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行走德育”:打造区域全德育场

2019-10-28 01:49钱丽欣
人民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区研学德育

钱丽欣

2016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启动“‘行走德育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通过德育内容的建构,探索“行走德育”的实施路径,绘制“行走德育”网图,将德育落细落小落实,形成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2017年底,“行走德育”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为什么是“行走德育”?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就是要把我们的德育工作从灌输转向体验,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静态转向动态,让学生在快乐参与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滋养和浸润。”

深度体验:让学生“行有所悟,德有所立”

针对中小学德育目标大而划一、德育方式过于单一、德育环境比较封闭等问题,上城区教育局与相关部门联手挖掘资源、整合力量,将各类场馆、企業、社区等资源作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场所,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笃行养德: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城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场馆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如何将散落的德育资源串联起来并结合区域力量再挖掘,体现了_上城教育人的智慧。

“我们打开校园和区域边界,对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体建构,分学段建构研学主题,推动学旅合一、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活动。”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认为,这种精心设计使区域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成为德育的有效情境和载体。

进而,为了突出以“行走”促“体验”、以“研学”养“德行”,上城区提出“笃行养德”的研学目标。

“笃行养德”的总目标是“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红色革命之魂、发现祖国建设之策、树立少年报国之志”。对应总目标,上城区设计了“寻根”“铸魂”“追梦”“扬帆”四个研学主题,每个主题分1-3、4-6、7-9三个年段设计研学项目。

“寻根之旅”包括“跟着诗词游杭州”“镇馆之宝的来历”“传统文化与艺术”三个项目,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铸魂之旅”包括“我向英雄学什么”“我是中国小军人”“我爱中国共产党”三个项目,引导学生寻访英雄,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回顾新中国成立之路,追寻建党历史,滋养“中国心”。

“追梦之旅”包括“美丽家乡新变化”“绿水青山在浙江”“科技改变了什么”三个项目,通过动手动脑动心的研学旅行,让学生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心。

“扬帆之旅”包括“我拿什么献给你”“生存劳动我能行”“我的理想不是梦”三个项目,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并正视自我,认识到只有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围绕这些主题,上城区创建了80个研学体验点。并规定,全区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参加总计18次不少于32天的研学旅行。这些做法不仅为研学提供了实践抓手,也作出了制度保障,打破了各种知识学习的人为分离,消除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人为屏障,建立起资源、教育与人的成长之间的桥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勇敢娃娃兵”:培养学生团结、坚毅、向上的品质

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上城区的“勇敢娃娃兵”研学基地名列其中。

“勇敢娃娃兵”研学基地是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发的系列研学基地之一,中心主任金莹介绍:“我们以国防教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团结、坚毅、向上的优秀品质。”“勇敢娃娃兵”研学基地陆续开发了_一日营、两日营、五日营等课程,上城区将其中的五日营课程列为五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学生们每每说起自己的五日军营生活都是热血沸腾。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开始越野突击训练,感受勇闯难关的长征精神,在‘忠实碑‘月岩体验南宋文化的韵味……”胜利实验学校学生吕庭亦在日记中写道:“夜晚,在南宋皇城根下露营,在与同伴搭建的帐篷边,有滋有味地观看红色电影,回首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许下军营心愿:铸勇士灵魂,做热血少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飞夺泸定桥了,教官让我们每个小战士手拿一块木板,一边铺木板一边前进,我和同伴合作,一个人把后面的木板拿到前面,一个人用力把木板固定住。突然,一颗‘炸弹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压低身子,躲过一劫,我们—直小心翼翼地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踏上对岸的木板。”天长小学学生周昕妍还沉浸在体验过程中,“想想战争年代,红军叔叔面对的可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下更是水流湍急的江水,而他们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在真人CS现场,红蓝两个战队模拟真实战场——血战独树镇,战略布防、团队进攻、实力对抗、夺取领地……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生沈心说:“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仰沉着应战,成为战场上的小战狼。”

“在模拟的长征路上,我们体验长征战士的千辛万苦,在穿越沟壑、跋山涉水中勇敢突破各种障碍,成功完成挑战。”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生程麒舟意犹未尽地回忆自己的五日军营生活。在“勇走陡壁”关,小勇士们面对悬崖峭壁,紧贴崖壁,小心翼翼且毫不畏惧,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程麒舟说:“军事训练虽然艰苦,但能帮助我们克服畏难心理,练就阳光心态,使我知道什么叫刚毅果敢。这短暂而又意义非凡的五天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勇敢娃娃兵”项目不仅在上城区是学生竞相参加的热门课程,而且在省内也广受关注。今年5月,“勇敢娃娃兵”研学基地面向全省开放网上报名,80个名额在30秒内被“一抢而空”。

在深刻体验中,学生的身体经受考验,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实现成长。对每个孩子来说,这里的活动体验和成长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淘活动”:让上城孩子过多姿多彩的周末生活

2018年9月,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成立60周年之际,为孩子们献上一份大礼:“淘活动”平台正式上线。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孩子们可以一键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活动可不是学科培训,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长见识”。在王莺看来,“‘淘活动平台就是引导家长把双休日还给孩子,少上学科培训班,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玩转周末。”

当然,上城区的“淘活动”不限于周末,还延伸到假期,从半天、一天、两天到几天,活动时间长短由学生自主选择。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淘活动”账号,可以把心仪的活动放入购物车,线上报名,线下活动。

上城区在自主研发的免费公益活动如“钱庄小掌柜”“小小陶艺师”“植物园探秘”等项目的基础上,与各类场馆、研学旅行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更多课程供学生选择。

“丰富学生的选择,为每个孩子提供适性的教育,是我们的目标。”王莺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进而实现内化。”

“淘活动”平台就像一个资源中心,把各类有志于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资源的场所、机构整合起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各取所需的活动和资源连接,成为优质的德育资源共同体。

平台随时收集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信息,并及时加以改进。“平台也及时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信息,并以淘足迹的形式留存。”金莹说,“同时与中小学生学籍库信息互通,与少先队雏鹰争章评价机制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过程性评价材料,为他们的童年留下珍贵而美好的记忆。”

文化浸润:让德育抵达学生内心

文化是中小学德育的“软力量”。如何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德育的品位和效力,是上城教育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二十四节气:让学生走进生命之源

2015年12月中旬,看到有些班级在准备庆祝圣诞节,胜利小学校长俞珺觉得这样的“氛围”有点不对。“当时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整个校园却一点传统文化的氛围都没有。”俞珺说,“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学校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俞珺的想法得到学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大家马上围绕冬至节气开发相关课程。“虽然时间比较紧,我们还是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开出菜单式课程供学生选择。”

由于学生对冬至节气并不了解,有这样一个机会了解身边的节气文化,学生兴趣盎然。在“冬至绘图”课堂上,学习制作独特的“九九消寒图”,感受古人消寒、盼春的心情;在“冬至养生”课堂上,学习养生小知识;在“冬至之说”课堂上,了解冬至的来历,感受“冬至大如年”的年俗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祖先在循环往复的季节变化中发现的大自然密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基于这一认识,胜利小学将每个节气开发成课程,纳入学生的日常课表。

每年,徐寻知和杨彬两位老师都要带领学生在屋顶农场种植艾草,共同体验园艺农耕生活。学生自发成立小队,查阅艾草种植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农具,在屋顶农场设置防风、防雨设备和降水量监控设备,并用绘本记录种植过程。

到了清明节,“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索艾草的香气从哪里来,认识完整的艾草有六大器官。”三年级(1)班学生兴奋地说,“通过研究,我们证明艾草的香气来自叶片”“我们还用自己种的艾草做青团呢”。

“因为艾草有药用价值,古人才会用艾草做青团,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学生说,“我们可以在节气课上学到不同的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此外,在孩子的眼中,有一个与二十四节气关系密切的“宝贝”——幸福卡。一套幸福卡共24张,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每种幸福卡代表不同的评价维度。在孩子们集卡的背后,体现了节气对自然的意义、对生活的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小建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用“节气”接“地气”,胜利小学的孩子亲近自然、走进传统,在情境中充分参与、体验、合作、探究、分享,在传承中学习,在体验中传承。

◎仪式教育:引导孩子立志成长

仪式,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有效载体。

凤凰小学将“行走德育”的落点放在“立志成长”上。“我们确定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一年级的入学礼、四年级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礼,对学生进行仪式教育。”校长缪华良说,“踩着学生的成长节点,开发相应的课程,让学生在凤凰小学走好每一步。”

对应这三个时间节点,凤凰小学开发了启蒙课程、启智课程和启航课程。

每年9月1日,在一年级新生的入学礼上,凤凰小学的孩子都会收到缪华良的“开学礼物”——与小学生日常基本规范一一对应的24种绘本。缪华良说:“孩子可以通过阅读绘本理解抽象的日常规范,并逐渐养成好习惯,顺利完成幼小过渡。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表达的是亲情,引导孩子关爱家人、孝敬长辈。”

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教师将学科知识与启蒙教育相融合,通过众多有趣的特色课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生活。

進入四年级,学生通过“我@父母”“我@家乡”“我@自然”“我@自己”“我@未来”等多个维度开展学习,缪华良说:“通过一种仪式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真的10岁了,要懂得责任,学会感恩。”

为什么选择10岁作为一个节点?缪华良解释说:“孩子在小学过自己的第一个10岁生日,下一个10年就到了大学,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远大志向。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孩子的志向、理想变味儿了,他们不再崇敬英雄,不想做科学家,而是崇拜明星、崇尚财富,这是我们必须要改变的。”

每年12月,10岁孩子走过“成长之门”,听老红军、科学家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在班里演讲“我的远大理想”,与父母交换一封信,访谈自己身边三位成功的人物……孩子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关键时期的关键事件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需要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教育就没有感染力。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朴素而富有意义的仪式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的行动自觉。

◎好人好事本:让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反省和榜样引领,是中国人修身的优良传统。

2018年3月,好人好事本在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学生间传阅得火热,“本来只是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传统,不能丢,没想到学生这么喜欢这个小本子。”校长俞富根笑着说,现在好几个班的好人好事本,因为利用率太高封面都掉了。

“试行第一天,大家都很兴奋,争着要做好事,连老师办公室倒垃圾的活儿也被他们包了。”吕夏晶老师说,在好人好事本之前,她也曾用做好事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但是效果没这么明显。

“好人好事本为学生提供了来自身边、无比亲切和鲜活的德育榜样,培养了他们发现善行的意识和能力,擦亮了孩子的向善之眼。”副校长杨卫青说,“通过记录好人好事,为善行提供了及时、正面的反馈,好人好事本成为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激发了孩子的向善之心。”

为什么一个好人好事本能有效激发孩子向善行善的心?这一小举措,蕴藏着德育的大智慧,体现了深刻的生活德育理念。教师鼓励孩子随时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将日常生活与道德养成有机结合,有助于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此看来,德育需要积极有效的载体。好的载体,使德育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交往”:让孩子建立与他人、与社会的亲近情感

近年来,“交往”这个词在德育中的使用率较高。原因不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

在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学生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变化,另—方面是由于孩子的自由时空和交往时间有限。楼朝辉认为“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天长小学进行德育课程创新,从交往人手培养孩子的自主、尊重、合作。

跨班展示是天长小学做了很多年的一个活动,最早是少先队课程的一部分。比如,二年级孩子到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面前做一个学习经历、成长经历的汇报。楼朝辉说,“最初只有展示的目的,后来发现这项活动还有别的意义,从活动机制来说,包括展示什么,什么时候去,谁主持,谁拍照;从内容上说,二年级孩子跟六年级讲什么,六年级孩子跟二年级讲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同样,六年级孩子对一年级孩子的少先队活动,要告诉一年级小朋友如何认识少先队,如何佩戴红领巾,如何敬礼。教他们学会这些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德育交往课程。

在天长小学,很多任务由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完成,学生在交往中从原有班级走向不同班级、走向不同校区,在自主展示中学会尊重、合作。

“交往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对成长的理解、对德育的理解。”楼朝辉说,“为教师进一步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成长的打开了一扇窗户。”

交往课程也从实现德育核心价值的角度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徑。

曾经一段时间假日小队活动开始往后退,因为周末许多学生去补课,各忙各的。因为强调交往,假日小队的活动任务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完成,家长们又对假日小队活动重新重视起来。

每年学校会组织四年级学生和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组成小队自主春游,在自主组队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孩子不会找朋友,“而交往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帮助这些孩子解决问题。”楼朝辉说,“春游的时候老师会有意安排那几个孩子做小队长,在每年交接班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展示记录和经历也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内容。”

德育课程落实到孩子身上,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做到什么份儿上,这需要我们从机制上研究,唯此才能使德育成为教师的日常,成为孩子的生活。

现在,交往课程已经成为天长小学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体现出重要的德育价值。无论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德育是真正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德育方法得当、目标明确,德育课程系统完备,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

可以说,上城区的学校德育课程都是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德育问题促成德育研究,德育研究反哺学校实践。在学校层面,“行走德育”已经成为更深入、更课程化、更直达内心的综合体验和学习。

在上城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德育课程成熟起来,并逐渐形成区域德育课程群,清河实验学校的“家风家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的“养正”课程、紫阳小学的“茶韵悠悠”课程、金都天长小学的“走读西湖、红色研学”课程、高银巷小学的“吴山文化”课程……每所学校的课程主题、实施路径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和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星级家长执照:让家长成为德育的内生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深刻性、长久性影响。

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上城区社区学院全力打造“星级家长执照”,努力使每位家长都成为会“教养”的人。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甚至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就给家长提供教育方面的信息,搭建家长教育平台。”上城区社区学院院长陈继明说。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乐学习、明责任、会倾听、常陪伴的上城好家长。”陈继明对此进一步解释:“让孩子会学习,家长也要会学习;明责任就是明确父母是第一责任人,不要把孩子推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那里;父母要能够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陪伴就是带着孩子去参与、去活动,不要认为送进培训班就尽到父母职责了,而是要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有价值,学会有效陪护孩子健康成长。”

实际上,“星级家长执照”就是全方位打造有质量的家庭教育。家长课程包括七大系列,准爸妈课程、0-3岁家长课程、3-6岁家长课程、中小学生家长常见教育困惑专题系列课程、因材施教系列课程、阳光妈妈课程、魅力爸爸课程等。陈继明突出强调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王女士的女儿三岁半,“假期送到老家待了一段时间,接回来发现孩子性格有点沉闷,见到生人就躲避,我们有点着急。”王女士在“星级家长执照”平台上学习了“小宝宝也社交”这一课,了解到要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讓孩子有安全感;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我们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她多和小朋友玩,亲近大自然,孩子变得开朗多了。”现在,王女士夫妻俩经常上“星级家长执照”平台学习、浏览,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

平台之所以受家长青睐,是因为里面的每一节课都是通过几分钟的微视频呈现出来,既不费时又能立马解决问题。

这些视频从哪里来?“都是请我们上城区的教师、家长、校长和学生一起拍摄的。”陈继明院长自豪地说,“很多情境就发生在上城区的校园或家庭里,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学生,家长们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会觉得很亲近,让家长感觉家庭教育智慧就在身边,自己也能做好。”

在这个平台上,上城区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都是“义工”。这样,即使有些孩子不能上名校,也能在平台上充分享受名校资源。

而且,上城区并没有止步于多样的线上课程,而是将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是6:4,因为学了不等于做了,关键在做。”陈继明强调,“我们要让家长真正行动起来。”

每看完一个学习视频或参加完一次线下活动,家长在“星级家长执照”平台上就获得新的积分,在线下每完成一次亲子活动或家长课程,同样可以扫二维码获得积分。陈继明介绍,“家长看的视频越多,参加的活动越广获得的积分就越高。积分积累到—定的数值,就可以进阶获得‘星级家长执照。”

“这些积分是我们实打实学出来的,我申报一个线下活动,就会形成一个二维码,在活动区域500米以内、在活动时段才能扫码积分,”一位家长强调,“积分制让我坚持一路学下来”。参与线下活动已成为上城区家长的自觉行动,在陪伴和学习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目前,上城区的“星级家长执照”分5个阶段,根据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从0-15岁,每3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设一星到五星5个等级。拥有“星级家长执照”能获得很多“福利”,“比如,凭积分可换取上城区‘终身教育券,优先参加共建单位的主题活动。”有家长兴奋地说,“当然,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也更受学校和老师的欢迎。”

我们发现,上城区的“星级家长执照”不仅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让家长明确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使家长成为立德树人的内生力量。此时,教育合力静悄悄形成,并在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巨大的作用。

如此,上城区的“行走德育”将学校、社会、家庭统整为一个适宜孩子健康发展的场域,营造出一个适合孩子生长的教育生态系统,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成长的美好与快乐,在体验中实现道德的养成和价值的内化。

猜你喜欢
城区研学德育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