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芳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106)
子宫内膜腺体以及间质入侵子宫肌层时,就会发生子宫腺肌症,随着周围基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发生,子宫腺肌症的病理进展也进一步加快[1]。一旦患者需要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在其生理和心理方便都会产生极大的打击,导致手术效果差,预后不良等表现。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子宫腺肌症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相关改变。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18~67岁,年龄(42.5±1.4)岁。观察组年龄30~51岁,平均年龄为(42.7±1.1)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的健康宣教、饮食疼痛指导和出院嘱咐等;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心理方面:要向患者讲述手术的相关事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疼痛方面:向患者讲述疼痛的正常性,并指导患者如何减轻自身疼痛感,对于疼痛感难以忍受的患者可给予患者相应的止痛药物。
对比两组的在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指标。
将所获得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 17.0软件处理完成后,使用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护理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另外,实验组住院和排气时间分别为(27.7±4.1)d、(57.9±9.7)h;对照组则分别为(20.3±3.5)d、(47.13±8.1)h。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对比
子宫腺肌症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此类病症,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如果患者情况严重,且没有生育要求,一般会采取子宫切除术。但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影响较大,且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所以,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内,护理效果是改善患者应激的重要干预措施,综合护理是临床上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之一[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另外,实验组住院和排气时间分别为(27.7±4.1)d、(57.9±9.7)h;对照组则分别为(20.3±3.5)d、(47.13±8.1)h。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腺肌症需要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来说,在其围手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能有效针对患者生理、心理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从而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