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玉米害虫绿色防控应用技术研究

2019-10-30 02:57金化亮吴若蕾林永旋苏锦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棉铃虫绿色防控技术玉米螟

金化亮 吴若蕾 林永旋 苏锦辉

摘要    为了探索一套针对水果玉米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方案,2019年在福建闽南地区针对水果玉米主要害虫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引诱棉铃虫及玉米螟成虫;性诱剂+药剂结合使用对于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较仅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本文初步建成一套适合水果玉米基地害虫防治的绿色植保方案体系,将推广到更多水果玉米种植区域。

关键词    水果玉米;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20-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ogram for fruit corn pests,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the main pests of fruit corn was carried out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ex attractant could induce a large number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Ostrinia furnacalis.The combination of sex attractant and pesticide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Helicoverpa armigera,Ostrinia furnacalis and Spodoptera litura,reduced the use of the pesticide 2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hemical pesticide treatment,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e.This paper initially established a green plant protection program system suitable for pest control of fruit corn bases,which will be extended to more fruit corn planting areas.

Key words    fruit corn;Ostrinia furnacalis;Helicoverpa armigera;Spodoptera litura;Spodoptera exigua;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水果玉米是非常适宜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果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口感佳,可直接生吃。籽粒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由于营养丰富、口感甘甜鲜嫩、脆爽渣少等,素有“水果之王”“蔬菜之王”的美称。水果玉米的总糖量大于33.5%,含糖量高于20%,是一般水果的1倍左右,比西瓜含糖量要高出30%以上,同时富含VA、VB 、VB 、V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1]。水果玉米口感香甜,但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水果玉米种植过程中遭受虫害的侵扰尤为严重。虫害不仅影响水果玉米的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水果玉米的成品率,造成品质下降。水果玉米虫害种类繁多,从口器结构上可分为具咀嚼式口器害虫的玉米螟、斜纹夜蛾、粘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和具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蚜虫、蓟马、粉虱等。传统水果玉米虫害的防治以化学药剂为主,目前也有开始探讨物理防治、生物农药防治措施[2-6],但更多的是侧重某一种绿色植保措施的田间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措施在水果玉米上综合应用研究的报道比较少[7]。因此,该研究对水果玉米上几种害虫进行引诱剂防治试验,并综合比较了性诱剂、化学药剂、生物药剂单独使用以及性诱剂与化学药剂、生物药剂结合使用的防治效果与成本差异,以期为开展水果玉米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理化诱控产品:棉铃虫性诱剂(橡皮头诱芯)及配套船型诱捕器;玉米螟性诱剂(橡皮头诱芯)及配套船型诱捕器;斜纹夜蛾性诱剂(PVC管诱芯)及配套蛾类通用型(红孔)诱捕器;甜菜夜蛾性诱剂(PVC管诱芯)及配套蛾类通用型(蓝孔)诱捕器,以上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化学药剂: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生物药剂:康邦,20亿个/g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試验设计

试验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隆教畲族乡的露地水果玉米(品种:雪甜7401)种植基地进行,试验时间为2019年4月17日至5月17日。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性诱剂防治、性诱剂+化学农药防治、性诱剂+生物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空白对照,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667 m2。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安放诱捕器之日起调查,调查频率为每5 d调查1次,如遇到降雨天气则延后,对试验区内全部诱捕器进行统计,统计出所有诱虫数量且分别统计单个诱捕器的捕虫数量,连续调查多次直至采收期。最后统计出整个试验期小区内4种害虫的总诱虫量,计算整个试验期调查的平均虫量及相对防效。按照每个小区选取5个试验点进行取样调查,每个试验点选出2株水果玉米作为试验对象,共统计10株水果玉米,记录幼虫量。

1.4    数据统计分析

本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取Duncan的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成虫的引诱效果

由表2可知,水果玉米生育期内(从喇叭口到采收期间)不同性诱剂诱捕器诱集到的成虫中,棉铃虫数量最大,明显多于玉米螟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诱捕数量最少。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的诱集数量在不同防治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2.2    对幼虫的防治效果

根据幼虫防效调查结果(表3),各处理棉铃虫平均幼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且存在显著差异。性诱剂+化学农药防治处理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5.67%,其余防效由大到小依次为性诱剂+生物农药防治>性诱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生物农药防治,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玉米螟平均幼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且存在显著差异;性诱剂+化学农药和性诱剂+生物农药防治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仅使用性诱剂防治处理的防效最差;性诱剂+化学农药防治、性诱剂+生物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4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性诱剂防治处理。各处理斜纹夜蛾平均幼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且存在显著差异;性诱剂+生物农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仅使用性诱剂防治处理的防效最差,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甜菜夜蛾平均幼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且存在显著差异;生物农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仅使用性诱剂防治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差。

2.3    成本和效益分析

根据不同防治处理投入情况,性诱剂+生物农药防治和性诱剂+化学农药防治的处理较仅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或化学农药防治的处理可以减少用药2次(表4)。通过生产期和采收期观察发现,使用性诱剂加药剂防治处理的水果玉米成品率更高、商品性更强,品质得到提升。通过对一个水果玉米种植基地的示范,使用性诱捕器诱集成虫、减少用药的方式得到了农户的普遍认可。示范前期需投入一定的成本,如果长期连续使用会降低虫口基数,慢慢降低投入成本。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发现,在福建闽南地区的水果玉米种植基地中,性诱剂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及玉米螟的成虫数量较多,甜菜夜蛾的诱集量则相对较少。结合田间观察发现,水果玉米苗期到喇叭口期有甜菜夜蛾幼虫活动,喇叭口期后甜菜夜蛾幼虫和成虫较少发现,分析可能是棉铃虫和玉米螟数量逐步庞大,竞争取食,占据生态位,造成甜菜夜蛾种群数量下降,下一步将对该结果进行验证。

性诱剂与药剂结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剂使用量[8]。本试验中性诱剂+化学农药的处理,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防效均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独使用药剂的效果;性诱剂+生物农药的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独使用药剂的效果。以上说明,引诱剂与药剂结合使用既能有效降低幼虫虫口密度、控制田间幼虫危害,又能有效减少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符合当前绿色植保的发展方向。

由于水果玉米病害较少,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不大,合理组合利用性诱剂和药剂防治几种鳞翅目害虫,对水果玉米的安全管控尤为关键。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农业健身栽培措施,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9-10],从水果玉米基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灵活运用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的生态条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应严格遵守安全水果玉米标准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目录和方法,采取药剂防治。药剂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具有广谱效果且具有一定内吸性的药剂,最终将水果玉米病虫害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水果玉米优质、高产,达到水果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植保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徐艳荣,仲义,代秀云,等.我国水果玉米品种的研究与开发[J].现代化农业,2017(1):15-18.

[2] 宫琳.性诱剂大面积诱杀玉米穗期害虫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7-49.

[3] 陈磊,赵秀梅,刘洋,等.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57-59.

[4] 刘双禄,苏志芳,王海伟,等.不同性诱剂诱捕器类型与剂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93-94.

[5] 李国富.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16,39(2):25-26.

[6] 石生香,魏新政.棉铃虫引诱剂添加杀虫剂诱杀棉铃虫成虫示范试验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1(2):52.

[7] 蔺国仓,任向荣,杨净,等.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6):30-32.

[8] 甘书信.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9):3-4.

[9] 钟永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8,12(29):45-46.

[10] 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65-68.

猜你喜欢
棉铃虫绿色防控技术玉米螟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