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高芳
坏死性的小肠结肠炎在临床上属于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相关疾病,笔者纳入实验的样本是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70例早产新生儿,观察新生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护理心得。
1.1 一般资料 本文参照护理措施差异性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70例早产新生儿分组,参照组35例新生儿包含男性20例和女性15例,其胎龄是31周~37周,其胎龄平均值是(35.08±1.33)周;实验组35例新生儿包含男性19例和女性16例,其胎龄是32周~37周,其胎龄平均值是(35.08±1.36)周。参照组以及实验组新生儿的基础资料予以统计学工具检测,得到P>0.05的结果,明显数据差异不存在。
1.2 方法 对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包含感染相关因素、饮食相关因素、缺氧以及缺血相关因素。
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参照组。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实验组,①防止感染:对于早产儿需尽早置于保温箱中,保证新生儿出生之后侧往右睡,避免相关呕吐物的吸入,并充分遵守保护及隔离相关制度,严格遵守无菌相关操作,保证手部卫生,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现象。②喂养护理:采取深度水解的蛋白奶予以少量的喂养,不存在呕吐现象、腹胀情况以及胃储留时则喂其母乳抑或是早产儿奶,并保证开始时少量,之后予以适宜增多,采取管饲方式,予以微量滴进其口内。③药物护理:存在缺氧及缺血相关疾病者采取药物治疗的时候,将其胃黏膜予以保护,对于是否有应激性相关溃疡情况发生进行严密关注。④治疗护理:察觉存在坏死性的小肠结肠炎后,予以适宜禁食,通过静脉予以液体补充,对其营养进行维持,并予以抗感染相关护理等。
实验组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计数值和参照组新生儿对比,统计结果呈现P<0.05,证明统计学研究比较意义。详见附表。
坏死性的小肠结肠炎属于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相关疾病[2][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多存在腹胀症状、腹泻症状、肠鸣音的减弱现象、血便症状、经常性的呕吐症状等,多存在精神的萎靡现象,对于进食不佳,多存在面色苍白的现象,其上肢及下肢存在厥冷现象,在早产儿中多发,属于新生儿比较严重的一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是其肠道的供血并不充足、饮食相关因素以及细菌相关感染等因素引发,予以此类患儿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具备必要性。
附表 两组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计数值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相关护理过程中对于隔离防范需加强,防止部分新生儿因发育的不充足、免疫力低下出现感染现象[4][5]。
综上所述,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危险因素包含饮食相关因素、感染相关因素、缺血及缺氧相关因素等,对新生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促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减少,具备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