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生
湘江血战,中央红军终于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但是却付出了惨重代价,部队集结后发现,8万多人的队伍,只剩下染了硝烟挂了彩的3万多人。士气低落,前途迷茫。
红军向何处去?
血的教训,教育了全军。痛定思痛,红军指战员再也难以相信“三人团”的领导了。
“三人团”,虽然不是“洋人”就是吃过“洋面包”的人,但先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一败涂地,后是指挥湘江战役,吃了最大的亏,红军血染江水。
许多红军指战员,一想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痛快淋漓反“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就打心眼里盼望毛泽东回来指挥红军。用红军参谋长刘伯承的话来讲,“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
刘伯承的心情,很有代表性。当时,红军总司令朱德,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以及其他高级将领,都对中央的错误指挥产生了质疑和愤慨,感到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只有毛泽东,才能够领导红军转败为胜。
1934年12月9日、10日,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一路跋涉,分三路进入湘西南的通道县。通道,自古就是中国大西南的要道,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按照博古、李德等人的原定计划,是要去湘西会合任弼时、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但是,国民党蒋介石猜测到红军的意图,早已调兵遣将,在红军北上湘西的路上埋伏了重兵。红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如果贸然北上湘西,势必陷入更严重的“口袋阵”。
红军何去何从,生死攸关。危机时刻,毛泽东挺身而出,做通了张闻天、王稼祥两位领导人的工作,建议在通道县境内,中央负责人紧急碰头,以确定红军新的作战方针。
12月12日傍晚,中央临时召开负责人紧急会议。出席会议有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张闻天、毛泽东、李德等。
毛泽东在会上痛切陈词,根据变化了的敌我形势,力主放弃北上湘西会合贺龙部队的计划。李德仍然很固执,坚持主张中央红军向北,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依靠湘西根据地,向敌人进攻。毛泽东气愤极了,严厉地批评了这个主张,警告说红军北上湘西,将会陷入敌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他指出,敌人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因此,红军应改变进军路线,不要向北走,而要西进贵州。因为黔军比较薄弱,在贵州可以争取打几个胜仗,使部队获得喘息的时间,以便整顿被打散的部队。
除了博古、李德之外,其他与会者完全赞成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
12月12日19时半,中革军委向各军团、縱队首长发出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进军电报。
通道会议作出的转兵决策,实际上第一次拒绝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也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采纳,并对中央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道转兵,不仅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很可能遭受的毁灭命运,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生路,更重要的是,党和红军开始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实际上为黎平会议的决议和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实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