学旅行的软实力,从而扩大生源,增强敦煌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推动敦煌职业教育的发展。
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有利于通过敦煌职业教育传承敦煌历史文化。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是以敦煌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敦煌职业教育开发丝路研学旅行课程,其课程必定包含丝绸之路和敦煌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无形中,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多了一些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热爱敦煌的美好情感,填补了敦煌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更为敦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贡献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丝路研学旅行发展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事研学旅行甚至是丝路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使研学旅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丝路研学专业人才是敦煌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作为敦煌职业教育而言,本身就具有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与特色,敦煌以旅游立市,敦煌的职业教育传统特色的主打专业也是旅游专业,敦煌的职业教育有比较完善的旅游专业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训资源。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面对敦煌丝路研学旅行的发展,敦煌职业教育可以借助原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为丝路研学旅行输送高素质的丝路研学旅行人才,从而助力敦煌丝路研学的发展,进而推动敦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敦煌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方忠权.对推动研学旅行发展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8-11-06.
[2]骆鹏飞,史小珍.我国农村青少年研学旅行发展浅析[J].科教论坛,2017,28(5):270-272.
[3]陈素平,梅雨晴.近20年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7(3).
[4]向时雨,向才毅.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8(2).
[5]杨帆.关于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18(8):228-229.
[6]刘春燕.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53-15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