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霜 钟春燕
摘 要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且近几年为害程度成逐年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采用化学技术防治黄曲条跳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基于此,对我国近几年来黄曲条跳甲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黄曲条跳甲的化学防治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化学防治;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11
1 黄曲条跳甲的为害
黄曲条跳甲[Phyllotrata stiolata (Fabricius)]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菜蚤子、跳蚤虫、地蹦子,主要为害菜心、白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也为害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成虫啃食叶片,幼虫为害根部,还可引起软腐病的传播。一般可直接导致减产30%左右,超出经济阈值[1]。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区常年连作十字花科蔬菜品种,为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福建、广东、台湾等地黄曲条跳甲取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上升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2],对为害严重的白菜、菜心等为害率可高达100%,损失率为35%~60%[3]。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黄曲条跳甲的主要手段。因不科学的使用化学药剂,化學防治带来的“3R”问题依然比较严峻。黄曲条跳甲现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素类等主要防治药剂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福州地区甚至出现了齐螨素、吡虫啉、苏云金杆菌、抑太保对黄曲条跳无效的现象。虽国内外已有研究学者对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其种群抗性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为了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克服“3R”问题,必须正视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黄曲条跳甲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认识
一些农户对科学使用药剂防治黄曲条跳甲缺乏正确的认识。1)长期使用一种或简单两三个品种药剂,当防治效果降低时,直接加大药剂使用剂量和浓度,或使用一种新药直至产生抗药性,2)喷施药剂的时间把握不准。黄曲条跳甲防治的应把握在成虫产卵前,10:00前或17:00后(夏季9:00前或18:00后)成虫活跃时间段喷药。
3)喷药时的走位不正确。为避免跳跃黄曲条跳甲跳跃到相连地块为害或躲避,应在地块周围先喷一圈,形成阻隔带。
2.2 防治方法不兼顾
黄曲条跳甲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严重的为害,且存在世代重叠现象。但在实际生产中只采取叶面喷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旦药效消失后,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出土继续为害。
2.3 防治方法单一
因化学防治操作简单、见效快,导致种植户高度依赖化学防治,忽视其他防治方式的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为了避免继续陷入上述问题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蔬菜品质下降、环境污染、抗药性等恶性生态循环。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3 化学防治研究现状
3.1 药剂筛选速度加快
由于抗药性的不断出现,科研学者加强了对黄曲条跳甲抗药性发展规律以及新农药抗性风险评估,加快了筛选的速度。药剂筛选总体趋势侧重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4]、鱼滕酮、苦参碱、印楝素乳油及Bt工程菌粉[5]等。
近20年来,国内外加大对植物性农药和生物型农药的研究,也是当前害虫化学防治的研究重点与热点。目前,我国在植物性农药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以苦参碱、鱼滕酮、烟碱、苦皮藤素、川楝素、印楝素、黎芦碱、茴蒿素、苦豆子碱、莨菪碱和茶皂等为主要杀虫成分的多种植物性农药品种已经正式投产。利用致病菌、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黄曲条跳甲是目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因病原线虫制剂与昆虫病原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与使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在生产上未见有利用这两种类型的生物农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报道。
3.2 药剂混配防治
针对单一用药的弊端,药剂混配逐渐成为黄曲条跳甲化学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两种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可产生“1+1>2”的效果,还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药剂混配的发挥空间较大,比如哒螨灵与丙溴磷[6]两种不同类型的药剂混配;或产生抗性的辛硫磷与新药剂杀甲单[7]混配;或化学药剂氟虫腈与生物药剂鱼滕酮[8]混配。现在混配的农药品种在市面上已较为普遍。
3.3 地上地下兼治
目前,防治黄曲条跳甲大多采用地上地下联合的防治技术。地下防治主要用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9]等药剂或植物基肥对土壤进行处理,或苏云金杆菌[10]等内吸性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将幼虫及蛹扼杀在土壤中,在整体上降低虫口基数以控制黄曲条跳甲种群。例如刘志城等用3种植物基肥(印楝、鱼藤和茶枯)处理土壤,并联合喷施5%鱼藤酮·氰氟虫腙乳油,药后1~10 d防治效果达到57.41%~89.03%[11]。因防治效果明显,这种双管齐下的防治技术逐渐在农户中流行起来。
3.4 组合防治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绿色安全食品追求与渴望,以及物理防治工具的大力研发与使用,出现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组合控制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手段,例如黄板+性诱芯+鱼藤酮组合[12],降低了农户对化学防治的依赖,并已在生产应用取得了很好防治效果。
3.5 宣传力度加强大
随着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对农户加大了科学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宣传力度。现在科研工作者、农业技术公司等通过相关的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可与农户直接沟通交流,发布虫情动态、抗药性以及新药剂品种等信息,以指导喷药时间、方式,科学选用药剂;还引导农户逐渐培养科学使用药剂的意识,培训农户采取正确、高效防治手段防治病虫害。
4 讨论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主要措施,笔者认为要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多种防治手段组合,地上地下兼治。例如,产前翻晒土地、撒施茶枯植物基肥、Bt种子包衣等;产中挂黄板、信息素,喷施植物源农药或生物农药,间、套作紫苏或番茄等具趋避性作用的作物等;产后及时清理残枝烂叶等。2)加强预测预报,大力宣传科学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等有利条件,根据当地发生规律以及化学防治水平,实时监测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动态与抗药性情况,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大力提倡蔬菜害虫综合治理(IPM),并指导、培训当地农户科学防治。3)国家引导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加大植物性农药、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力度,以及增加物理防治工具的投入,縮短产学研的转换时间。
参考文献:
[1] 沈阳农业大学.蔬菜昆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高泽正.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防治[J].生态科学,2000,19(2):70-72.
[3] 黄阿兴,闽南菜田黄曲条跳甲发生与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1):12-22.
[4] 黄文枫,赵海燕,唐良德.不同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2):65-69.
[5] 杨建云,向亚林,田耀加,等.几种生物制剂对黄曲条跳甲卵及幼虫的活性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3(2):65-67,72.
[6] 刘晓亮,黄超福,曾东强,等.丙溴磷与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J].广西植保,2010,23(2):31-34.
[7] 黄周生,浦小明,林壁润,等.黄曲条跳甲成虫防治药剂增效配方筛选[J].广西植保,2010,23(2):31-34.
[8] 王文祥,钟国华,刘红梅,等.鱼滕酮与氟虫腈混用增效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307-312.
[9] 陈海燕,秦双,林珠凤,等.1.0%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防治芥菜黄条跳甲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106,109.
[10] 胡珍娣,刘明津,李振宁,等.7种杀虫剂包衣对菜心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J].环境昆虫学报,2017,39(6):1374-1381.
[11] 刘志城,江定心,徐汉虹,等.几种植物基肥与生物农药混用防治黄曲条跳甲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12):96-98.
[12] 李罕琼,黄耀亮,许永超,等.黄板+诱芯+鱼藤酮综合防控黄曲条跳甲的效果试验[J].长江蔬菜植保研究,2018(4):56-5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