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娅菲 高瑛
摘要:英语学习、动机和激励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将有效的策略引进,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以此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激励性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将合作学习的激励环境构建,巧用情感激励,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将教材内容拓展激励建立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激励性教学;策略;重要性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诞生,而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想高职院校在市场中获得存活和发展,保证教学的质量是关键。而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公共性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成效则是当下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深思的课题。
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激励性策略的重要性
这里的激励就有激发之意,也就是将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能够将人的心理过程保持,并成为行为的最大推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动机就包括了学习动机,也就是学生对学习和求知的强烈欲求。假如不存在学习的动机,就会导致学习成为一种任务和负担。由此可见,在当今的英语教学环节中,激励性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兴趣激发者、管理者、组织者、主导者和知识传授者,因此,老师必须尽可能的寻求策略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动机和激励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将有效的策略引进,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以此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英语学习的成效和学习动机呈正相关性,高的成绩离不开高的动机。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激励性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将合作学习的激励环境构建
为了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参与性调动,必须将课堂学习团队构建,也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竞赛、研讨、角色演练等,进而将良好的课堂学习激励环境创建,以此来优化教学成效,并且将学生的个人责任和组织责任界定,并对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等进行不断的归纳和汇总,推动学生的学习成效不断的提升。
(二)巧用情感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因此必须将优秀的人格魅力不断的向学生展现,并让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将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将学习态度端正,并将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以此来推进学生的更好发展。所谓的情感激励就是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使其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而事实情感激励的前提则是要求老师关心、关爱、尊重学生,将爱灌注于教育教学中。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肢体语言充分的应用,如会心的微笑、期许的目光、赞许的点头等,使学生快乐的学习。还有就是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将学习的信心树立,除此之外就是讲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推动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三)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
通常情况下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是高职英语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在所占比例上也具有标准性,而老师主要完成的是过程评价,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接受到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劳之必须将标准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将学生付出的回报明确,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时候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并将评价的策略及其相关标准公布于开学初,进而推动激励机制的形成。
(四)将教材内容拓展激励建立
也就是将课堂教学流程的激励措施制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景创建的过程中,同时结合项目教学和内容拓展将教学资料库构建,并将社会焦点和热点案例引进,作为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课堂吸引力的提升,进而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动力激发,并将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提升,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至关重要,基于高职学生具有爱动手、求知欲强和敏感度高的特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进,如对话练习、情景模拟及其话剧表演等,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感官也得以调动。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环境巧妙的设置也能够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依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相应角色的扮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应用综合能力不断地提升,在此过程中,老师再将适当的鼓励和评价给予学生,使其表现欲得到满足,并将学习的情趣不断激发。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激励性教学策略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将合作学习的激励环境构建、将教材内容拓展激励建立、巧用情感激励 、将教材内容拓展激励建立,同时以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进而推动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钟传凤.浅谈高职英語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112-113.
[2]邓巧玲.从高职英语教学目前状况浅谈高职英语课堂激励性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