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充分发挥了紫砂材质的优越属性和天然灵气,表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紫砂“咏梅提梁壶”施法自然,以高超的造型装饰技艺凸显艺术美感,推陈出新,融入人文思想,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境界,给人以不一样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 紫砂壶;咏梅提梁壶;自然意趣;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充分发挥紫砂材质的优越属性和天然灵气,历经木的拍打、火的淬炼,将紫砂的泥质和泥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将自然万物、生活百态提炼其中,通过紫砂的艺术语言、形神兼备的造型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和人生况味。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花器以形象逼真的造型而著称,优秀的花器如同浑然天成的雕塑,让人身临其境,写形又写意,表达出生动的自然意趣,巧夺天工、令人赞叹。紫砂“咏梅提梁壶”(见图1)以自然界中的梅树为原型进行创作,采用了镂、雕、塑等多种装饰技法,仿梅桩老干之形,其苍劲之态浑然天成,是典型的花器作品。自古以来,以梅为题材的紫砂作品数不胜数,比较常见的有“喜上眉梢”、“报春壶”、“梅桩壶”等。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其高洁傲岸的姿态深受人们喜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关于梅花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人踏雪寻梅,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寻访梅花,那梅花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悄悄地绽放,有的羞涩、有的热烈,姿态万千,散发出幽幽的清香,为这冰天雪地平添了几许生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梅花已经不仅是纯粹的观赏植物,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它是中国文人心中人品和人格的象征,象征着坚贞不渝、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赏梅,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追寻、品质的坚守。
紫砂花器是壶艺造型别样的美丽,也是生命形态的一种诠释。紫砂“咏梅提梁壶”施法自然,继承传统特色,模拟梅花真实的形态特点,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的艺术化复制,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经过艺术化地融入其中,诠释出自然的灵动形态和个人情感,独具特色。纵观此壶,作品采用原矿紫泥制成,紫泥砂而不砾,表面泛喑哑之光,色泽古朴紫润,营造出古色古香的雅致之感,奠定了整壶的基调,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作品,模仿传统梅桩器型,身筒以梅树老桩为原型,表面凹凸不平、树瘤突出,将树皮的斑驳以及沧桑之感展露无遗,彰显梅树的苍劲古拙之态,浑然天成,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重心下移,给人以端庄沉稳之感;壶盖为嵌盖,与壶口保持同一平面,完美契合、严丝合缝;盖钮如同一段弯折的梅枝,疤结突出,从壶钮向盖面贴塑一截梅花枝干,布局合理,梅花开得俏丽挺秀,显得生机盎然;壶流从壶身自然伸展而出,呈三弯流,挺秀有神,自然向上弯折,如同一段梅树枝干,出水顺畅,形意俱佳。整壶尤以提梁为亮点所在,凸显创意,提梁模拟梅树枝干制作而成,形态自然不规则,宛若天成,树干粗细变化自然、弯折自然,表面饰以清晰明显的疤结,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提梁既适合提拿,提升了作品的实用性,又营造出优雅的虚空间,虚实结合,平添几分清新自然的优雅灵动之感。整壶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巧、制作精湛,犹如一幅苍茫的风景画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散发着震慑心灵的力量。
紫砂“咏梅提梁壶”流露着浓郁的自然风韵和灵动的生命气息,作品通过对梅花坚贞不屈形象的呈现,将梅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融于其中,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感受到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趣,体悟到坚强、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乐观奉献的心态,演绎出触动心灵的内涵。身为一名现代制壶艺人,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应注重心灵的诠释和感悟,与时俱进,用心做一把壶,使作品既具有穿越時光的凝重感,又能为现代人传达从容自得、美好幸福的心境。
参 考 文 献
[1]丁小华.凌寒独自开 为有暗香来——谈紫砂“咏梅壶”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6(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