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门云云 徐磊 黄诗铿
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优势产能的对外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实力,而且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两国双园”是中国—马来西亚首创的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是两个主权国家在对方互设产业园区、联袂发展的先河。中国与尼泊尔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近年来在政治、经贸、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6月,我国与尼泊尔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促进产能与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遵守各自的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两国产业互补优势,以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商业运作、国际惯例为原则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尼泊尔经贸合作的发展机遇,借鉴现有的“两国双园”实践经验和合作模式,提出了以格尔木为中国核心区的中尼“两国双园”建设愿景。
中马“两国双园”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具体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两个园区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3年2月先后开园建设,是世界上首对两国姊妹园区。中马“两国双园”已经成为中国先进产能“走出去”和马来西亚及东盟传统优势产业“走进来”的良好平台,也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位于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马中关丹产业园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的关丹港附近,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中马“两国双园”共同遵循的开发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其总体开发建设由中马两国企业和财团分别成立的合资公司负责[1]。为了促进“两园”的开发建设,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由中马两国经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组成),同时研究出台了多方面的支持政策[1]。中马“两国双园”的实践,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提供了借鉴。
2018年6月,意大利—中国新丝绸之路促进会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协议。中意“两国双园”将构建双核多主体的“2+N”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分别位于国内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意大利博洛尼亚海外园区的两大核心发展区域,多主体包括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官桥园智能制造发展核心区和意大利实体产业园和若干虚拟园[2]。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小企业主导的民营经济发达,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医药等轻工业产业高度聚集。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泉州市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积极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创新发展。意大利是欧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以制造业和中小企业闻名,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其优势产业涵盖成衣业、皮革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医药等。
中意“两国双园”有利于促进泉州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途径,为中国—欧盟合作提供示范。
为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国内外产业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青海省人民政府2018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动各类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青政〔2018〕13号),提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鼓励园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矿产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若干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3]。
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前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骨架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并形成五个物流方向,其南向为格尔木—西藏—尼泊尔(印度)—南亚,通过格尔木至西藏进入尼泊尔、印度及南亚,也是我国进入南亚经济走廊的便捷通道与经济走廊。
格尔木市作为青海省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仅次于西宁市。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58亿元,同比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11.3%[4]。已形成以三大支柱产业(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选冶)为核心、三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装配制造业)为补充、特色轻工业(昆仑玉、矿泉水、枸杞加工)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
自格尔木被规划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来,格尔木市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重点,拟打造立足青藏新高原、辐射西北地区、面向中南亚和欧洲等海外地区的进出口综合性国际陆港。国际陆港作为内陆地区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极为重视,并且给予国际陆港诸多优惠政策。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倚中国青藏高原,南接南亚次大陆,三面被印度环绕,是南亚地区的内陆国。2018年尼泊尔摆脱了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和商业环境有所好转[5],并且因其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了南亚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6]。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 促进改革》[7],尼泊尔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第110位。
根据《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尼泊尔》,尼泊尔主要行业有糖业、药业、木业、水泥等,主要出口商品有羊毛制品、成衣、纱线、钢铁制品、豆蒄、纺织品、果汁、茶叶、麻布箱包等[8]。为了防止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尼泊尔将采取措施保护本国行业,同时鼓励有出口优势的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为了发挥资源优势,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尼泊尔确定的对外合作开放的三个重点领域为:水电、公路和铁路、农业基础设施[8],各领域具体发展条件见下表:
尼泊尔对外合作开放的重点领域一览表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其中南亚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节点,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重点区域之一。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山国,与中国毗邻,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中国与尼泊尔之间贸易合作提供了机遇。
另外尼泊尔作为内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受到限制,其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加强互联互通,提高公路与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实现国家的经济繁荣。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边境口岸及道路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双边金融、通讯、航空领域合作,提升中资企业和个人赴尼泊尔投资便利化水平[8]。2017 年,中尼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泊尔政府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加强中尼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中明确列出了中国—尼泊尔跨越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及中尼跨境铁路项目。中尼铁路为中国至尼泊尔跨境铁路,是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中尼铁路的建设可构建中印尼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促进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构筑进入南亚及中巴经济走廊的最便捷通道。
中尼铁路的修建将大大缓解因公路交通通行条件差的限制,中尼双边贸易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同时也将有助于中尼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为中尼“两国双园”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合中尼“两国双园”的发展条件以及机遇,参照现有“两国双园”的建设模式,中尼“两国双园”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进行开发,以“2+N”的空间布局体系进行构建。其中中国核心园区可选在格尔木市,并联合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已建设的尼泊尔园区进行建设,格尔木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划,并开展调查和选址工作。
中尼“两国双园”的建设可使两国市场更加开放,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尼泊尔作为南亚与中国的桥梁,与中国合作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促进南亚各国的发展,促进中尼印三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