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佛手”来看紫砂花货的艺术特征

2019-10-30 06:56徐建光
江苏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佛手造型紫砂

徐建光

摘  要  紫砂花货取自然之形,经过紫砂艺人的提炼构思,通过艺人对紫砂泥料的熟练应用,采用紫砂作品装饰的各种手艺技法,经过紫砂特有的制造工艺最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紫砂花货造型,这些造型中又以植物为主。可以说植物类紫砂花货长久以来是数量最多、造型最为丰富的紫砂花货产品,通过分析作品“佛手壶”的设计到成型过程,探讨植物类花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紫砂;佛手;花货;仿生;造型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当中,很多文献中曾出现过“法天象地”这个词,在古代由于人类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局限,历来有着对上天、对大地的崇拜,中国人自古就认为天是“道”的显化,代表了世间万物一切的规则,人活一世最终极的追求便是尽可能地接近上天,也就更能靠近“道”,这便是“得道”的由来。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无限地融入自然,而融入自然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模仿,很多形态各异且古老的艺术品多为仿生器。

当代人文科学的发展,衍生出两门著名的学科——仿生学与艺术设计学,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的,所以仿生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源于大自然的设计方法,现代仿生艺术设计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种新产品的设计热点。从人类审美的角度来说,自然诞生的事物与人工生造的事物有着相当明显的分别,例如在紫砂花货当中,植物装饰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非是杂乱无章的,因为倘若装饰无法与自然界中的事物产生对应,那么仿生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同样仿生的效果当然也就无法保证,我们可以看到在作品“佛手壶”上(见图1),壶表面的包漿纹理特别是纵向的纹理是保持一致的,这种树木生长所产生的竖纹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张力,即生长的原力,由这种力量生长的过程无法明显地被肉眼所感知,但这些纹理却能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它在不断的生长。”

作品“佛手壶”是由紫砂泥制作而成的,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的装饰纹理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看见的人“它在不断的生长”,那么作品便被赋予了无形的生命力,因为一件死物是没办法生长的。同样的,在“佛手壶”上的其他造型、装饰也是集中围绕这一点展开的,比如壶面上依附着的树叶,这些树叶是采用紫砂传统的贴塑技法制作而成的,在制作的时候泥片质量要尽量轻,以免影响了茶壶的重心分配,厚薄均匀,贴塑以后与壶面要没有产生明显的棱角,抚摸上去要不扎手,在“圆润”的同时完成装饰行为。其次就是“树叶”本身的塑造,根据装饰主题以及主体的不同,紫砂装饰有着不同的侧重,倘若壶面有着精彩的部分需要表达,那么在“佛手壶”树叶的这一部分就不宜制作得过细,当然这并非是说贴塑树叶不能制作得很细致,而是由于作品“佛手壶”的的表现重点显然并非是壶身的肌理以及上面的树叶,细节处过于精彩的表达会让整件作品显得主次紊乱,人在欣赏的时候,注意力自然不会集中于一点。

作品“佛手壶”的捏塑装饰源于陶艺制作当中的堆塑,其中也借鉴了一些镂雕方面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优良的可塑性,通过不同泥料的配比,调配出所需要的颜色,但由于调配比例的掌握,以及烧制成品后的色彩都需要一定的经验,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初次尝试,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除此之外,“佛手壶”最为精彩的演绎便在于壶钮以及壶盖周边的塑造表达,其虽然源于仿生,但却并非是对客观实物的单调模拟,不等于对自然形象的再现。乍一看这与本文之前所说的,制作及装饰要遵循自然规律相违背,同一件作品怎么可能既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却又对自然的形象做出让步和妥协呢?这一点也许是许多花货创作者都曾遇到的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紫砂壶艺创作的源头开始思考,我们都知道紫砂壶原来是用来喝茶的,所以要有茶壶的结构,我们也都知道紫砂壶经过历史文化的熏陶从一件实用器转变成工艺美术品,这是因为它可以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于是乎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变得简单了,在仿生器自然取舍的选择上,可以遵循两个大原则,那就是其是否违背茶壶的基础结构,其是否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美”。时代在不断前行,紫砂也将继续不断发展,不断地学习、总结、进步,未来就会诞生更多、更好的紫砂作品。

猜你喜欢
佛手造型紫砂
方草寻源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鲜美海味佛手螺
鲜美海味佛手螺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