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450003)孙新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46~67岁,平均(57.34±5.11)岁;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47~68岁,平均(58.06±5.02)岁。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 ①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1];具有端坐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年龄>70岁;其他因素引起的心力衰竭;合并精神类疾病;存在严重肝、肾、肺病变。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心衰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用药指导、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保持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强调科学饮食、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水平。②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予以安慰、疏导及支持,缓解其不良情绪。③康复运动: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适度抬高床头,维持舒适体位,增加巡视病房频率,15~30min/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按摩受压部位,3h/次,防止出现压疮;心功能Ⅲ级者:充分卧床休息,协助其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在病房内扶床行走,1~2min/次,3~4次/d;心功能Ⅰ~Ⅱ级者:早期室内步行2~3min/次,随着病情恢复可延长至10~15min/次,3~4次/d,1个月后恢复良好者可在家属监护下慢跑、快走、打太极,30min/次,3~5次/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但注意控制心率在50~70次/min。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均于干预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LiHFe)评估生活质量,共105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②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护理工作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6min步行距离、LiHFe评分)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LiHFe评分对比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LiHFe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6min步行距离(m) LiHFe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3 306.47±24.61 503.42±35.96 63.95±7.0334.92±4.71对照组 53 312.58±25.07 413.27±31.7461.89±7.2548.02±5.36 t - 1.266 13.683 1.485 13.366 P - 0.208 0.000 0.141 0.000
2.1 6min步行距离、LiHFe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LiHF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34%(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P=0.012)。
杜复兰[2]研究证实,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且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减少运动未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会诱发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中根据患者不同心功能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计划,以提高患者肌肉耐力,改善生理机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预防长期卧床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LiHF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且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针对不同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实施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促使其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