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德医风事关民生,事关医疗卫生行业形象,事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坚持推进“四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思想教育前置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在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存在道德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建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队伍,塑造行业清风正气。要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等的位置,营造崇尚高尚医德的氛围,引导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宣传身边医德高尚、廉洁行医的人和事,发挥“最美医生”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评选表彰医德医风标兵,激励医务人员见贤思齐、学赶先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让医务工作者警惕“高压线”、守住“廉洁门”,确保廉洁行医。
医疗服务人性化。据报道,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中,40%以上同医务人员缺少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以及沟通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生对技术设备的过度依赖,就会淡化医患之间的人性化接触,使患者的人格和尊严被忽视,医生则以看病代替了对患者的关爱,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又极有可能造成对患者的心理刺激。为此,医院的服务与设计应尽可能做到人性化,努力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比如,能让患者一趟就办完的事就不要跑两趟,能让患者在一个窗口办完的事就不要再到第二个窗口等。医务人员要将人文关怀内化于心、彰显于行,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既细心诊治、热情服务,又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让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并且能保持尊严,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内部监督常态化。医德医风建设中之所以会出现“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回扣、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日常监督不够。今年3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就包含了严肃查处这些问题。作为医院,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实施用药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定期对开药数量和金额排名靠前的医生进行公示,对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等严格控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过度医疗。坚持因病施治,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如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接待日制度等,自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进行“咬耳扯袖”,消除廉洁风险。
考核管理精细化。医院管理的缺位,考评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也是产生医德医风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考评,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出评判。考评内容应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廉洁从业、患者评价等,考评结果录入个人档案,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并实行医德医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廉洁行医、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违法乱纪者予以严惩,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重树全社会对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