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一门传统艺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漫長的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情感。本文以紫砂壶“集玉”为例,浅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集玉;文化意境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壶产于宜兴,以独特的材质闻名于世,泡茶隔夜不馊,能最大程度地唤醒茶叶的色、香、味,被誉为“茶具之王”。一直以来,紫砂壶深受人们喜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情感,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桎梏,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紫砂壶经过无数制壶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形成精彩纷呈的造型体系,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每把壶都有不同的形态特点,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和感受。传统艺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离开传承,艺术就是无根之木;离开创新,艺术就没有新鲜的活力。传承是一种文化自信,创新是一种自我表达,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紫砂壶“集玉”(见图1)1978年由高海庚先生设计成型,此壶以玉为创作题材,作品的参考蓝本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十分喜爱的玉佩,“集玉壶”从创制起发展至今,始终深受人们喜爱,其造型简约大方、生动优雅,令人赞不绝口,成为贯古通今的传世器型。“集玉壶”意为集天下之古玉器为装饰元素,集玉璧、玉玦、玉环、玉璜、玉珪五种形制于一身,呈现出独特的灵气和温润的气质。
欣赏整壶,壶身呈圆柱形,身筒饱满敦厚、轮廓清晰、线条挺拔,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重心沉稳,给人以庄重之感,壶身中间以凹凸线分界束腰,状如两块大玉璧叠合而成,彰显出骨秀神清之姿;底足用两条直角线阶梯收缩,显出刚健婀娜之态,使作品刚柔并济;壶肩用弧线交接,转折清晰明朗,与壶足上下呼应,对立统一;壶盖形似圆璧,嵌盖式,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子母线吻合,壶盖外周弧线凸出,俯视之,一圈圈的圆环由小到大,宛如完美无缺的玉璧相互叠合,给人以层次美和韵律美;壶钮造型十分别致奇巧,拱形桥钮如同一条小龙、腾空而起,壶钮饰以圆环,严整中又增加了动感;壶嘴呈四方形,三弯流转折有度,出水顺畅,显得刚健挺拔、浑厚有力,壶流塑以龙纹装饰,平添几分不怒而威的气质,又与壶钮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壶把为方把,转折明朗、方圆相济,把上饰以龙纹,前呼后应、格调高雅。作品以原矿紫泥制成,表面泛喑哑之光,其淡雅沉穆的色泽契合作品的主题,营造出庄重高雅的氛围。此壶比例协调、结构精巧,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饱满敦厚又不乏灵气,莹润光洁、韵味隽永,让人赏心悦目。
中国被称为“玉石之国”,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诞生于约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数千年里,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折射出古代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和伟大的创新精神,从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文化。“集玉壶”融合了中国五大玉器,它是浓缩的历史、文化、智慧与创意,作为传世经典器型,它是传承也是期望。“集玉壶”就像是一张文化缩图,让人赏壶的过程中感受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欣赏玉器之美。新石器时代,玉是人类与天地沟通的通灵之石;周王朝,玉石是王公贵族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玉石是孔子为儒教传播选择的唯一信物。自古以来,古人形容男子有学识、有修养,常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形容女子美丽纯洁,常用“冰肌玉骨、冰清玉洁、如花似玉”;唐代诗人王昌龄以玉比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见,玉在中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玉的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悠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仁、义、智、勇、洁”五字简要概括了玉的象征意义。中国人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祭祀天地、寄托理想、直抒情怀;身上佩玉、掌上玩玉、家中藏玉,玉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情感,带给人由衷的领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