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视角下内部创业创新激励研究

2019-10-30 03:15王静舟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5期

王静舟

摘 要:内部创业是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获得创新性成果而做出的组织允诺、授权和资源保证的一系列內部创业行动,其可构建核心能力,以增强其适应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推动组织持续成长。以资源基础相关理论为基础,明确企业创新资源的概念。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海尔集团为例,探究企业创新资源对内部创业的重要影响,分析对赌协议对创新的作用,以期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及经验。

关键词:内部创业;创新资源;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171-04

引言

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寿命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通过内部创业的方式能够构建核心能力,以增强其适应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推动组织持续成长。在2017年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内创业正是现阶段国家“双创”形势下大力推行的形式之一。国内外一些大企业也在积极尝试内部创业的相关规定,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组织活力,如华为出台《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扶持的政策;谷歌推行“80/20”政策,鼓励员工利用工作时间的20%进行创意研发。这些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组织创新活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增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国内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开展内部创业的案例进行探讨研究,解释在海尔的全面的创新资源的支持下,其内部创业实践对提升该公司创新能力,以及内创业中对赌协议对创新的影响作用。

一、相关理论文献以及研究综述

(一)内创业研究

1985年Pinchot提出内部创业的概念,指出企业内部创业是发生在大公司或独立的战略事业单位内部,以创建内部试验市场、改进管理和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活动[1]。但对于内创业的内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范围进行定义。内创业就是在现存公司内的创造和创新。研究早期是从公司内部创新活动为基点进行的,即狭义定义的产生。Burgelmam(1983)、Jenning和Young(1990)都将内创业界定为利用现存组织内的创业资源或雇员进行的新业务建立活动[2~3]。Carrier(1994)在对小企业内创业的研究中,认为内创业指为了提高组织获利能力和组织竞争能力,在已建立的企业内创造新业务的过程[4]。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内创业研究的深入,内创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组织中创造新业务的活动,内涵变得更为宽泛,其中还包括组织更新、战略更新、竞争规则更新等多种创造或创新活动。Antoncic和Hisrich(2001)认为,内创业是在现存组织内中能够导致新业务风险以及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新技术或管理技术开发、新战略和竞争态势开发等类创新的创业活动过程[5]。本研究是基于窄范畴内创业的内涵,认为内创业是公司员工发现新的机会,或者研究出新的技术等,拥有好的创意之后可以向公司层进行申请,利用公司的基础设施、技术、人力、资金、渠道等进行内创业活动。

(二)创新资源研究

创新资源是一个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根本和保障。1999 年,周寄中首次对“科技资源”定义进行了阐述,认为科技资源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的集合[6]。陈海秋(2003)提出,技术创新资源用来界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投入的资源要素[7]。随后,对创新资源的研究不断展开深入。张震宇、陈劲(2008)认为,企业创新资源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中起战略物资作用。从广义角度来看,创新资源使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全称,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流程。从狭义上说,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创新资源是发挥作用的物、信息、财、人和技术等要素[8]。

现有文献中从产业集群、区域创新角度分析创新资源的相关研究角度,集中于企业问题中的创新资源的研究较少。从创新活动投入要素的种类出发,可将创新资源分为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知识资源。王雪原、王宏起(2012)将创新资源划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四大类,并借鉴 DEA 方法分析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9]。吉雷·梅楚尼奇将创新资源将分为创新信息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人力资源和其他创新资源[10]。基于上述学者以往的研究,本文通过知识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三个维度对海尔内创业的创新资源进行划分。

基于国内外企业普遍开展的内部创业行动,学术界开始对企业内部创业予以关注,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对内部创业案例方面的研究还在深入,本研究是众多研究中的探索性延续,通过对海尔的内创业行为及雷神科技这一成功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创新资源对内创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以期获得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经验。

二、案例分析:海尔集团内部创业行动

(一)案例选择和数据收集

通过探索型案例发现新的观点与模型,本文选择了中国一家本土企业——海尔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海尔集团于2012年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全面打造无边界、网络化组织;2013年创客运动展开,鼓励员工利用企业资源平台在海尔内部创建小微企业;2014年开启了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企业平台化的“三化改革”,内创业成果显著。同时,雷神科技主要从事游戏笔记本的研发销售,属于技术创新领域。本文选择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雷神科技内部创业成功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参照Yin对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研究资料的收集的方法[11],对案例进行分析。本研究从档案记录、企业文件、管理层访谈等采集海尔集团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内部创业的相关信息资料。其次,从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数据库搜集相关企业的案例研究记录、图表资料等。在选取访谈对象时,主要选择企业内核心管理人员,同时保持客观、非评价性的访谈状态,提高案例信息的可靠性。

(二)海尔内部创业情况

海尔,一家销售额已达2 000亿元的全球领先白电制造商,成立至今始終坚持创业、创新精神,提出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变成为培育创业家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家电产业是公认的夕阳产业,并且海尔集团是个组织庞大繁杂的公司,为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一直以家电为主业的海尔开始推动内部创业,将传统的产品制造企业转向创客的孵化平台。张瑞敏在2014年的一场内部发言中指出,海尔的出路在内部创业。随后海尔集团积极倡导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丰富海尔创新生态系统。海尔已逐步转型成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创业平台。截至2016年底,海尔已有200余个小微,1 160多个项目诞生,同时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已引入风投的小微有22个,估值过亿的小微有12个。海尔通过以前积累的强大产业链资源和品牌背书,为内创业团队提供了全面性的资源,使得海尔与内创业者获得共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雷神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内部孵化,2015年初正式成为海尔集团实施网络化战略和推行创客运动之后创建的第一家小微创业公司,是目前海尔集团最成功的内创业样板,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内游戏笔记本行业的领导品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雷神小微已完成了三轮融资,估值6亿元。其中,2015年销售额达7亿元。雷神在游戏笔记本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推出游戏台式机、游戏外设产品,积极开展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现有的研发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层面的技术。雷神在关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领先对手洞察用户需求,重点对产品进行研发生产,用最快的速度将用户诉求转化为产品体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内创业的成功。

(三)海尔—雷神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分析

海尔利用其雄厚的制造、研发、营销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内部创业的团队搭建支持创新创业的优势平台,全面性的提供有形及无形资源,降低创业风险。

1.创新知识资源。创新知识资源,是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集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最终在市场上实现隐形价值或直接形成生产力。企业拥有特殊的创新资源就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创新竞争优势,知识作为最重要资源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推动了企业研发进程。海尔集团为雷神科技及其子公司提供海尔品牌背书,在商标的转让上予以优惠。海尔转让部分知名商标于雷神及其子公司,雷神则借助海尔强大的品牌力量开拓市场。雷神及其子公司雷霆世纪分别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以及2017年2月与深圳海尔以及苏州海尔就32项已核准注册的商标双方约定,在办理完成国家商标局转让变更登记前,许可其无偿使用。同时苏州海尔经营的“魔法师”(MVGOS)以及“机械师”系列游戏笔记本产品所使用的中英文及图形商标的注册权人、申请权人均为雷神。海尔集团转让部分知名商标于雷神科技及其子公司,雷神科技则借助海尔强大的品牌力量开拓市场。

2.创新物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也是创新资源的一种,通常是指创新活动中的各种厂房、设备、科研设备固定资产以及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等实物资源。企业所拥有的物力资源是企业创新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将创意转化为成果的必须条件。苏州海尔工厂属于雷神供应链的一环,为其提供计算机核心原材料、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等。由于雷神科技主要产品为游戏笔记本,并且外观也是雷神的主要销售亮点,也就成为了其主要研发对象。雷神2015年、2016年度主要供应商为控股股东苏州海尔,采购比例分别100%和88.76%。2015年、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雷神基于经营管理的需求,向苏州海尔提出采购指令,由苏州海尔执行采购计划,由苏州海尔统一采购,按照采购价平价销售给公司。并且从2016年开始,海尔国际开始为雷神提供计算机核心原材料。虽采购占比并不多,但能够充分反映海尔对于雷神创业发展的资源支持。同时,海尔集团为雷神科技免费提供房屋。雷神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雷霆世纪目前使用的场所是向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青岛海尔海创汇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租赁无偿取得。根据“海尔”“海创汇”创客空间项目落户青岛市崂山区框架协议,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向海尔集团公司旗下创业公司(雷神科技)按规定提供房屋,并免除房屋租金,期限三年。

3.创新财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是投入创新活动的资金,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个人投向企业用于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的经费总和。而雷神科技主要技术创新为主进行内部创业,海尔集团投入的资金几乎都已用于研发。雷神小微创始人之一李艳兵说,虽然雷神的品牌、生产工厂都不是海尔的,但海尔为雷神提供了财力资源支持,投入了72%的股份,为小微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背书,促使雷神快速成长。这是企业的创始资本,也是内创业团队最需要的、最看重的,没有这些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存在内创业的成功。

在海尔集团提供的创新资源下,雷神科技不断发展,收益水平不断提升。2016 年营业收入较 2015 年上升 522 917 430.92 元,增长 99.92%,同时 2017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达 2016 年全年销售额的 28.54%。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雷神科技所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游戏笔记本、游戏台式机和游戏外部设备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为商标使用权收入。而雷神科技在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00%,201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占比为99.9%,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极大,即雷神科技的游戏产品销售收入几乎占据全部利润。由此可反映出在海尔集团内部,内创业者容易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创业成功的概率较大,且收益也呈上升趋势。

(四)内创业激励机制分析

在海尔内创业过程中,海尔与雷神不仅仅是被动的劳动雇佣关系,还是对等主体的市场化资源对赌关系。雷神科技的资源空间与其对赌并创造的价值大小联动,资源动态匹配,以自主经营的思路释放了雷神科技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团队活力。同时,海尔通过出资持股、期权、跟投等股权激励机制,与雷神科技绑定,驱动其从“打工”转变为小微的“主人”。雷神享有分配及经营的自主权,薪酬的高低与个人承诺的单及个人创造的价值挂钩、这个做法,让雷神不得不快速迭代寻找出路,促使雷神这样的内创业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对赌协议为激励机制的内创业政策后,雷神科技研发取得的技术正在进行專利权申请,其中 8 项,已获得授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雷神科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拥有多项专利,半数为发明专利,其创新能力较强。也就是说,雷神科技利用海尔集团的全面性的资源,积极开展内创业活动,并且由于对赌协议的激励效果,不断进展自主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三、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合海尔集团的内创业实践以及雷神科技的内部创业成功的案例,探究了创新资源投入对内创业成功的作用,以及内创业中对赌激励机制的对团队创新的影响,值得关注并讨论的方面如下:

第一,母体企业全面创新资源的投入有助于内创业团队实现创业成功。在经历一段快速成长之后,母体企业组织庞大且复杂,对企业创新缺乏动力,致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海尔集团则利用内部创业为想创业的员工提供全面性的创新资源,提高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解决机构庞大的问题,保持企业的活力。而雷神科技的成立和运作最终对于激活海尔公司。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赌协议激励内创业团队不断创新。海尔已经建立强大的创业创新的“双创”精神企业文化,在激发员工产生积极的向心力、团结力、凝聚力等执行力要素方面存在积极影响,但是也会出现许多负面效果,例如员工工作自主性不强以及可支配时间不多等。海尔面对动态复杂的环境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及时尝试引入“三环四阶”的对赌机制,实现了较好的激励促进效果,使创业团队积极研发,不断迭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Pinchott G.Ⅲ.Intrapreneuring[M].New York:Harper&Row,1985.

[2]  Burgetman R.A.A process model of internal corporate venturing in the diversified major firm[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3,(2):223-244.

[3]  Jennings D.F&Young.D.M.An empirical comparis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omain of corporate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1990,(1):53-66.

[4]  Carrier C.Intrapreneurship in lange firms and SMEs:A Compa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4,(3):54-61.

[5]  Antoncic B.,Hisrich RD.Intrapreneurship construct refinement and cross-culture valid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495-527.

[6]  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66.

[8]  张震宇,陈劲.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创新资源构成、特征及其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61-65.

[9]  王雪原,王宏起.基于资源观的 R&D 联盟伙伴组合选择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12,(6):48-55.

[10]  吉雷·梅楚尼奇.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导论[M].康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  Yin R.K..Discovering the future of the case study.Method in evaluation research[J].Evaluation practice,1994,(3):2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