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9-10-30 08:08吉敏婷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特色产业

【摘 要】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式转变,发展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家庭和地区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省1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的影响。同时,针对贫困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扶贫 特色产业 贫困家庭收入

一、导论

梳理近年来关于产业扶贫的相关文献发现,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扶贫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即主要研究的是产业扶贫的概念、理论、意义和对策建议等,尤其是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产业扶贫的相关理论研究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二是关于产业扶贫的案例的研究,即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扶贫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总结相关经验。三是对不同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及其施行机制的研究。在前期的文献中产业扶贫研究的是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等,即在扶贫过程中发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任学文和邓光琴等提出要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扶持农业公司,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户,走产业化扶贫开发道路。对于产业扶贫即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在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影响的研究确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更少。基于此,本文根据云南省140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卷调查资料,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的影响。

二、特色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在分析贫困县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渠道。

(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辐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的基础之上,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是对资源有效的利用。特色产业的选取是选择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在给贫困家庭带来收益的同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针对贫困家庭所发展的特色产业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在贫困地区、贫困户“摘帽”的同时,能有稳定的增收來源,为贫困户脱贫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与工业、交通、物流等的联系,在特色产业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解决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特色产业的发展涉及林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手工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特色产业是依据本地情况发展起来的,对企业来说本地的劳动力能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也是发展地区的经济;对劳动力来说,务工工资能增加家庭收入,同时能减少家庭支出,这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三、特色产业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调研区域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从贫困情况看,云南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3.4%。云南省特有15个少数民族有贫困人口191.8万人,贫困发生率28.2%、高出全省15.5个百分点;部分少数民族处于深度贫困和整体贫困状态,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80%以上。[1]所以说,云南省脱贫难度大、任务艰巨,脱贫攻坚要多处发力。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自于对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地调查,采取逐村调研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展开问卷调查,按照结构化的抽样方式进行抽样,共收回样本量617份,其中发展特色产业的有140户。将贫困家庭纯收入分为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务工工资性纯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三部分。为了保证样本数据衡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①符合统计逻辑,如家庭收入为正;②包含本文所需衡量值。同时,为了克服离群值的影响,本文对极端值做删除处理,最终选定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样本。

2、研究假说

本文主要是分析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影响的分析,由此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一:贫困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对其家庭纯收入具有明显的正影响。

假说二:贫困家庭农户务工对其家庭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

假说三:转移性收入对贫困家庭纯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

3、变量设定

为了考察云南省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家庭收入的影响,此处选择贫困家庭纯收入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务工工资性纯收入和转移性财产为自变量。由于贫困家庭经营性收入多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收入,在种植业收入中包括发展的特色产业种植和农产品种植,但农产品收入在种植业收入中不明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地农民家庭的农产品主要是用于满足自身需求;二是由于传统农产品价格较低(当地生产的主要是水稻和玉米,属于大宗农产品),可忽略不计,故在此我们用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收入(以下仍用家庭经营性收入来代表发展特色产业的收入)。另外,在贫困家庭纯收入中有极少数家庭有很小一部分的财产性收入,因为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在变量的设置中未对财产性收入做设定。综上,强调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务工工资性纯收入和转移性财产3个解释变量,主要是衡量3个不同的因素对贫困家庭收入的影响程度。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4、模型设定

根据前述分析,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因变量变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设y为被解释变量,x1,x2,x3为解释变量,在这假设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上式中,y是贫困家庭纯收入水平;x1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x2是贫困家庭务工工资性纯收入;x3是转移性收入。

5、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影响贫困家庭纯收入的因素,先将所有解释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①以下变量的符号均为正,符合经济学意义;②各个变量的t值较大,并且在5%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检验;③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0.937,调整后的R?=0.936,都接近于1,所以模型拟合的很好;④模型总体的拟合度也较好,F值为668.81,而对模型整体来说,F值越大越好,相应的P值为0。

在模型估计中,常数项的系数是1628.658,t值为1.864;的系数是1.009,t值是28.113;的系数是0.961,t值是36.560;的系数是0.812,t值是5.238。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t值较大,也就是说明、对y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即贫困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和务工工资收入对贫困家庭纯收入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5%显著性水平下,t值不是很大,对y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转移性收入在贫困家庭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总体来说,模型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能很好的反映影响贫困家庭纯收入的因素。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自相关检验D.W.=1.761,结合D.W.的相关计算,可以判定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贫困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和务工工资性收入对贫困家庭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就总体来说,贫困家庭经营性收入每增加1元,家庭纯收入增加1.009元;贫困家庭务工收入每增加1元,家庭纯收入增加0.961元。这两个指标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所以对于云南省的扶贫脱贫工作来说,应加大对两方面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转移性收入对贫困家庭纯收入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对于转移性收入来说,每增加1元,贫困家庭纯收入增加0.812元。但是转移性收入并不能作为脱贫攻坚的长期措施,扶贫工作要从多方发力,转变扶贫方式,将扶贫政策及手段从“输血”向“造血”式转变。

四、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

在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对云南省为例,基于140户建档立卡貧困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贫困人口从事特色产业发展、务工和转移性收入对贫困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色产业发展及务工对贫困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在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贫苦家庭的收入,同时又为贫困家庭走出了一条产期稳定增收的路子。在调研的数据中,特色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养殖业(除畜牧外还有桑蚕养殖)和种植业(除水果种植外还包括中药材、烟草等的种植),基于此,就云南省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政策的支持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保障,加强政策在产业发展培育方面的引导,使产业发展朝着高效、规范化发展。加强政策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倾斜力度,比如对扶贫产业给予大力的税收政策优惠。以政府力量推动知名品牌建设,推进本土产品的“走出去”。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机制,完善在产业扶贫领域的相关体制机制,切实保证扶贫政策的落实生根。

2、培养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下,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此情况下,云南省各贫困地区应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利用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发展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状态,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发挥特色产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带动作用。

3、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和引导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龙头企业的发展为特色产业的发展起示范和探索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能促进特色产业在短时间内进入市场,占领占领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在加强龙头企业带动的同时,引导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让合作社成为新的带动力量。

4、加大对种植业、养殖业的科技投入及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调研中发现,特色产业的发展政策落实到位,但是技术指导缺乏。对于养殖业中的桑蚕养殖,因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而造成感染蚕体不能及时处理,大量蚕死亡的情况。以及种植业中的品种和病虫害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这就要求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培育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规范融资体制机制

资金是发展的保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确保产业发展资金的获得。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同时对于信誉良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在银行等的贷款提供政府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规范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机制,规范金融机构和其他可外来资本、民营资本在产业发展领域中的投入。

6、加强与其他地区间的产业合作和商业合作

在国家扶贫政策中提出加强东西部的产业合作,实在产业结构和科技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商业合作。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要实现,产品就要“走出去”。东西部的产业合作不仅仅在理论政策层面,还应体现在市场商业合作方面,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的长久发展。

7、加强和完善乡村物流体系

云南省地理特征之一就是多山,在带来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是云南省交通不发达的一大阻碍。尽管道路交通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自然条件的原因,乡村物流体系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在“互联网+”的时代,电商也成为产业扶贫的一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乡村物流体系也急需解决。

【参考文献】

[1] 任学文,邓光琴,傅家诚.扶持龙头产业扶贫[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4):7-8

[2] 郭洁钰.晋西北高原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政策研究——以山西省岢岚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11):166-167

[3] 马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中药材开发产业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01):128-132

[4] 王静.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5] 王春萍,郑烨.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扶贫研究脉络与主题谱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06):145-154

作者简介:吉敏婷(199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