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白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它能助你破解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孩子们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37-02
习总书记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其核心理念是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1]。诚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我们教师“智能”的教,学生自主的学,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与便利。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策略运用好教育信息技术,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呢?笔者做了自己的尝试与努力,一路走来,领略着教学改革的无限生机,无限风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各种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法为我所用,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难以克服的困难,打造出“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谐课堂。
1.1 巧记字形,信息辅助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了一倍。[2]”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汉字,学生形成错误记忆后,会一错再错,很难拔除。所以在教学易错生字时,笔者借用信息技术,把生字从图案到汉字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记忆深刻。如:“祭”这个字,有些学生往往会把左上部写漏一个点。因此,笔者用动画的方式将“祭”的各部分分离,再进行部首重组,告诉学生左上部是“月”,代表祭祀用的肉;右上部代表祭祀时奉上的鱼;下半部分“示”,即,展示台,作摆放供品用。伴着解说与动态展示,孩子已把正确字形“刻”入脑中。
1.2 激发兴趣,拓宽课堂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孩子们兴趣不大,适时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被动为主动,让乏味的认知过程充满趣味性。《赵州桥》是篇说明文,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优点。在指导学生体会这种设计的好处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上台当“工程师”,在大屏幕前自主选择配件“搭桥”:桥基、桥面、桥洞、桥栏,再生动播放洪水过桥洞的过程。此外,笔者还收集了古代名桥——洛阳桥,当代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桥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现场“拼装”。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后还意犹未尽地进行了其他世界名桥的资料搜集,不仅深刻地感悟到老祖宗的智慧,还拓宽了知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1.3 直观演示,化难为易
在我们的教学中,会碰到一些抽象的课文内容,学生平时不甚了解,也极少留心观察,理解起来自然存在困难。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便可轻而易举地让抽象、枯燥的教学难点形象化、生动化。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体会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难缠的“症结”。四年级的孩子是无法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为此,笔者采用了白板画图与动画演示的办法,让感兴趣的学生到多媒体前先用白板笔画出爬山虎丝状的脚,再画出细丝触着墙时变成的小圆片,以及茎的曲直状态变化,然后将若干图片导入PPT中,并选择动态播放,直观、生动,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没事可写” “缺少细节” “不会观察” “言之无序”像酷夏里的烈日阻挡住了学生发现美,表达美的脚步。也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头疼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我们尝试着在作文教学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传统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給孩子们带去一片“久违的阴凉”。
2.1 广开文路,学会“留心”
教学三年级习作《秋天的快乐》时,笔者问学生“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想写下哪些有趣而又难忘的活动呢?”但我们南方四季并不鲜明,孩子似乎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与独特的美,觉得没啥可写。于是,笔者要求他们周末里走进大自然,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秋之美,用手机去记录他们当下做的最快乐的事,并把照片和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像重回蓝天的小鸟,去田野里,到高山上,在果园中尽情享受秋天的美与乐。班级的微信群里溢满了秋天的快乐:同学们放飞风筝,大战地瓜,扛回甘蔗,追随蚯蚓,香醉了稻花,满载了甜蜜……在互晒“美图”“美片”,互相夸赞评价中,也相互启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秋天,采撷回了琅琅的笑声,好素材层出不穷,迫不及待地要诉诸笔端。
2.2 “定格”细节,指导写法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有这种感觉: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或做某件事时,还兴致勃勃,介绍起来也口若悬河,但写入作文时,却难免“丢三落四”,而且丢的还是最精彩,最需要浓墨重彩的细节。因此,对于刚从看图作文过渡过来,刚开始“正式”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同学来讲,不急于教他们谋篇布局,选材立意,而要重在让他们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并具体地表述出来。信息技术的介入,就让我们有一部时光回放机,带他们再回顾那难忘的瞬间,从容指导。在教学习作《剪窗花》时,笔者先即兴教学生们剪窗花,再用手机拍下孩子们裁剪过程的视频。指导写作时,笔者让学生起来表述自己剪窗花过程中难忘的细节,果然他们还是寥寥数语,无法详实描述。笔者就把已选好的有代表性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并指导他们留心观察自己剪窗花时的动作,回想当时的心理。再现的情境,让学生们的记忆被重新被唤起,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技巧。
2.3 放眼全局,有序表达
俗话说:文本于语。要想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训练必不可少。它能让学生们放眼全局,整体构思好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再有序地表达出来,为下笔成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写《我学会了》一文时,孩子们有很大的畏难情绪。所以笔者先让学生在班级QQ群中亮亮自己的“绝招”:要求他们每个人晒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而且要像个电视主持人那样彬彬有礼、有条不紊地介绍,特别还要与同学分享自己学“艺”过程遇到的困难。这就要他们琢磨好怎样把自己平时学到的表达方法,与观察到的素材综合运用到自己的表述中。结果有了面对镜头的兴奋心情与仪式感,学生们都生动而又郑重地介绍了自己的学“艺”过程。而笔者在作文课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本领”,如煎蛋,让学生们再看视频,观察锅中蛋的变化,煎蛋的动作,最后的色香味。再提笔作文,就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能打破时空的界限,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给语文课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给语文综合性活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学生们提供了及时共享的天地,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平台。他们在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展示,如那娇艳的百花般竞相怒放。
3.1 走进综合性学习
在进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时,笔者引导班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自由组合成“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地方民谣”等不同组别,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学生要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把经典作品与相关资料打印成册,然后制作出图文并茂的PPT,在班級的活动展示课上侃侃而谈。从自主制定方案、搜集资料、编辑打印到排演展示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他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素养,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
3.2 开展线上书法大赛
在教师评改作业时,常会为学生潦草的书写头痛,虽然在教学上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严格的要求,也收效甚微。而要改变孩子们的不良书写习惯,让他们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但学生们毕竟年纪小,坐不住,枯燥乏味的训练常会让他们半途而废。寒暑假是让孩子们静心练字的最佳时期,笔者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推进班级线上书法大赛,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们放假在家可随时完成硬笔书法作品,并发微信班级群,大家亦师亦友,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轻松又愉快。老师也每天跟进,对字的间架结构、布局落款进行点评。我班每个假期都开展两轮大赛,由同学们自行投票,选出获奖作品,大赛还设进步奖,以鼓励虽然还有差距,但努力不止的学生。学生们自觉主动地参与了整个假期的书法训练,班级群里佳作迭出,惊喜连连,开学后也保持着良好的习惯和状态,颇感欣慰。
一路走来,笔者与信息技术携手相行,相依相伴,它给语文课堂改革带来的四季美丽,无限风情。
参考文献:
[1] 余剑波.“因应”信息技术发展新教育[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5).
[2] 李东.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东南西北*教育观察,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