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
摘 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等突出优点,建设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趋势和潮流。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中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很容易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所以,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下面以深圳市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为例,探讨在管廊建设中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关键词:综合管廊 水土保持 效益分析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节约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而且还能有效地带动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必须重视这种现象,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的效益分析,降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工程概况
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建设地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和福永街道辖区范围内,西接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一期)项目,东临规划建设的乌石岗变电站,为深圳市核心电源丛林站向宝安区西北部电力负荷中心送电的电力输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廊全长10.42km。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污水和天然气。
2.水土保持损益分析
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包括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保持损失以及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产生的效益两部分内容。
工程水土保持损失表现在工程建设损坏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此外还表现在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征地补偿等方面。
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产生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方案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定性分析。
(1)土地资源消耗和占用评价。工程开挖占用道路面积245749.3m2,占用了陆地资源,工程完工后,通过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对占用开发土地原有利用功能进行了恢复。
(2)水资源消耗和占用评价。工程建设施工耗水量较少,施工中,损坏林草植被面积72900m2,使扰动区域涵养水分能力降低,使地表蒸发流失的水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施工完毕,通过对工程区可绿化区域实行全面的绿化措施后,地面植被涵养水份、调节径流的功能逐渐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基本不会对周边生态用水及水质构成不良影响。
(3)生态环境变化评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占地范围及其周边范围;工程扰动区域相对比较集中,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坏了一定量的地表植被。为防治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工程区可绿化面积全面实施了植被恢复措施。方案实施后,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坏得到基本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损坏植被得到恢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树木和草皮的生长增强了固持土壤、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地面径流量,促使工程区生态系统朝良性发展。
(4)对周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将对周边水土流失造成一定影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水、土资源质量及自然生态环境,促使项目区与周边地区实现生态融合与协调发展。
(5)对周边社会的影响分析。通过各项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减少水土流失对周围土地的危害,保护了土地资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实施,将减少工程营运管理和维护养护的费用,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当地城市进程,促进了当地土地增值,完善了当地工商业发展。
(6)水土保持成本。水保总投资3787.23万元,单位面积水保投资154.11万元/hm2。
3.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结合本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和项目区环境情况,本方案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主要从水土保持基础效益、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和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进行计算和说明。水土保持定量计算并分析采取治理措施后预期达到的防治目标值,具体见表1。
3.1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的基础效益,按扰动土地整治率、硬化地面透水率和人行道透水铺装率等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和分析。
(1)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扰动原地貌面积为239829.3m2,经本方案采取的措施以及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扰动土地均得到整治,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预期效果达到100%。
(2)人行道透水铺装率。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得知,本项目人行道铺装面积为32650m2,主体设计人行道均采用透水砖铺设,人行道透水铺装率达100%。
3.2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主要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及绿地下凹率等三种情况分别计算和分析。
(1)绿地下凹率。经统计,本项目绿地面积72900m2,根据深圳市水土保持防治标准,需建设下凹绿地面积36450m2。主体已设计下生物滞留设施(下凹绿地)面积12480m2,后期绿化恢复期需再增加下凹绿地23970m2,使得项目区绿地下凹率达到深圳市水土保持绿地下凹率50%的标准。
(2)林草植被恢复率。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得知,本项目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72900m2,项目建成后林草类植被面积为72900m2,林草植被恢复率为100%。
(3)林草覆盖率。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得知,项目红线用地范围内林草类植被覆盖率为21.13%。较防治标准27%低,主要原因为综合管廊占用道路绿化面积较小,且管廊用地范围内绿化区按原道路绿化面积恢复。
3.3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布设好水土保持措施后,可避免239829.3m2的地表裸露,避免裸露地表产生的泥沙流入周边市政管网内,淤积管网,引起内涝等危害。
4.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评价
经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1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00%、林草覆盖率为21.13%、林草植被恢复率为100%、裸露地表覆盖率为100%、透水铺装率为100%、下凹绿地率50%。
参考文献:
[1]杜丽娟,王秀茹,刘钰.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J].水利学报,2010, 41 (11): 1346-1352.
[2]肖辉杰,魏自刚,王庆,等.北京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以雁栖河小流域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
[3]CHEN L,WEI W,RU B,et a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the Loess Platesu in China:Review and perspective[J].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2007,31(4):389-4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