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所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将是新时代的重要时代特征。就文艺领域而言,如何紧紧把握这一时代脉搏,踏准这一时代节拍,努力书写文学艺术的东方话语体系,为人类提供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文艺工作者的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应该说,广东的文艺家向来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最敏锐地把握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因而总能在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作出具有先行价值的重大贡献。例如“两个世纪之交”的广东文艺:在19、20世纪之交,广东文艺界出现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梁启超、萧友梅、林风眠、蔡楚生,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等等,为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现代文艺的许多“第一个”,都是“广东造”。而在20世纪、21世纪的世纪之交,广东文艺家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又是最早、最敏感地把握到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型的特征,创造了如流行音乐、电视剧等等适应时代新潮的文艺。在今天,当我们满怀豪情地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时候,当时代要求我们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广东的文艺家,应该继承先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将广东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努力书写文学艺术的东方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去。
努力书写东方文艺话语,我们的先辈其实一直都在这方面进行实验、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美术领域而言,岭南画派提出“折中中西,融合古今”,就是一方面继承中国画的传统血脉,另一方面学习西方绘画技法,试图建立一套具有国际视野与现代氣息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美术话语。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林风眠,他的美术语言,也是融会贯通了东方西方,然后自成一体,具有强烈的国际视野与现代气息。可以看到,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是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向西方学习,以国际视野与现代气息为目标的。如今,我们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以中国精神为中心的东方文艺话语,已经成为可能。这个新时代不是突然出现的,是经过长期努力,历史性地到来的。这其中,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可以说已经打下了东方文艺话语体系的坚实的基础。新时代的文艺,必定是以中国精神为中心的东方话语的文艺。
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呢?我想这大概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第二,是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的文艺。第三,是与时代共奋进,具有昂扬的时代强音的文艺。第四,就是以中国精神为中心的东方话语的文艺。这其中,书写文学艺术的东方话语的历史责任就落到了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肩上。
我本人出生于一个广东书画家庭,又师从岭南画学诸名师,学习一开始以传统国画为主,后又及西方油画,然后再次回归到国画。这个学习经历,大概就决定了我的创作风格,即便是那些具有西方绘画视觉效果的作品,其内核依然是传统国画的。我心目中的理想,就是要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与现代气息的东方美术语言,这既是我创作实践的一个目标,也是我长期进行思考的理论课题。我想,唐诗的韵律,宋词的咏叹,荷兰伦勃朗的戏剧性用光,法国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笔法,这些都可以融会贯通,成为构成今天东方美术话语的有益的元素。长期以来,中西方绘画语境在我脑海中激烈地碰撞、交融,从而形成了我美术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幻象与真实。工具还是原来的毛笔,技法还是原来的勾、染、擦、点,物象还是原来的山、水、树、花,但在一种新的美术语言的应用下,出来的作品,也透露着油画式的厚重色彩,与素描式的透视构图。
在我看来,这种美术语言,绝对是东方的,是充满中国精神的。但是,这种东方话语,包含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众多先辈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智慧与经验,自然也包含了向包括西方文艺话语在内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学习与转化在内。而我们今天要做的,是将这些古今中西的文化营养,真正加以融会贯通,形成我们自己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东方文艺话语体系。这是一个伟大的征程,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与工作,也许只是一朵小浪花,甚至小水滴,但却能够汇入到这一时代洪流之中。我们的确是非常光荣,非常幸福的。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