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梅
2019年4月16日至17日,王静工作室开展了第三次教研活动,王静老师在三江中学录播室给我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先秦诸子选读》之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之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第十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听课过后还进行了评课活动。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习惯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现试做以下总结,分享自己的体会。
王老师在她的教学目标中反复出现“帮助”二字,即在她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掌握知识规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进行合作与探究,培养思考与质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王老师的公开课上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分类整理和归纳,王老师适时点拨与总结,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规律。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思维习惯。第二课时,在积累了一些重难点文言基础知识后,分小组翻译课文,互相答疑,把小组不能翻译或有疑问的句子写到黑板上,解决疑难后,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通过小组的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目的,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最后王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1.师生答疑,如何理解“可使有勇”一句中的“勇”字?2.老师求教,孔子对学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至此,完成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树立“质疑”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
王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是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王老师的这两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并能有效落实,学生积累了文言基础知识,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了孔子与学生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了孔子的思想核心“禮”,更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两堂课下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例如,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积极思考与回答,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就算出现了“宾语后置”的错误,可也说明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不怕说错,更何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与不足是在所难免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牢固掌握知识。另外,在分小组互动答疑与小组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互动也很活跃,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人物性格特点时,学生更是积极主动,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课堂上,王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王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相信学生,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王老师要做的是那个“扶翼”的人,最终能让学生“放手飞”。这样的教学终极目标,让王老师喜欢鼓励和表扬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给学生去展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努力中,树立了信心,思维与能力也不断地得到训练与提升。课堂上,王老师多次表扬学生。一上课就表扬孩子们自觉统一穿校服(平时不作统一要求),很重视这一次公开课,老师很开心;表扬同学们分小组很迅速,分组后还自己分角色读课文。虽然有不少老师来听课,一经表扬,稍显紧张的课堂氛围也可以轻松很多,后面师生的配合就更和谐轻松了。乡村的孩子相对城里的孩子而言,是怯懦与害羞的,更何况是普通班的孩子,但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充满自信,神采飞扬,发言积极主动,条理清晰。两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的,这与王老师近一年来的培养和训练是分不开的,学生自信而勇于展现。
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是往往容易功利,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舍不得把时间给学生,实际上聪明的老师却不是这样做,正如王老师,她把课堂还给学生,甚至向学生“示弱”,在课堂中师生“互相答疑”的环节,用“老师‘求教”一词,让学生得到莫大的信任与尊重,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内在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这是王老师教学智慧与艺术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机智让课堂上的师生是双赢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释放巨大的能量,给老师带来惊喜;老师不用满堂灌,自己很辛苦却收效甚微。
王老师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和进度。因为上公开课的班级是普通班,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环节,王老师有3至4次翻译课文的预设,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能力超出了自己的预设就及时作出了调整,减省了两次。另外,在师生交流时,王老师发现学生没有理解所提问题,就改变了提问的方式:“孔子对弟子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持这样的态度?”学生理解了问题也能更好地思考与作答。
总之,王老师的课堂呈现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直观的诠释,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王老师“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的课堂教学终极目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正是平时的“包办”和舍不得放手,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失去了训练的机会,把学生教“死”了,学生和老师的个性都没有了。今后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活化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通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