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娟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3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但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将会对患者的生育与机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中多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2]。本文将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安全性。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不同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3例,年龄为24~37岁,平均年龄为(30.5±4.9)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1±0.1)年;试验组54例,年龄为25~37岁,平均年龄为(30.9±5.1)岁,病程为2~3年,平均病程为(2.5±0.1)年。
①均符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妇科肿瘤疾病。
①对实验组药物过敏;②未获得家属的同意。
家属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例如使用雷公藤多苷(国药准字Z32021007,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10 mg),采用口服方式,每日3次,每次1.5 mg/kg,连续服用3个月。
试验组予以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55518,深圳市资福药业有限公司,5 mg)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日1次,每次20 mg,于晚饭后2 h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
①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超过5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超过30%;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子宫肌瘤体积无变化。
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或例(%)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显著(x2=7.065,P=0.008)。
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仍然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此才能够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能够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同时该药物能够对子宫内膜腺体活性进行抑制,从而能够阻断供应子宫肌瘤血液循环的血管的生长,最终能有效的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与常规药物相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3]。除此之外,该药物将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具有较大的安全性[4]。依据结果可知,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至5.56%,足以说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