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成为“家校社联盟”的引领者

2019-10-28 01:49林晓斌
人民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义工片区家校

林晓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需要多方合力。学校如何成为“家校社联盟”的引领者,构建指向正确价值观的共同愿景?学校如何与家长、社会厘清权责,进行多层次沟通,构建和谐伙伴关系?作为校长,近几年我带领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精心耕耘家校社协同育人这片园地,教育视野不断开阔,校园触角不断延展,家校关系愈加和谐,培育了丰厚的共育土壤。

一、丰富家长课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个体而言,孩子在步入青春期后内心的最大失落,就是发现家长已跟不上他的步伐——在他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不断进步的时候,家长还站在原地,以传统眼光审视他。对学校而言,只有家长坚持学习,并逐步理解、认同学校办学思想与愿景,保持教育的同频共振,家校协同共育才成为可能。

首先,改良家长会形式,推出每周“家长必读”。我们不断丰富家长会的形式,除了常规形式以外,又推出“家长沙龙”“亲子话题坊”和网络家长会。不仅拓宽了家长会的时间与空间,还立足家庭教育中诸如手机使用、课外补习、沟通方式等问题,让家长成为会议的出题者、组织者和分享者,并适时邀请学生担任家长沙龙的记录者,让孩子代表成为家长真实声音的倾听者、传递者、感悟者。同时,设立每周“家长必读”——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家长时间”,结合学校活动的节点每周末向家长推送。如新生入学初,推送《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梦想》,期中考当周推送《期中考后,先别急着和孩子谈成绩》等,至今已推送39期。

其次,按月推出家长学校选修课。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每月邀请专家、家长开设专题互动讲座,如《掌握亲子沟通的密码》《让孩子飞得更高——教练式家长养成记》《亲子时间管理》等,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每场以200人为限,家长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抢票参与。

同时,依据学校德育“梦未来,享青春”课程推出的《梦·享成长手册》,2018年又推出了《梦·享家长手册》,对每位家长三年的课程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留足笔记、反思空间,推动家长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以达成家校共同的教育愿景。

二、明晰义工权责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正逐步脱离父母和老师的庇护,成长为有担当的独立个体,亟须家校给予成长空间,给予行为示范,给予有效帮助。

首先,让家长义工成为学生的榜样。2014年4月,学校成立了“润泽家长义工团”。从班级义工队到校级义工团,学校在每届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上进行宣讲、招募,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如每天由12位家长义工分别负责上下学的交通维护、学生中餐管理与陪餐;学校大型活动,家长义工自愿报名担任引导员、摄影师等。2018年,《家长义工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家长义工工时管理条例》正式出台,两个条例明确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责,规范了义工岗位设置及要求。5年来,家长义工的“红马甲”带动了更多学生义工的“黄马甲”,树立起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正直善良的形象。

其次,家长义工为学校课程开拓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德育“梦·享”课程作为学校“遇见·预见”课程体系的主要分支,指导学生的职业体验、学涯规划。学校家长义工团不仅为学生开设了规划指导、职业认知等讲座,还于每年寒暑假为全体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体验。不断摸索与改进后,2019年6月学校与家长义工共同策划了“温州市绣山中学首届梦·享职业体验模拟招聘会”,22家本地企业人力资源部到学校设摊招聘七年级学生。学生根据前期准备的简历,纷纷向自己心仪的岗位投档并接受考核,两个多小时后400多个暑期职业体验岗位被一抢而空。家长义工提供的社会资源,让学生第一次直面“被选择”,切身体验了真实的职场氛围。

三、推进片区家访

作为传统的家校情感联络方式,家访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处境尴尬。但家庭毕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藏着每个孩子成长的密码。“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只有走进家庭,才能读懂家长“成长陪伴”的实施路径,才能理解家庭、社区给予了孩子怎样的滋养。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家访?经过多次讨论,2017年底学校推出了以片区为落点的家访制度。

首先,以片区式家访了解片区教育需求。—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住宅小区因为原住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气和不同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居住地分散的特点,我们从片区入手,筛选有4位以上学生居住的住宅小区,由校长带队开展家访,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每次确定小区和家访对象后,校长、德育主任与班主任一起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每个孩子在校和家庭情况、平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情况,讨论家访切入口,制作“家访工作单”,并在家访前一一记熟。同时,我们为每个孩子精心准备了伴手礼盒,里面有学校的卡通形象玩偶秀秀、山山,有班主任和校长手写的梦想卡,有笔记本、即时贴等学校文化产品。2018年寒假,我和德育副校长兵分两路,每天晚上一人一个小区,陪着班主任家访。

在寒风中收获的一路温暖,促使我们着手完善“片区式家访”制度,针对不同年级,由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不同的片区家访小组。2019年寒假,我们走访了一个小区6户家庭后,在第六户家庭的客厅召集6户家庭举行了小型座谈会,家庭客厅成了“校长会客厅”。

其次,借助片区家访传递教育正能量。家校之间的不信任,很多源自百姓对教育、对学校的不了解。“片区式家访”推出后,一杯清茶、一碟水果,聊着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说着孩子的梦想和家长的期待,我们发现孩子与家长少了在校约见的拘谨,多了真诚与平等的沟通。双方诚恳交流、互相释疑,会后家长们将家访后的感悟发到朋友圈或小区业主群,传递了教育的正能量。

四、实行“家长有约”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品性和特长。我们希望能有效地为每个孩子制订个性化成长方案,也希望家庭能主动参与,家校各司其职、分步实施。2018年,经过几位年轻班主任的摸索,指向个性化精准帮扶的“家长有约”应运而生。班主任每月推出一至两个半天或晚上,分割成若干15分钟,家长根据需求进行约号,按时到校与老师交流,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制订成长计划。

首先,“家长有约”立足于个性化改进。从“家长有约”1.0版的微信群约号、班主任一对一面谈,到2.0版的“麦客表单”预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五对一面谈,均由家长提出自己约谈的主要议题,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在家长到访后有的放矢分析学生在课堂、课后的表现,实行面对面诊断,并共同定制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的指导方案。本来需要与5位任课教师电话沟通才能达成的共识,因为议题清晰、准备充分,在15分钟内就能得到解决,家长的焦虑得到有效化解。

其次,“家長有约”立足于家长的主动参与。“家庭、学校、社会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家长要认识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家校社协同教育,尊重教师,理性表达诉求,积极沟通合作”。很多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束手无策,寄希望于学校的“一句顶—万句”。但是,当孩子教育缺乏家长参与的时候,学校单方指导的效度并不高。因此,我们提出了“只要你愿意,我一定倾力相助”,希望一部分乐于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先行享受到主动参与的“福利”,进而带动更多家长的主动参与。

5年来,我们从家长学校建设入手,推进家长课程多样化、家长义工增值化、片区家访精细化、家校之约精准化,搭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连心桥,促使家长成为教育思想的学习者、孩子言行的示范者以及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多渠道向社会传递教育正能量,培育了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刘群

猜你喜欢
义工片区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