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原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农业技术不断创新。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山东省需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将新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基于此,简要分析山东省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旨在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增长;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62
當前,山东省农业经济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农业生产、非农就业、农村社会繁荣既面对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够为农村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的生产转化率,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因此,研究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
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目标是市场需求和技术推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技术创新在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新的农业技术创新要求提升农业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边际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带动旅游农业、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生产要素的发展能够促进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同时,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又会进一步拉动新的市场需求,比如农业产品消费形式的需求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等。因此,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农业技术创新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持,先进、高效的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与支撑;农业经济的增长为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物质基础,有利于农业技术高效、稳定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双赢。
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2.1 变量选取
2.1.1 被解释变量
本次将农业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采用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pagrva)来表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计算公式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年末常住人口。
2.1.2 解释变量
本次主要从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个角度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山东省的农业实际状况,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搜集,最终决定替代变量主要选定人均专利申请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村用电量等。其公式分别为:人均专利授权量=山东省年末申请的专利数/年末总人数;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山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年末常住人口;农村人均用电量=山东省农村用电量总量/年末常住人口。
2.2 数据来源及解释
本次分析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其中,专利授权量来自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另外一些数据来自《山东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有时根据时间罗列的数据会产生“伪回归”情况。因此,本次分析采用ADF检验法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做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无论是被解释变量,还是解释变量,伴随概率都大于0.1,因此可以断定他们的原始数据都十分不平稳。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人均专利授权量和其他变量都拒绝了原假设,表明数据满足一阶单整,协整关系成立。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的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再一次对数据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模型符合存在两个或者三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各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采用VAR模型进行分析。
3.2 VAR模型分析
VAR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对变量的滞后时间和滞后条件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其存在的动态关系。VAR模型的构建需要选取最优延迟周期,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滞后一期时,所有最优滞后阶数的判定标准都通过了检验,因此,滞后一期为最佳滞后阶数。
3.2.1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是指通过研究一个变量对一个变量的动态影响而得到的一个变量的外部影响。对农村地区的人均专利授予、机械化水平和电力使用加入了外部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出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人均专利授权量的脉冲响应实证结果如图1所示。
机械化程度的脉冲响应实证结果如图2所示。
农村用电量的脉冲响应实证结果如图3所示。
由脉冲响应图可知,在前四期,人均专利授权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第五期以后,人均专利授权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并从15期开始逐渐变得平稳。这表明申请专利的数量对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延迟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改善在短期内明显刺激着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且其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牢固。这是因为农村供电量也隶属于一种农村基础设施,其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着时滞。
3.2.2 方差分解
为了进一步了解变量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率,需要进行方差分解,表5详细展示了方差分解结果。
根据表5的结果可以得出,在被解释变量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预测显示,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差只与其自身因素相关,而且贡献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贡献率最高的时候是第20期,为35.665 4%。在所有这些解释变量中,贡献率最大的是人均专利授权量。人均专利授权量的贡献率在第二期时为12.233 0%,在第五期为42.253 6%,在第二十期为44.646 8%。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其贡献率区间为0.787 3%~3.764 7%。农村用电量的贡献率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第十三期的时候,其贡献率达到最大,为19.540 7%,然后趋于平稳,为18%~2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短期动态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不能向精细化转变。为了能够保证农业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山东省应制定长期目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4.2 建议
4.2.1 提升农业技术研发成果的内在质量
4.2.1.1倡导农业相关单位主动承担农业技术创新的责任
山东省农业相关企业和农户需要通力合作,加强与政府科研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联系,依托最新科研技术成果,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为农业创新研究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推动农业技术研究高质稳定发展,由主动创新农业技术代替被动利用已有农业技术,从而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1]。
4.2.1.2积极创新科学技术管理模式
山东省需要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用性和推广性,争取最大限度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变为具体的实际生产力,改善农业技术科研条件和科研攻坚手段。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发挥人才优势,强化创新,让科研單位与农业生产者自行选择研究课题,允许学科交叉结合[2]。研究的课题需要强调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控资金管理,规范实施程序。
4.2.1.3加大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
山东省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质量,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农业技术开发需要资金支持,政府部门需要提供相应研究经费,提高学者及其他研究人员研究积极性及可行性[3]。农业技术创新需要追求农业的生态化、安全化和多元化,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运用。研发成果需要通过试点的方式不断检验,从而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实用性,以强化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
4.2.2 提高农业技术扩散与应用的转化效率
4.2.2.1设立独立于政府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决策需要由政府人员、农业企业、农民等共同商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要十分重视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提高专职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优化非专业科技人员的分配,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体系。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拓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
4.2.2.2积极培养新型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创新的技术评估、农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交易等都需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助。山东省可以依靠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经费,将技术成果转换成专项基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奖励资金,将推广成果与个人薪资挂钩,提高从业人员推广创新技术及品种的积极性、主动性[5]。此外,山东省也可以建立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制定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农业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建立标准化数据,使衡量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可支撑的标准,从而规范农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使农业技术实施有程序、有纪律的进行。
4.2.2.3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
山东省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依托多种媒介及相关农业经济部门,推动农业技术信息的快速传播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认可度,扩大创新产品使用范围。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建设通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交流,降低信息传播的时间、人员、资金成本。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提升农业技术成果的传播效果,扩大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范围,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Korzun M,Adekunle B,Glen C.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exports:the case of sub-Saharan Africa[J].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6(6):499-510.
[2] 郑新章.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26.
[3] 庞康强.河南省农业科技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2):215-216.
[4] 马越.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S1):9.
[5] 明永奇.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9):22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