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忠实的记录者

2019-10-30 03:01王洁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情欲

王洁

摘 要: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然都是备受争议的,但却没有人像布歇一样一直处于这种境地,尤其是以狄德罗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更是对布歇进行了很多言过其实的批评。布歇(1703—1770年)在时代和蓬巴杜夫人有形或无形的推动下成为18世纪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画家和装饰设计家。布歇的成功和洛可可风格的盛行其实是法国王宫贵族穷途末路的真实记录,路易十五的荒淫无度和上层贵族的贪图享乐正是使洛可可風格盛行的阳光雨露。

关键词:布歇;洛可可艺术;情欲;狄德罗

一、布歇早年的从艺经历

布歇生于一个穷困之家,由于父亲尼古拉是一位画家和装饰家,所以他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布歇早期受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的影响,鲁本斯绘画特点表现为构图宏大、色彩饱满、明暗对比强烈,这些在布歇后来的绘画上面都有体现。后来他曾短暂地在装饰画家勒穆瓦纳的门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装饰绘画的感染。布歇曾为华托著名的画集的许多插图进行刻版,在其间对华托的风格有了更多理解。布歇曾以《伊利亚特》获得去罗马考察的机会,但最后因院方没有支付学费而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了。布歇并没有因此熄灭心中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迷恋,几年之后自费动身去往罗马考察。在意大利留学期间,他对17世纪田园牧歌式的艺术感兴趣,反而看不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批评那个时代的作品奇形怪状、顽固死板,他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诉求都寄托在田园风格的艺术作品中。说来也是可笑,年轻桀骜不驯的布歇看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后来的人们也看不惯他,将他骂到名留青史,除去艺术史,布歇甚至还被载入了法国大革命史。布歇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社会高度符合,一经阳光雨露便立马长成参天大树,布歇无疑是他所处时代里的宿命画家。

二、时代带给布歇的选题

任何一个艺术家和他的全部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处在一个大的整体之内,就是和它趣味一致的社会。17世纪一条快乐主义的箴言“现在一周的享乐胜过死后八百年的光荣”,仍然是18世纪上层贵族的生活原则。当路易十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宫廷从凡尔赛迁到巴黎,这使得一些贵族可以和一些掌握法国经济的商人、理财家进行往来。路易十四在世时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得一些银行家、收税人在其中获得财富。他们起初因为出身的原因一直被隔离在宫廷之外,后由于社会的散漫和封建礼仪的逐渐瓦解,他们就能如愿地自由和贵族进行社交往来。中等阶级的富裕使他们成为艺术家的艺术赞助人,同时每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更加追求视觉的冲击和审美的愉悦,过去深刻的艺术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洛可可风格在路易十五摄政期间就应运而生了。172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亲政。路易十五执政早期曾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支持,但是他的统治趋于软弱妥协,后来也失去了人心。路易十五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曾有著名的发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上行下效,整个王宫贵族都荒淫无度,成功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不仅如此,路易十五还沉溺于美色之中不可自拔,他特意在凡尔赛中修建了秘密春宫,在著名的鹿苑中同时圈养了许多女子,他与五姐妹的风流之事也被载入史册,最著名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甚至像他一样闻名于世。蓬巴杜夫人将情人这个角色做到了极致,在众多情人中始终让国王永不厌倦。

蓬巴杜夫人是一位手腕极其高明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胸襟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蓬巴杜夫人的魅力在于她不仅拥有绝色的花容,还有着让人不可忽视的才情,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成就了当时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布歇就是恰逢其时。布歇入宫后就成为了蓬巴杜夫人的绘画老师,两人审美品位相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为彼此成就的合作者。布歇一生为蓬巴杜夫人创作了很多肖像画,在布歇的画中,蓬巴杜夫人的皮肤吹弹可破,细腻动人,如少女般可爱中又带着性感,高贵中又透露着一丝书香气,画中的女人宛如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世间所有生动可爱、富丽堂皇的语言都不能够完整地描述出她的美。布歇不仅为夫人绘制肖像画,而且还为夫人设计装饰品和宫殿,使艺术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围绕在路易十五的周围,皇室上下、巴黎街头甚至连空气中都仿佛飘着那甜美的气息,使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蓬巴杜夫人为布歇创作了很多机会,可以说是蓬巴杜夫人成就了布歇,布歇点缀了夫人,使夫人美上加美,美到了极致。至此,布歇的绘画开始与那些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一头扎进这深宫城墙,描绘富贵华丽的贵族生活。布歇为夫人设计的装饰品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相追赶的潮流风尚,为其装饰的府邸以伯莱维和克雷西城堡最为著名。值得一提的是,布歇为皇家织毯厂创作的以中国为主题的一套壁毯,路易十五送给了当时的中国皇帝乾隆。在蓬巴杜夫人的力荐下,布歇在卡尔·旺洛去世后,被任命为法国皇家首席画师,被推举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对于艺术家而言,布歇已经拥有了梦想中的一切,此时的他正是人生得意,别无所求,于是他更加热衷于表现和迎合那些上流社会饱食终日的贵族的情趣,在题材上更多地描绘宫廷之间贵族男女的风流情事和云雨场面。作品中的男子大多是一些风度翩翩的风流公子,女子则是妩媚多情、欲拒还休的美人佳丽。这些绘画多侧重男女调情的细节,其间动作都充满了挑逗的意味,体现出极其真实的肉欲和欲望,并极具诱惑力和煽动力。如果把布歇的绘画和一些污秽小说放在一起比迷惑人心的功能作用,布歇的绘画也许还会更胜一筹。但布歇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的分寸把握得刚刚好,这些情色场面在布歇的描绘下又可归于可爱的闺房秘事,这和他扎实的绘画基础分不开。

三、狄德罗对布歇批判的再认识

布歇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认真态度在深宫里沉迷于创作,对于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于是他的画作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并与其渐行渐远。如火如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正爆发,启蒙运动的枪声已经打响,世界变了,布歇却还是毫不知情。洛可可艺术受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强烈抨击,作为将洛可可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布歇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了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犀利批判。在狄德罗的眼中,布歇是一个情趣低俗并且没有艺术家职业道德的画家,因此他对布歇进行了很多夸大其实的人身攻击。其实狄德罗批评的不仅是洛可可艺术和布歇,更多的是在当时上层贵族带领下毫无节制、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这鲜明地表明了当时启蒙思想家对游手好闲的资产阶级的深恶痛绝。狄德罗认为洛可可艺术不能代表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他们想要的艺术是可以表达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情况、有理想追求的,夏尔丹画作则刚好符合了他们的要求。

夏尔丹是幸运的,他的妻子非常富裕,所以他可以做自己,不用去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趣味为别人打工。夏尔丹主要描绘普通人家的平凡生活,当时的厨娘、女教师和男女仆人是夏尔丹作品里的常客,所以他的画会带给人一些自然親切的感觉。夏尔丹认为只有那些朴实真诚的平凡人身上才有真正的美感,他们的道德比那些贵族要高贵得多。这与先进的启蒙思想家想要的主题不谋而合了。夏尔丹也自认为自己代表的是第三等级人们的愿望,是为与雍容华贵的洛可可艺术进行对比而存在的,而第三等级的人们也正是从夏尔丹的作品中得到了许多精神上的慰藉。夏尔丹反对洛可可艺术的不真实,他的美学思想以自然真实为主题,他只画他见过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布歇的画描绘的是当时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夏尔丹的画则是在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反映中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并歌颂第三等级人民高尚的品格。

如果说狄德罗对夏尔丹的赞美是为了弘扬当时符合启蒙运动的艺术思潮,那么他对布歇和洛可可的批评其实是为了表达对当时富贵风流的上层贵族生活的不满,因此,他在布歇那些实则优美的画作和洛可可艺术中只能看到恶俗,其评价实则有失公允。狄德罗认为夏尔丹作品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而这个真实性正是布歇所缺乏的。但是真实性在不同的社会阶级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意义,狄德罗认为的真实性就是作品与生活一致,那么如果说夏尔丹描绘第三等级人们生活的艺术作品具有真实性的话,如实反映了路易十五时期法国贵族矫揉造作生活状态的布歇的画作又何尝不具有真实性呢?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布歇的作品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人们的眼球,画面上渗透出的艺术气息和情欲是能给人带来审美体验,让人觉得舒服和放松的。

四、结语

富贵优美的洛可可艺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进入了尾声,不可置疑的是布歇的作品的确是一副迷药,让那些王宫贵族终日沉迷在一个绮丽奢华的浪荡环境中。但是当我们对艺术家进行评价时需要易地而处,设身处地地回到当时那个时代之中,不可忽略洛可可艺术和布歇在特定社会关系下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当我们在现代与洛可可艺术和布歇进行对话时,我们大肆批判它轻浮,因为每种艺术都是特定时代的真实反映,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生活中有真善美和假丑恶,但是在艺术世界里却只有真善美,这是因为艺术家通过美的描绘,把这些假丑恶的东西赋予了审美意义,为假丑恶的内容披上了真善美的形式,使之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所以布歇画笔下的荒淫无度的红男绿女也有着美的意义。布歇是一个被时代选择的画家,不是布歇,也会有其他人。所以,在那个说不尽富贵风流的社会下,布歇只是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而已。

参考文献:

[1]项晓乐.关于狄德罗对布歇批判的再认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5).

[2]王彧浓.给蜂蜜加点儿糖:论洛可可画派画家布歇[J].美与时代(中),2017(2).

[3]李晖,熊菲.洛可可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J].美术大观,2009(4).

[4]丹纳.艺术哲学[M].全新插图版.傅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

[5]琼斯.剑桥艺术史[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情欲
“弑他”与“自戕”
浅析《十日谈》对爱情的理解
论《晓寺》金让之死
低头的温柔
给蜂蜜加点儿糖
梦回西厢挽红颜
我只愿融化在销魂的情欲中
论英培安的身体书写
以《情欲不羁路》为例分析公路电影
掌握情欲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