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波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12)
北京市某地铁木樨园桥南站—大红门站区间线路沿南苑路南北铺设,区间正线长564.485 m,采用矿山法施工。区间分左右线,向南下穿凉水河后下穿既有10 号线盾构区间,区间初支外轮廓距离既有线隧道底部仅2.5 m。
隧道通过地段为第四纪冲洪积层,地层主要以粉细砂层、卵石层为主,中间夹粉质黏土层。穿越地段临近凉水河,距离河岸约20 m,凉水河下地质为砂卵石、粉细砂透水层,中间夹杂粉质黏土隔水层,既有10 号线盾构区间穿透黏土层,凉水河渗漏水可能通过盾构区间外壁渗透至粉细砂层,形成流沙。
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线,会对周围地层以及既有线产生一定影响。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开挖过程中上部地铁10 号线运营安全,隧道施工采用了超前预支护。超前支护采用锁扣管幕支护结合袖阀管注浆的方案,管幕为Φ299×12 mm 钢管,长度达36 m。锁扣管幕通过子母扣使钢管之间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传递和扩散上部荷载,是整个体系的关键。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如何控制管幕钢管顶进精度是锁扣管幕成型的关键所在。
(1)既有10 号线盾构区间穿透黏土层,凉水河渗漏水可能通过盾构区间外壁渗透至粉细砂、卵石层。卵石层一般分布粒径2~6 cm 的粗砾,中粗砂填充50%,施工过程中钢管在卵石层顶进,钻头扰动下前端极易产生上扬。
(2)开挖过程中卵石层出现大粒径卵石组,顶进极易受阻,前端容易发生偏斜。
(3)暗挖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在运营盾构区间,此种结构型式尚属地铁施工首例,沉降控制要求极高(-3 mm~+2 mm),稍微的事故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因此管幕施工阶段不能产生过大沉降。
(4)管幕锁扣施工难度大。
锁扣管幕采用“外管保护顶进为主,管内螺旋出土为辅”方法,利用两套液压系统,由后背墙提供反推力,抵消外套管及螺旋钻头所受阻力顶入地层;通过观测导向光源及精密角度探测仪,调节螺旋钻头及与外套管位置关系,精确控制套管顶进方向;精确计算出土量,通过控制顶进速度及出土量,减小管幕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基准管施工完成后,沿基准管依次施工两侧钢管,通过子母扣使钢管之间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钢管顶进过程中自制袖阀管跟进,通过袖阀管注浆润滑减小土体对管壁阻力,浆液采用膨润土;顶进完成后,通过袖阀管对管外地层注浆加固,既有线下地层重点加固;钢管内灌注水泥浆,增加钢管刚度提高承载力。
管幕采用Φ299×12 mm 热轧无缝钢管侧面焊接锁扣,锁扣材料为40×63×5 mm 角钢,通过锁扣将施工钢管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支护;管头下端加设帽檐并设置坡口,防止顶进过程中管头上浮,距离端头3 cm 环向加固钢板,加强端部刚度防止顶进过程中变形(图1)。
管幕施工作业场地必须平整密实,一般可利用初支临时仰拱直接形成作业场地,仰拱表面进行喷混抹平厚5 cm,场地宽度在大于设计管幕总宽度1.2 m。搭设管幕作业平台架,平台架必须稳固并且牢固的固定在作业场地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通过水平竖向升降装置挪移支架平台,使钢管与液压系统装置精确就位。
图1 锁扣管幕及端部细部构造
作业平台架就位后,利用经纬仪调整平台架中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并于孔位中线重合;利用水准仪检测平台高程及坡度。为避免钢管顶进时下垂侵入初支结构,作业平台端头要抬高2 cm,并设置纵向坡度,一般为4‰。
通过试验管幕数据分析,顶管开始顶进的2.5~3.0 m 对土体扰动最大,局部土体坍塌,顶管方向极易发生偏斜。为保证顶进精度,管幕孔位上下各50 cm 范围进行预注浆加固。注浆采用双液浆,压力控制在1.6~2.0 MPa,加固长度为3.0 m。
4.4.1 控制钻头位置,平衡土压
顶进过程中,以外管顶进为主,管内螺旋出土为辅。钢管顶进依靠大油缸液压系统,行程80 cm,每顶进80 cm 增加垫块,顶进6 m 后进行接管施工。螺旋钻头出土依靠小油缸液压系统,行程30 cm,螺旋出土与钢管顶进同时进行。顶进过程中,钻头位置通过小油缸的行程来控制,钻头与钢管前端的相对位置允许范围为-15 cm~+15 cm。
施工时计算理论出土量,根据顶进压力情况,调节钻头在管内位置(-15,15)cm。当顶进80 cm 计算理论出土量大于实际出土量,钻头要外探至钢管外,露出部分不得超过15 cm,依靠钻头旋转增加出土量减小钢管端部阻力;当顶进80 cm 计算理论出土量小于实际出土量,钻头要回缩至钢管内,回缩至钢管前端15 cm 范围内,不得回撤至15 cm 以外,否则容易造成管口被土体填满增大钢管前端阻力。
通过调节钻头位置,始终保持钢管前端阻力的平衡性,使顶进过程平顺,为精度的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4.4.2 定向钻进,精确控制方向
定向钻进方法是非开挖管线施工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在钻进过程中能准确测定钻头在地下的位置和方向。根据钻头在钻进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与设计轨迹的差异,利用能调节方向的钻头(采用楔型钻头)调整钻头的钻进方向,使顶进方向与设计轨迹重合。
钻头内装有特制的传感器,传感器由信号线连接显示屏。显示屏显示钻头的倾角和面向角(导向板的方向:导向板朝上即为12 点方向,如同钟面)。打设角度如偏下,可以把钻头调到12 点方向,即导向板朝上,直接顶进,此时由于导向板底板斜面面积大,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钻头轨迹就会朝上运动。同理在6 点方向纠偏可以使钻头轨迹朝下,9 点方向、3 点方向分别是为左、右纠偏方向。如果角度合适,钻机会匀速旋转钻进,此时钻杆轨迹一般是平直的,所以导向钻头是上下纠偏的关键。
4.4.3 控制钻进速度
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采用低速钻进。每打设一缸即钻进80 cm 就检测一次是否偏斜,如有偏斜立即校正,通过不断校正平衡累计误差。
4.4.4 顶进过程辅助措施
如果出现回填物使钻杆不按预设路径钻进,可反复旋转进退,将回填物破除。如果仍然不能清除,可撤回钻杆,用气动潜孔锤清除,然后继续钻进。如果顶推力过大,可通过袖阀管注入膨润土类润滑剂减小阻力。如果出土量过大,可以通过袖阀管注入水泥膨润土浆液来补偿地层损失。
木樨园桥南站—大红门站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10 号线盾构区间工程,该处地质条件复杂,并且临近凉水河,地层富含水,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变化对管幕施工的影响。对于长大管幕施工,改善地层的物理特性,控制土压平衡及顶进速度,对保证管幕施工精度有重要作用。同是,采用定向钻进技术,是提高管幕施工精度的关键所在;增加的袖阀管注浆系统,在顶进受阻时注入膨润土浆液减小阻力,对提高管幕施工精度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